大噶猴,又到了咕嘟的值班时间~
国庆我回老家,去了很久没见的朋友家里做客,一进门,还以为会有热情拥抱呢,没想到先被酒精喷雾招呼得明明白白。
不仅如此,她还囤了酒精棉片、84、衣物消毒剂等各种消毒产品。
图片来源:giphy.com
其实我朋友的情况也不是个例,感觉在疫情盛行的这几年,好多人都变得有「洁癖」,对消毒也十分上心,而且就连和消毒有关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初衷是好的,防患于未然嘛,不然不小心感染、生病的话,浑身难受又费钱。
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 消毒消的是什么?
  • 消毒是必需的吗?
  • 怎么正确消毒?
关于「消毒」
消毒跟我们日常打扫屋子、除螨之类的不一样。
它指的是消灭停留在不同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比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 物理:高温、紫外线、微波等;
  • 化学:主要是消毒剂,比如酒精、含氯消毒剂、氧化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消毒有利于防止病原体传播、入侵人体致病,同时也能避免交叉感染
所以,这不禁让人觉得:只要我做好消毒,所有病原体都会死翘翘,疾病就挨不着我。
理想很美好,但…
消毒 ≠ 灭菌
虽然消毒能消除病原体,但它不一定能处理休眠的细菌芽孢
如果想消灭所有病原体及芽孢,那就涉及「灭菌」范畴,它能使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
简单来说,灭菌有点像投导弹,把目标区域里的微生物一个不留地杀死,而消毒相比之下更「手下留情」,只是通过降低病原体的数量、活力和传播性,让它们没法搞事情。
图片来源:giphy.com
因为灭菌有潜在危险性,而且也非常复杂,一般只有医院等机构才能用,这里咱们就不详细展开了。
可能有同学又会想:消毒没法全部消灭病原体也没关系,我多消毒几回,不也能更好地预防吗?
这就回到开头聊到的问题了,初衷是好的,但我们真的不用这么「勤快」。
消毒不是日常必需
即使是 WHO《就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对公众的建议》里,消毒也没被列为公众日常的基础防护措施之一 [1]。
一方面,我们不用过于担忧病原体的存在,它们在整个微生物界里占比很小。
如果你没有出入医院等容易感染高致病性细菌或病毒的场所,身边没有传染病患者或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小孩的话,在做好清洁、通风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一般是没啥大问题的。
如果只是害怕微生物的话,那就更没必要了。大部分微生物无害甚至有益,而且不仅环境里有,我们身上、体内也有。
正常情况下,它们并不会威胁安全健康。甚至我们还很需要微生物呢,有它们互相牵制着,整个微生态环境才能维持平衡、不给我们添麻烦。
图片来源:giphy.com
另一方面,消毒也得讲究方式和频率,是需要专业知识支持的,不然很容易「过度消毒」。
怎样算「过度消毒」?
过度消毒,简单理解就是对「消毒」的滥用,具体表现为:
  • 消毒广撒网、针对性不强;
  • 用处不大甚至有害。
广撒网、针对性不强
很多同学习惯用的消毒方式就属于这类:
有些同学不管去哪里,回家先全身「呲呲」酒精再进门,有的不管家里有没有外人来过,三天两头就拿 84 拖地;还有的同学,洗衣服特别喜欢放消毒剂…
首先,病原体不会扩散得哪哪儿都是,针对它们常光顾的地方定点消毒才有用。
比如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很多病原体,主要都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的。那么重点消毒:
  • 患者长期停留的场所、长期使用的物品;
  • 手经常接触的物体/地点,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至于大家担心的衣服、鞋子,一般不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介质。就算病原体会沉降下来,衣服鞋子会沾染的病毒量也很少很少。如果不是经常出入医院或附近有传染病患者的话,没必要大费周章消毒。
其次,每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如果不分场景、消毒对象使用,可能降低消毒效果。比如酒精,杀菌范围广,但对甲肝病毒等亲水性病毒效果较差,且容易受有机物干扰 [2]。
用处不大甚至有害
还是拿前面提到的喷洒消毒剂举例,不管具体用的是哪种,它们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使用不规范,后果不堪设想。
酒精是不适合大面积喷洒的。一方面,高浓度酒精吸入人体可能刺激呼吸道,另一方面,酒精是易燃物,如果遇到高温、明火或静电,很可能起火 [3]。
含氯消毒剂(如 84、漂白水等)在消毒过程中容易释放氯气,对眼睛、呼吸道等刺激性很强,而且如果空气中氯气浓度过高,还会引起人体中毒 [4]。
图片来源:giphy.com
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长期影响,过度消毒会让我们更容易生病。
第一,太「干净」的环境不利于免疫系统的锻炼
如果我们从小没法接触足够多的微生物,免疫系统就没有机会去识别、记住坏人,反而看谁都觉得不对劲、反应过激,人就更可能过敏了。
第二,过度消毒可能让微生物变强
2021 年就有研究发现 [5]:防范新冠疫情传播时,大量使用消杀用品,会促进细菌基因突变,让它们产生耐药性,变身「超级细菌」。
这大概就是歌里唱的「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吧…
不仅如此,过度消毒也让抗菌成分大量排放到水中,正好也有利于「超级细菌」们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介质感染人类。
总之,过度消毒真的得不偿失。
那怎么办?
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想让大家完全放弃消毒。日常居家可以定期消毒一下,但真的没有必要囤很多消毒产品或太频繁地去消毒。
相比之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更重要,比如勤清洗、勤通风,这是对我们来说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
这就好比我们要想安全地过马路,首先应该熟悉、重视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而不是想方设法地让其它车都不出现一样(一般也不太可能啊
┓(;´_`)┏
做好清洁最重要
如果没有高危暴露风险,我们日常做好个人卫生就可以了
定期洗头洗澡是肯定的啦,别忘了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回家、收外卖/快递、戴/摘口罩后。
用流动的水配合洗手液/肥皂,洗够 20 秒,双手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吧~
图片来源:healthline.com
至于家里的活动区域、生活用品,大家也是做好日常清洁就 OK。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有些同学十分在意的一类物品——衣服。总觉得加点消毒液,心里会更放心一些。
其实,如果你不是医护人员或常出入高危环境,外穿的衣服可以统一挂在门口或单独分区,及时拿去洗掉,洗的时候,正常只用洗涤剂就可以。
衣服成为传播介质的概率非常低,而且就算你只是想让衣服更干净,减少微生物的威胁,正常清洗、在通风处晾晒,就不太用担心病菌的问题啦。
贴身穿着的内衣裤同理,尤其内裤,能做到「每天换洗、不堆积」比啥都强。
优先用物理消毒方式
在做好清洁的基础上,可以 1-2 周定期消毒一下,且优先选择物理方式消毒,比如高温、日晒等,既能达到目的,又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早在 2020 年,我国疾控中心就有提到这一点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操方案 [6]:
  • 餐具:在煮沸的开水中煮 10 分钟;
  • 有被污染风险的外套:将衣服放置在 56℃ 环境下 30 分钟,或用烘干机调到 80℃ 烘干 20 分钟。
如果得用消毒剂…
一些比较大或难单独放置的物件,用物理消毒可能不太现实,但用化学消毒剂的话,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牢记注意事项 
  • 酒精不适合大面积喷洒,可以拿来擦手机、门把手等常和手接触的地方;
  • 消毒剂不能和其它产品混用,比如 84 和 洁厕灵,混用容易产生危险的氯气;
  • 消毒剂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使用时一定要按说明书调配;
  • 使用消毒剂务必防护,比如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同时一定要做好通风。
具体的家庭消毒怎么做、一些日常物品怎么消毒等问题,我们之前写过很详细的一篇,大家戳 
这里 就可以看到啦~
疫情当前,我们难免会紧张害怕,但不要被担忧牵着鼻子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这样就已经能躲掉很多麻烦了。
那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啦,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哒~
那日常生活,说到和消毒相关的事情,我想一定也有很多同学为这件事苦恼…👇
新买的衣服
可以不洗直接穿吗?
戳下方关注「普普的实验室」
回复「50」,就能知道啦~
参考内容
[1].who.int/zh/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
[2]. ehs.missouri.edu/bio/labprac/disinfectants
[3].oxylclean.no/alcohol-based-hand-sanitiser-fire-risk/
[4].nj.gov/health/eoh/rtkweb/documents/fs/1482.pdf
[5]. Lu J, Guo J., Science, 2021, 371(6528): 474-474.
[6].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1/c_1210484346.htm
还想看更多健康生活小科普吗?
想就点个「在看」告诉我们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