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下午5:00,北京2022年高考志愿报名终于截止了,我们总算结束了紧张、焦虑、纠结的高考志愿填报周。
真的,再不结束,我感觉我要疯了!
本来我以为只有我们家是这样,直到今天下午志愿报名截止前后家长们开始在群里吐露心声的时候,我发现天下父母都一样
我觉得有个妈妈对高考的总结简直太到位了:高考说好听是历练和成长,说不好听,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全面摧残
这几天陪萱姐儿填志愿,改了一遍又一遍,本来打算昨天就结束的。
但昨天,我们又有了新想法,又再次陷入了打电话咨询、看学校招生简章以及采访有相关工作经验朋友的轮回中,又折腾到晚上11:30。
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写文,本来答应大家昨天更文的,食言了,抱歉
2
给孩子填志愿,真的比当年给我自己高考报志愿费心一百倍。
想当年我自己高考那会儿,考完试直接估分,估完分马上填志愿。
我是农村出身的娃,除了县城哪也没去过,真的啥也不懂,看志愿表里很多的专业跟看天书似的,根本不知道是干啥的。
父母亲戚全都是农民,也什么都不懂,全凭自己做主。也没有人可问,也没有互联网,所以没什么资料参考,稀里糊涂就把自己的命运给决定了。
如今为了和孩子一起填报志愿,真的生怕把孩子耽误了。
一年前,我开始听一些关于填报志愿的课程(免费的,后面把相关资源清单列给大家),也在网上听零零星星的高报老师的视频介绍。
萱姐儿学校对高考志愿的填报也一样非常非常重视。
高考结束后,学校立刻就请专家给家长做了四次专业的培训。
三次培训结束后,有了较清晰的思路,分数出来后,学校请的专家做了第四次培训,大家问了很多的问题。
等专家把所有的问题解答完后,感觉思路非常清晰了。
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北京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统计表》(我会放在文末,大家需要可以下载有了,今年自己的分数以及排名也了有了,只要参照着就可以轻松选出适合自己分数段的大学。
说实话,报考方法并不掌握,难就难在怎样选出一套既让孩子满意也让父母满意,既不浪费孩子辛苦考出的每一分,而且还能让孩子有一个好出路的方案。
比如,萱姐儿的高考分数是639分排名是3881名,我们选学校的时候,可以把今年的成绩按照前两年的《一分一段表》折算成今年对应的等位次分数后,往上冲10分,还有往下保30分都是我们的选择范围。
看到没,虽然我们考砸了,可以选择的大学仍然非常多。
接下来,再把下面几个因素考虑进去,很快就能选筛选掉一大批。
但是,这几个因素恰恰是高考志愿填报中最让父母和孩子纠结的因素:城市、大学和专业

第一、城市和大学,到底哪个优先?

选大学所在的城市,也许也在选你未来生活的城市。
除了考虑这座城市孩子喜不喜欢,机会够不够多,还得考虑孩子毕业后如果留在这个城市,压力大不大等等。
比如外地的孩子,如果想考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那就要考虑孩子毕业后能否拿到户口、能否买得起房等等。
萱姐儿的两个堂哥,都是研究生北大毕业,大堂哥毕业到现在好多年了,也没有拿到北京市户口。
所以小堂哥毕业的时候,她伯父伯母,包括已经毕业留京的大堂哥都觉得北京实在压力太大了,劝退了小堂哥留在北京的想法,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广州。
大城市非常好,有很多机会,但是一线大城市的大学,在外地录取的时候,分数都比较高。
比如北京的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他们都是北京市市属的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双一流。
但我查了了它们在我老家江西是属于第一批次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相当高,甚至高出当地211、双一流大学——南昌大学的分数线。
你一定要想清楚,是不是有必要牺牲当地的211到一线大城市读一个市属学校。
北京的孩子,没有户口的烦恼,但是一样会纠结读外地985屈就本地211?
如果孩子选择毕业后继续升学,985的保研率就比211的保研率高,而一线城市某些知名的211,就业率会可能比外地的985高,特别是人文、社科以及经管类。
所以,涉及到孩子未来的就业以及继续深造甚至未来的生活,所以城市会让家长纠结很久。
萱姐儿最开始说不出京,在我们的劝说下,勉强接受外地的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江浙等地区。

我看了看可以选择的表格,发现还有非常好的C9之一联盟西安交大我们够得着,还有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我们都有机会,但是萱姐儿觉得这些地区玩玩可以,读书不想去
一旦确定地区,能选的学校所剩不多。

第二、大学和专业,到底哪个优先?

纠结城市和大学,还要纠结大学和专业。
因为可能是你想上的大学以及你想去的城市都确定了,发现没有你想去的专业。
比如萱姐儿,我们很想让她去上一个好一点的985大学,但是北京好的985我们够不着,甚至专业领域响当当211,比如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我们的分数都只能冲一冲。
于是,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外地,后来发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花了半天时间去走访他们的招生部,和那里招生老师聊、学姐聊、甚至还有教授都和我们聊了。
但是,那里没有萱姐儿想读的专业,深圳校区最强的学院和专业都是萱姐儿不想读的,还有别的各方面因素我们最后没选择。
其实,每个孩子在填志愿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喜欢的大学可能分数够不着想读的专业,而够得着好专业的大学又不怎么想去。
所以,这个时候也要取舍,比如自己的分数刚够985或者211,为了去更好的学校,也许就要牺牲专业,而如果一定要选某专业,可能就要牺牲好大学。
比如萱姐儿的一个同学,考了675,他专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读临床医学,但是他如果报北大医学部并不能确保一定能读临床医学,所以他宁愿放弃北大而选择了一定能读临床医学的首都医科大学。
所以,这个时候
孩子想要什么很重要,孩子未来想做什么也很重要。

但是很多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一定要结合未来是不是要考研,未来职业规划等等综合来考虑。
到填志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除了考出完美高分的孩子,没有哪个父母和孩子在这个时候不纠结

到底是城市优先、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真的没有完美的答案,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答案。
我们和萱姐儿因为这个问题发生意见冲突。
她是偏文的孩子,我们觉得不管偏文还是偏理,在如今经济形势下,大学学一门技能很重要,未来不管形势怎样变,起码能保证自己有饭吃,所以我们建议她读财务管理呀等等接地气相对好就业的专业。
而她呢,讨厌和数字打交道,坚持想学新闻传媒。
最后,我们尊重了她的意见,录取概率最大的学校报的都是她最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但是,我还想说,如果家庭条件真的很一般,我那俗气的想法也许是一条相对好走的路。

就像我一个从小城市大专生一路靠自己打拼到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同学说:经济条件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养活了自己,有了较宽裕的经济条件,再来谈追求你的兴趣、爱好和梦想。
你们怎么看?

3
说真的,报志愿真的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
这一周下来我和张先森都精疲力尽,今天下午结束后,我们如释重负。
今晚,是我们全家人的电影之夜,很多同学家长,报完后,也开举杯庆祝了
不是胜利了,而是真的解脱了,真的,拿到哪的录取通知书都胜利了
最后给即将高考以及未来要高考家长几点建议:
1、家长可以经常登陆到教育部高考专属网站——阳光高考平台,这里全国各省份所有的招生信息:强基、特殊计划招生、普通高考,以及全国所有院校的介绍,专业的介绍,统统都有。
家长可以先去了解每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干什么的,未来的出路都去了哪里,这里欧可以看到

2、多登陆本省或者本地区的官方考试院网站和心仪大学官网网站。
心仪大学的官方网站,有所有你想了解的信息,报考院系介绍、专业介绍,毕业生出路、考研比例、保研比例,师资等等。
本省的教育考试院,有本省所有的中高考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及各种考试升学政策肯定第一时间在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
3、年纪较低龄的孩子,多找各种机会让孩子去体验各种活动,体验越多、见过世面越多的孩子,越清楚自己要什么。
这样孩子,未来不管选专业、选学校,都会自己想法和主意,到了报考填志愿,纠结自然少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那么多了,还想了解高考哪些方面的信息,可以留言区告诉我,我来继续分享。

你的【赞】和【在看】,【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About|沙粒
人大硕士/亲子阅读推广人
正面管教讲师/解密青春期养育讲师
家有一儿一女,分别备战高考和中考

分享小学至高中学习经验
青春期孩子养育/亲子沟通/情绪管理

相关阅读
点个
在看
和你不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