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0
9
·
线··
2006年时,知名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普通老百姓在市内连个大型犬都不允许养,凭什么孙俪就可以在上海养狼?”
乍一看,还以为韩寒是在质问孙俪。

但实际上,他是在讽刺孙俪所资助的大学生向海清是“狼”。
韩寒发声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声讨“狼”的声音不断,甚至还有人宣称要成立“白眼教”来揶揄向海清。
后来,他本人表示这些嘲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

“这次的耻辱足够让我守一辈子,我也知道我没有了尊严,也没有了人格,我也不知道上苍为什么这样来折磨我。”
除此之外,向海清的信里,还把大明星孙俪描述成了一个“小肚鸡肠”、“傲慢至极”的人。
而自始至终,孙俪的回应都只有一句话:“我一直想不通,我真的想不通,我很无奈,我妈妈失眠,我也失眠。”
在2002年时,孙俪决定开始资助向海清这个大山里的孩子,但最后却被反咬一口。

他甚至还扬言,要“毁了”孙俪。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恩人与困难者之间,为何会反目成仇?
如今20年过去了,向海清怎么样了,过着怎样的生活,和孙俪间还有联系吗?
向海清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山区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多病。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用力生活。
根据向海清自己所说,在他的记忆里从出生到上初中,母亲只给他买过一件新衣服。

很难想象,他这样的家庭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才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这之后,父母再也无力供他继续求学,他想考只是走出山区的梦想,就此打住。
多年后,他得到了一个人的资助,这个人就是孙俪。

之所以会伸出援手,大概和孙俪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孙俪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虽然谈不上穷,但也不富裕。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和同龄人相比,孙俪的童年并不幸福。
她的耳边永远伴随着父母的争吵声,年幼的她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暗暗躲在门后哭泣。
但每次当她站在舞台上时,父母的脸上就会出现久违的笑容,他们这一家三口才会有短暂的温情。
为此,孙俪在少年宫跳舞时总是非常卖力认真,一直是班上的前几名。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她的身上,便尽心培养。
因为天赋极高,孙俪十一岁就去了美国、日本等地演出。
虽然年纪尚小,但那个时候她可以靠着出色的舞技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真的很不容易。
但两年后,父母还是离婚了,父亲抛弃了孙俪和妈妈,只留下2000块抚养费,让母女俩相依为命。

单身妈妈的难处可想而知,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赚钱养家。
又因为房子判给了父亲的缘故,母女俩很长一段时间居无定所。
不过为了给孙俪攒学费和学舞蹈的钱,孙母一直咬牙坚持,白天当售货员,晚上去当清洁工,每个月才赚1000块,生活得紧巴巴。
那段时间,是孙俪永生难忘的一段艰难日子。

这也为她将来遇到没学上、没饭吃的向海清,埋下了伏笔。
孙俪初中毕业后,来到上海警备区展示业余文艺演出队。
那个时候她才15岁,年纪最小,却是最努力的一个。
不过,苦难不会永远追随一个努力的人。

三年后,孙俪报名参加了新加坡“才华横溢出人才”的选秀节目,她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之后,她便多了很多机会。
2000年左右,琼瑶剧红遍大江南北,01年时《情深深雨蒙蒙》成为热播电视剧,也捧红了很多明星。
孙俪当然也有参演,但那个时候她只是“依萍”身边的一个舞女。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俪认识了著名编剧海岩。

虽然交谈不多,但海岩觉得孙俪是个好姑娘,就把《玉观音》里女警安心的角色给了她。
这是孙俪的第一部戏,也是第一个角色,她不太自信。

于是为了能演好安心这个角色,经常仔细揣摩剧本,并且试图通过观看大量纪录片来提升演技。
也就是在此时,她通过一档山区贫困区的纪录片知道了向海清。
她看着电视上的向海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孙俪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和母亲商量着是不是可以帮帮他。
虽然自己也是刚出道,还没有赚到什么大钱,但她还是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向海清。
母亲也十分赞同她的想法,便通过电视台热线,联系到了相关记者。

只是让母女俩都没想到的是,她们的善良之举,最终换来的却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因为当时孙俪刚出道,所以一切琐事都是她的母亲在全权负责。
资助事宜当然也都是以母亲的名义,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向海清都不知道一直以来帮助他的人就是一位大明星。
2002年的下半年,向海清收到了来自孙俪的第一笔援助资金——500元。

最开始收到这笔钱的时候,向海清对这位自己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心怀感恩,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孙俪和她的母亲。
“当从老师手里拿过邓阿姨(孙俪妈妈)寄给我的500元捐款的那一刹那,我的双手在颤抖,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真的好感动!那一刻永生难忘!因为那不单单是500元的捐款,而是人间的真情流露和对一个穷困孩子的莫大支持,对我来说那就是希望!”
从他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被资助者的感激和激动,当然身边的人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后来,《玉观音》播出后,孙俪真的靠超高的收视率和出色的演技走红。
扮演女主的她一战成名,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越来越多的剧本找上她。
当然,在她拿奖拿到手软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资助向海清。
依旧雷打不动每个月寄500块给他。
后来,孙俪这边和向海清的联系越来越多,除了写信之外,他们还会互通电话彼此问候。

邓阿姨对他的照顾也非常全面,给他寄书寄衣服。
听说他母亲患有哮喘,她就在上海找治疗哮喘最好的药,然后定期给他寄去。
孙俪鼓励他好好学习,日后考上北京、上海的大学,到大城市出人头地。

当然,她还一再跟向海清保证,自己会承担所有的学杂费和每月500块的生活费也会照常,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
但一直以来,孙俪都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向海清只知道帮助自己的是一对母女而已。
母女俩的善良给了向海清莫大的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十几年的苦难都迎来了转机。

可是谁也没想到,等到向海清真的出人头地,他会变成一副连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
在孙俪的帮助下,向海清不负众望的,考上了上海水产大学。
据说这个学校还是孙俪妈妈推荐的。

大概也是因为善有善报,此时的孙俪早已凭借《玉观音》、《幸福像花儿一样》、《小姨多鹤》等电视剧大红大紫,是国民心中的女神。
向海清到达上海那天,孙俪母女俩一起去机场接了他。
此时,他才知道资助了自己三年的恩人,居然是当红明星孙俪。
随后,他们跟随向海清一起去了学校报到,帮他交了学费,还和辅导员说了他的情况,拜托老师多加照顾。

临走时,孙妈妈还给向海清留了500块的生活费,并表示以后每个月都会寄过来。
没钱的时候就给她们打电话,不要太节省,要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可是,当向海清看到孙俪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6年国庆前后,曾经将向海清的故事搬上荧屏的记者邱朝举,正在计划拍摄一个《十年变迁看山区》的纪录片。
他觉得孙俪和向海清这对明星与贫困生的帮扶奇缘是个不错的题材,便准备将其纳入拍摄计划。
他联系向海清准备取材,才知道从2005年开始,孙俪母女就终止了对他的资助。

邱朝举非常诧异,想知道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便交代向海清把她们交恶的细节写下来寄给他。
至此,那篇揭露孙俪的6000字长文才被创作了出来。
在向海清的信中,言语极尽讽刺,除了卖惨之外还有对孙俪母女的怨恨和挖苦: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后来来到上海念书,我觉得我的人生应该改变一下了,我命中不是穷的命,我要过好日子,凭什么别人要有钱呢,我这么淳朴的乡下孩子,为什么没钱呢?好不公平哦~”
“我是大学生啊,又不是捡破烂,我当然要面子的啊,我当然要穿牌子的啊……”
“你说鞋子,鞋子当然要AD和NIKE了,我是大学生,还是干部,连鞋子都穿不好,会被人笑的;”
信的最后,甚至还扬言要“毁了”孙俪。

但实际上,是向海清在上大学不久后便开始不满足于现状。
开始胡乱花钱,并找各种理由向孙俪要钱。
而且因为他比较出名,他还是学校里贫困生的专业户,每年都会领取几千块的补助金。
根据他的同班同学所说,向海清在大学谈了一个女朋友,花钱很大方,穿着也是名牌。
钱花完了,就会向孙俪母女要钱。
一开始孙俪并没有拒绝,想着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开销大是应该的。
可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发现向海清的开销越来越多。
一次他打电话来要钱,孙母询问了一下他最近的钱都花在了哪里。
向海清便解释说,自己是学生干部,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光是电话费就要一百多。
孙俪的母亲听了后表示,如果这样的话也会耽误你很多的学习时间,那不如就辞掉好了。
结果却不想因为这一句话,直接让对方的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那个有钱人真的挺有钱的,她们的这个职业我觉得钱来得很快,不给点我用用真的说不过去。”
那次通话之后,孙母去过一趟学校,找到了向海清的辅导员了解情况。

得知他在学校过得非常滋润后,便决定再也不会给他补助。
在向海清看来,这让他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明明说好资助自己到大学毕业,但是现在却突然没了联系。
在他看来,是抠门的表现,于是洋洋洒洒6000字,“报恩门”就这样被曝光。
向海清将自己置身在了弱势的一方,细数着孙俪母女的“恶行”。

但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向海清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他本人。
在舆论压力下,向海清成为众矢之的。难得的是,被向海清“反咬一口”,好不容易摆脱困境的孙俪又站出来呼吁网友,不要再为难他,让他安心读书。

然而许多媒体还是不断去学校要求采访向海清,他不堪其扰,只好休学一年。
2009年大学毕业后,由于之前的污点,向海清求职屡屡碰壁,上海似乎已不再欢迎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老家,据说如今他在一家小公司做普通职员,靠着微薄的工资度日。
本来向海清从山区走出来,会有更广阔的天地,但却因为不知道感恩,又被打回了原形。
更可悲的是,受孙俪“捐助门”影响,向海清这个名字,几乎成了“白眼狼”的代称。
和向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段时间刷屏网络的清华贫困生“树洞”。
同样是洋洋洒洒的长文,这位学生字里行间都是感恩。他感谢遇到的所有善意和帮助,甚至于学校里免费的电脑和饮用水,他都念念于心。

对于资助他上学的企业和基金会,他每年都会手写长信,汇报自己一年的学习情况,以及下一年的计划。
在他大三时,做家教兼职,他首先向资助方坦诚相告,并问,我还有没有资格领钱?

当对方回复让他安心读书后,他才放下心来,继续接受资助。
研一时,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稍有余力摆脱贫困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善意传递下去,每年都会拿出3200元钱资助其他贫困生。
相比向海清,他的境界不知高了多少个层次。
向海清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他始终没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帮人是情份,不帮是本份”,对他人微小的帮助,也要心存感恩之心,不辜负他人的善意。
有的时候,只知道索取的弱者,并不值得同情。懂得感恩的人,才配得上别人的善良。
经典系列链接

喜欢就点个“赞”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