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变株不断推陈出新,最近各种突变株的名字更让人眼花缭乱,比如欧美的BA.5、珠海的BA.5.1,西安的BA.5.2,印度的BA.2.75,兰州的BA.2.38,等等。
其实,
奥密克戎2字头、4字头、5字头的病毒都是从BA.2演化而来的
,它们在序列上很相似,感染了其中一种对其他种有交叉保护。


当初奥密克戎第一次出现时(BA.1),科学家发现接种后的抗体中和这种新突变株的能力下降到只有原来的20-40分之一,让人大吃一惊。现在的BA.5将中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降低到三分之一,所以BA.5的表现仍然是奥密克戎,但免疫逃逸更强一些。


很多朋友关心这些突变株的致病性怎么样。可惜现在不太好研究了,因为人群要么打了疫苗、要么得过新冠,已经有了免疫力,不是一张白纸了。现在只有仓鼠或体外试验的数据,这些病毒株在人体中致病性到底如何还不知道,但可能不是影响感染后果的重要因素。
比如第一任奥密克戎BA.1横扫世界时,大家都知道奥密克戎致病性“弱”。其实和德尔塔相比算"弱”(
英国住院率下降67%
),主要是因为人群已有了免疫力,而不是由于
奥密克戎
内在的致病性下降了很多(有研究和德尔塔比下降约25%,但和原始株相当)。


最近有人说BA.5的基本传播系数R0高达18,进化病毒学家Trevor Bedford 怒批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有科学家指出,要是按这个方法计算的话,那1920年R0值为2的流感病毒,进化到现在,那R0值就应该超过100了!


要知道,欧美目前BA.5取代BA.2,不见得是因为BA.5的内在传播性更强,而是因为它能逃过以前的免疫力。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全世界会有很多很多人感染
BA.5
,包括以前得过的人和打过疫苗的人。
强调一下,再次感染了也不要吃惊,这主要是两个原因:

1,感染/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随着时间而下降,免疫力不能长期防感染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2,新病毒能逃避人体已有的免疫力。


但是,如果你以前感染过新冠,那对现在的流行株还是有保护作用的。英国提供了两则重要信息:


1,英国没有得过新冠的人占15%,但是目前疫情中50%的病人都是第一次得新冠,占的比例更高,说明以前得过的人相对来说更不容易被感染。


2,英国统计局7月15日发推说,上周新冠病例数高于2021年1月阿尔法突变株爆发时,但住院人数只有那时的1/2,死亡数只有1/18。说明人群已有的免疫力大大降低了得重病的风险。
(英国2020年8月至 2022年7月新冠阳性率、每10万人的住院人数和ICU人数、死亡人数)

以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种都对突变株有保护。记得有人打了个比方,病毒突变好比脸上做了美容手术,抗体可能认不出来了,人就会被感染。但是没做手术的地方还是一样的,所以不管病毒怎么变化,T细胞免疫还是杠杠的,疫苗保护我们不得重症/死亡还是很有效。

那如何应对这一波疫情呢?除了继续做好防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7月15日,英国宣布秋天给50岁以上的人打新冠疫苗加强针。美国已经开始给50岁以上打了,但是很多人没打,认为既然不能防止再次感染,意义不大。其实加强针还是会减少被感染,尽管不是百分百,疫苗的作用不是非黑即白的。打了加强针不仅保护自己减少得新冠的机会,而且减少继续传播病毒给别人,也是对社会做贡献啊,同志!


还有人在纠结是现在打加强针还是等到秋天二代疫苗出现之后再打。我认为不要掐时间,现在是病例高峰期,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另外,秋季将推出的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对奥密克戎病毒株保护效果会好一些,但也不会是天壤之别,期望值不要太高,平常心就好。
在这波疫情之际,7月12日世卫突发事件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新冠大流行的最新声明。

声明指出:「突发事件委员会注意到,在人口免疫力增强的背景下,总体上来说病例数与重症、死亡和卫生系统压力已经脱钩(decoupling)。


然而,委员会一致同意,新冠大流行仍然符合不同寻常事件的标准,继续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新冠新变异株的出现和国际传播可能会带来甚至更大的健康影响。


委员会向世卫组织总干事提出的建议是,该事件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写于7/16)
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