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产品沉思录读者 建松 Jason 的分享,《Shape Up》是 Ryan Singer 在 2019 年发布的一本书。他在 Basecamp 工作了 17 年,从 UI 设计到产品经理,再到战略主管,其设计的功能影响了数百万人,也间接影响了早期 SAAS 行业。
和 Basecamp 其他书一样,这本书大概两三个小时就能翻完,短小精悍,其 Shaping 的方法更适用于小型团队。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本书
我很喜欢 Shaping 这个概念,可以翻译为「塑造」,因为这代表了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精确地设计好。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他们把产品从设计到交付,拆成了两个不同的轨道,交由两个不同的团队完成:
成型团队:用来把想法转化为更清晰的方案构建团队:用来将成型团队的方案完成并上线
这种做法看似将流程变长,但是看完本书之后我觉得还是有其可取之处:
想法总是脆弱的,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来保护他将其完善,很容易陷入到只解决已知问题的局部优化中。成型团队需要的是洞察力,构建团队需要的是执行力,许多人并不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团队越大,对执行力要求越高,而这群人在一起讨论新想法时,那些想法火苗很容易被扼杀。给有洞察力的人松绑,允许有些项目搁置、放弃,而不用总是在乎执行力。
在我之前带的团队中,就很容易形成大家太专注于达成短期目标,而对新想法意兴阑珊。而在在创业的这一年多中,我也频繁遇到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消耗 —— 更准确地说是没意识到在切换。
那么如何 Shaping 呢?书中提到了四个方面,鉴于大家的情景不同,我摘选了其中对我有启发的方面。

设定边界,定义清楚问题

  • 搞清楚在解决什么需求
我们很容会为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或一个大的愿景激动,比如在设计 flomo 之初我就曾为「用涌现的思路帮用户发现自己笔记背后的关系」而激动不已,但事实上却并未明确「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上线一年后因 ROI 过低而下线。
同样在丁香医生时,也有一
对于「年卡」这种模式很感兴趣,但并未思考适合什么科室,匆匆上线医生年卡功能,却发现除了头部医生根本销售不出去。
所以一定要小心,不要上来就讨论方案,而是要先确认:我们到底在解决什么需求。
  • 定义好资源范围
之前大团队时,产品和开发是按照需求来交付的,即根据功能来评估时间,这样的问题就是许多时候层层加码,从产品到交互再到 UI,技术再加上一些重构工作,最终导致开发周期越拖越长,而最终上线了却发现许多设计并未达到预期。而本书中的模式则是,按照「六周」为一个单位,如果想法太大无法放在这个周期内完成设计,那么就需要将想法进一步拆分。
  • 定义清楚问题边界
通过约束资源来约束问题的范围,就能让解决方案更加锋利。因为「好」是和约束条件有关,如果没有边界则会成为资源黑洞。而对于小团队来说「又不是不能用」的哲学能让产品快速获得反馈,继而进行关键路径迭代。
另外讲清楚哪些问题不解决也很关键,比如 flomo 的时候其实对于提醒、表格等需求也曾心痒痒,但一旦确定了 flomo 不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效率极大地提高了。
  • 识别风险和兔子洞
风险不仅仅是没有满足用户需求,还包括法律风险,运营风险,新技术应用风险等,要小心给协作的上下游挖坑。
而兔子洞则是那种 ROI 很低的事情,典型如边研究新的技术方案边做新需求,或者视觉交互设计对于小地方不断地雕花。还有一种兔子洞是上面提到的「边界不清晰」,PM 总是不断添加需求。我的解决方法是:遇事不决,砍掉解决 —— 一旦决定开始设计,默认砍掉旁支需求而非添加。
多讲一句波普尔的「否定法哲学」 —— 否定比肯定有更强的确定性
否定法的有效性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答案最好是有限的集合。否则,无限否定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否定看似比较繁琐,但常常是找到答案最快的路径。
每一次否定,就缩小了范围,增加了找到的可能性。

References

[1] shape up 英文原文http://basecamp.com/shapeup
[2]shape up 中文翻译(一共14章,可关注译者公众号查看)
[3]Ryan Singer个人主页https://feltpresence.com/
[5]说不的力量https://www.notion.so/e9c3e2ad572842e39e48ddbfab3c8dbb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