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赐红码,暴露了一个巨大隐患

文:关不羽  编:瑞秋的春天
“豫赐红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被河南村镇银行套牢的储户本来就够糟心了,还被“红码”补刀,匪夷所思。甚至有网友称,在河南村镇银行户头里只剩两毛钱了,压根就没想过去讨要,却也“红”了两毛钱都不放过的“精准转红”,“码”力强大。
这还没完。很快又有媒体曝光,郑州一楼盘的多名业主被莫名赋红码。他们是当地停工楼盘“融创中原大观”的业主,都曾去当地银监会等部门反映楼盘的相关违规问题,不久后被赋红码,显示为“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
豫康码能让外地储户“虽远必红”,还能让本地业主“故乡变他乡”,可谓神通广大。对性如此强的操作,显然不是无心之失。到底这一事件的内情如何,流传很多版本的说法。在官方调查还没有正式结论前,姑且存而不论。但是,无论如何,在这起滥用科技、侵犯个人权益的恶性事件中,掌握“赋码权”的地方行政部门难辞其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社会各界对滥用科技力量的威胁早有警惕。可是,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的威胁并不是拥有科技力量的大厂,而是掌握赋码权的地方行政部门。
这次事件对中国即将到来的数字治理时代,发出了强烈的风险警示。

01

“豫赐红码”,警示了数字权滥用的风险
健康码滥用,并不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规范、流程。国家对健康码的使用早就做出了严格规定的。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对红码、黄码对应的风险等级、应用场景,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河南在内,各地政府都有“赋码权”的严格审批流程。

可是,各地实际执行中,违规赋码、任意提及的现象比比皆是。动辄“一县全红”的操作,并不是新鲜事。即使高层三令五申,很多地方依然我行我素。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此前国务院警示性通报批评的防疫过度地区中,河南赫然在列。
虽然此次事件发生在河南,地方行政部门滥用科技力量的隐患却是全局性的。区区一个红码就能把人堵在省外、堵在家门口,任意赋码的“数字权”如此好用,对地方行政部门的诱惑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些年中国社会对滥用“数字权”的防范不可谓不重视,却是集中针对大型科技企业的行政监督,结果却是地方行政部门滥权的“家贼难防”。这多少有些让人感到讽刺。
而且,“新基建”大量涉及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中国正在大步迈入“数字治理”的时代。这意味着,地方行政部门滥用“数字权”的风险已经迫在眉睫。
在数字权监督领域,盯着企业“捶大厂”的抑商思维制造了认识误区,急需消除。此次事件提醒我们,“数字权”涉及民众、企业和政府的三方博弈,片面强调抑商,只会导致对民众不利的权力失衡。

02

苹果VS.FBI
近年来我国对“数字权”的监督展开了一系列建章立制的工作,这当然是必要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大量参考了欧美的标准,强调对大型科技企业的行政监督。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片面强调约束、削弱企业的“数字权”,却忽视了企业创造的科技力量被基层行政部门滥用的风险,反而导致了更大风险。
一味强调企业滥用科技的威胁,限制削弱企业自主经营的“数字权”,是偏颇的。借鉴欧美数字立法,却忽视了欧美成熟的政企关系基础,存在明显的认识偏差。鹦鹉学舌式地片面强调大型科技企业的“数字权”威胁,却忽视了行政部门扩权冲动,制造了数字权监督盲区。
在数字权领域片面强调“抑商”,忽视了企业的商业利益和用户权益更多的是一致性,而不是对抗性。甚至在企业和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数字权博弈,往往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的。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苹果和FBI的“解码之争”,这一案例对我们正确认识数字权监督的复杂博弈过程是很有启发的。
FBI一直希望苹果能够配合其调查工作解除开机密码,但是坚持严格保护用户隐私权的苹果始终“硬扛”。双方数字权之争的高潮,发生在2015年加州圣伯纳迪诺恐怖击事件的调查取证阶段。这次恐怖袭击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伤的惨烈后果,震惊全美。FBI提出嫌疑人的iPhone 手机开机密码是调查取证、定罪审判的关键,因此向苹果提出定制解码程序的诉求被拒,双方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政界的大力支持下,FBI赢得了加州法院的初审判决。
但是,苹果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依然坚持2014年公开宣布的隐私政策,把官司进行到底。苹果的立场获得了谷歌等互联网企业的力挺,这场政企之争进入了拉锯战。官司一直打到2021年7月,最终结果是FBI宣布通过第三方公司成功破解iPhone,表示不再需要获得苹果方面的帮助而落幕。
这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苹果的让步是在这一个案中默许FBI引入第三方破解开机密码。而FBI则放弃了要求苹果为其定制解码软件的要求。这一妥协实际上是苹果的完胜。
因为从一开始,FBI的真实意图就不是为圣伯纳迪诺恐怖击的个案调查,争取苹果的正式技术支持。绕开苹果官方的解码手段要多少有多少,有没有苹果官方支持都不影响实际调查进程。FBI的真实意图是,借这个大案突破互联网巨头的“隐私保护墙”,驯服桀骜不驯的互联网巨头,从而扩大自身的“数字权”。从结果看,FBI是失败了。
苹果硬扛FBI,当然不是为了阻碍司法调查,而企业的“数字权”涉及到用户隐私权的完整性,这关乎企业的核心商业利益。苹果CEO库克在多次公开表态中对此直言不讳,并且获得了美国的民意支持。
苹果和FBI孰是孰非,见仁见智。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案例中,苹果坚守企业的“数字权”确实和用户隐私权利益一致,与FBI对抗本身确实起到了抑制、制衡行政部门扩权冲动的作用。
当然,苹果和FBI的这场官司,并不是政企关系敌对的对抗,而是在法治体系、市场原则下的正常博弈。从最终的结果看,双方也通过和解确立了合理的数字权边界。归根结底,苹果作为美国大型企业的根本利益,和美国联邦政府所代表的的国家利益之是一致的。真正对FBI数字扩权起到抑制作用的,是美国的司法体系和社会舆论,苹果公司只是这套体系的正常参与者。
必须承认,欧美对行政部门监督的机制是较为完备的,早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发展成熟了。司法程序、社会舆论监督、市场机制,同时在发挥作用。
因此,在借鉴欧美数字权监督措施时,必须注意到中国历来强调行政主导,政强企弱的现实和欧美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数字权监督只强调削弱企业,却忽视了行政部门数字扩权权的一家独大,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政府高层对数字权的主导,或许问题不大。中央部委有更强的依法行政意识,部门之间有更完善的互相监督约束。但是,在地方政府基层治理中,垄断数字权、滥用数字权的问题已经在局部暴露无疑,且有泛滥之虞。
而且,对地方行政滥用数字权的隐患,不能指望“一查到底”、“严惩责任人”根治基层滥权的治理乱相。此次事件中,对健康码有明确的规定和和严格的审批流程,照样除了偏差。内部监督、垂直管理当然是必要的,却不是全能的。这在基层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已经被反复证明了。
千头万绪的地方治理中存在大量的分散风险,垂直监督机制难免陷入大炮打苍蝇的高成本、低效率困境。实际上,没有任何国家实现良好的基层治理,是靠内部监督的单核驱动实现的。
中国迈入“数字治理”的时代,无疑是危险的——要行政监督制止企业滥用数字权,谁来制止行政部门滥用“数字权”呢?
来自行政体系外部的社会力量监督是保证权利不被滥用的保障,可是我们只考虑如何通过行政部门监督企业,却没有把企业的权益耐入到社会监督机制的力量中。我们忽视了政府从企业获得技术服务时,同样受到了市场机制、相关法规的约束。这种约束机制同样可以抑制地方行政部门滥权、越权之举。

03

把行政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
政府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才是。这意味着政府在获得新技术时,必须借助企业技术力量的服务。这为我们寻求数字权监督解决方案打开了新思路。
“新基建”的数字治理工程将会大量引入企业的外包服务,企业作为政府的技术供应商,并不意味着地方行政部门有权对企业予取予求。政府的市场采购、服务外包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法治框架内明确政企之间的权责边界,也是防范滥权的重要机制。
当下,最流行的看法是警惕“资本绑架权力”,但从“豫赐红码”事件来看,权力不仅绑架了资本,更凌驾在规则、法治和道义之上。
事实上,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比起担心“马云天天看你淘宝账单”,“千里送码”的威胁无疑更为紧迫、更为现实。
豫康码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创造的,但是“赋码权”却是掌握在地方部门手中。
这并不是说不必警惕大型平台企业对用户信息的滥用,而是要指出保护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实际存在一个漫长的链条。现在看来,这个链条最薄弱的地方并不是所谓的平台企业,而恰恰是某些地方行政部门。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一形势,有什么办法可以遏制住地方“随意赐红”的冲动?
其一,肯定是需要启动来自高层的问责,例如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八条就规定: 
国家机关不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其二,仅仅是问责恐怕是不够的,如何在立法及司法层面给予地方政府更明确的权责界定,这构成了能否解决此问题的真正方向。也只有在明确的法律支持下,从个人到企业,才敢对肆意妄为的地方行政部门说“不”。
最新消息显示,针对“赋红码”问题,郑州市纪委监委对外宣称启动调查问责。于公众而言,眼下唯有静候调查结果了,希望他们不要再一次让大家失望。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