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刺激消费:
揭穿消费不足的谬论
文:练塘 编:瑞秋的春天
消费不足是一个流传了几十年的神话,似乎经济出问题就是消费不足,结局问题就需要刺激消费。这个神话加上美国大萧条期间倒牛奶的故事和失业者消费不起煤的故事,更加深了资本家剥削工人以至于工人没有消费能力的这种观念,以至于刺激消费成了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良方。
本文就是要揭穿这种神话。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本就不是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也不是没有足够的收入购买不断增加的生产,或者说生产的产品超过其钱包的购买力。根本就不存在消费不足。所谓私有制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完全就是谬论。
 、 总收入和总产出是一回事
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收入是货币收入。货币收入,是这个人生产的服务和产品和别人交换货币所得。而所有人的总收入,就是所有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所有人交换货币所得。所以总收入就等于总产出。
在国民生产总值(GNP)核算中,我们知道GNP是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也是各个生产阶段的附加价值的总和。这个附加值的总和就是总收入,总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和政府收入。
GDP的核算之中可以看出,总收入一定会被花掉,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即用于购买总产出。
总收入和总产出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出的同一事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总收入总是和总产出以相同的速率增长。
生产过剩从来就不可能存在,只要市场经济能够以价格来协调生产和消费,任何的生产过剩都会被消费掉。
普通人所攻击的消费不足,其实就是生产不足,就是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最为迫切的需要。如果真有消费不足的话,那么这个消费不足,不是老百姓没有钱消费,而是正常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实是生产不足,是有需求的生产没有产生。
为什么有需求的生产没有产生?是因为企业没有动力生产。
为什么明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但是企业却不生产,不外乎就是过多的管制和过高的税负,以至于企业生产中的产品和服务根本就不能盈利。
二、消费不足不是有钱消费而不消费
消费不足,也不是我们想象的消费者明明有钱却不想消费。
如果真的是整体消费者明明有钱却不想消费的话,或者说,是总收入很高,但总消费却不足的话,那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当然在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的,只有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任何的收入都会被以最高的效率花掉。
个人的收入,从来都不可能全部的转化为对最终产品的消费。个人的收入,必然会有一部分用于投资性消费(这边简称投资),一部分用于生活性消费(简称消费)。个人的收入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取决于个人的时间偏好,时间偏好越低,消费的比例就越低,相应投资的比例就越高。投资最终还是为了消费。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增加消费,否则就没有人投资了。
为何有钱却不消费,对经济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说明大部分人的时间偏好很低,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将收入用于积累资产,而不是进行消费。个人节省下来的资本正好在未来获得收益,也正好对应未来扩大了的生产。企业在未来扩大了生产正好与个人未来扩大了的收益,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完全的契合。这样的经济体再健康不过了,这是所有政府领导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哪怕是出现一个很小概率的事件,就是所有人都将大部分的收入埋在地里,不拿出来消费,这个经济体还是健康的。增加货币的储存,必然会减少当期的消费,当期的总消费和总生产会通过动态的价格进行动态的协调。增加货币储存,减少消费,必然会导致消费品的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他所贮存的货币购买力提高了。他埋在地里的钱在未来就能够买到更多的消费品。当然,这里假设了都不存钱没有导致银行的破产产生的系统性的危机(忽略了银行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体中,将钱埋在地里不是高效率的投资方式。大部分人会将储存的货币用于储蓄,购买房产或者购买股票。这些投资的资本会进入到经济体中,通过企业家的更高效率的利用,或者扩大当期消费品的生产或者是增加更加迂回的生产。这些投资的资金,未来必然会带来消费品的更大的产出。也即未来的收入,能够消费到更多的消费品。
三、消费不是工人收入的来源
很多人认为,消费是工人收入的来源,消费不足会带来工人收入的不足。这是错误的,静态的观点。
工人的收入是来源于企业家组织的生产过程,是来源于生产,而不是消费。工人的收入,来源于生产的最终产品中(这部分产品需要在未来出售),属于工人劳动价值的那一部分收入的当期折现。那些认为工人收入不足导致消费不足的观点,其实在现实社会里不可能存在。因为总收入总是会对应于总生产。总收入不足,必然是总生产不足。
工人消费得越多,是生产得越多,不是因为工人工资提高了,而是因为生产增加,导致工人的货币购买了提高了,实际收入增加了。工人的实际收入增加,是因为工人收入之中的投资部分增加了,导致未来的产出增加了,也即未来的收入提高了。
实际上是(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生产不足同时带来消费不足和工人收入不足。或者说,是太多的生产资源用于维持a没有实际需求的资本品的生产;b没有实际需求的军工产品的生产c没有实际需求的公共建设。总之,是将太多的资源投入到了没有实际需求的生产之中,导致了生产的低效率,而政府又要维持这样的企业,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在这样的经济体之下,工人的工资必然得不到增长,实际收入的购买力也得不到增加。就像现在日本的经济那样。只是资源配置的失败,是价格体系失灵的结果,当然必然也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消费不足,或者说生产不足,根本就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而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自由市场来就不会导致经济萧条,导致经济萧条的,必然是管制和强制之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
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对全民的征税和对企业家的征税,征税的每一分钱都是人们可以用来投资未来的资本品。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就需要额外征税,这样就减少了私人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的消费,而且减少的要大于财政支出的。
货币政策也一样,政府利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多生产出没有对应黄金储备的货币,则必然是稀释了全民的财富。结果是征收了额外的通胀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因为它没有增加满足消费者偏好的生产,相反它刺激的那些远离消费者偏好的生产(因为那是政府人的偏好),其必然结果就是扭曲了生产。财政策和货币政策更是一种对私人存量财富的转移,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财富的再分配,让私人为了未来而储蓄的货币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购买力。
五、为何反对刺激消费
为什么要反对刺激消费?是因为人总归总是会将自己的收入最高效率的利用。政府采取措施刺激消费,会改变人收入中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也即改变人的时间偏好。刺激消费,改变了人对自己收入的最大效率的利用,使人对自己收入的利用的效率变低。那结果就是造成了,人在未来,相对于自由使用自己收入的情况下,收入更少的结果。也就是刺激消费,使人在未来趋向于贫困。
这于政府刺激消费的最终目的截然相反。
刺激消费,会诱惑消费者,改变其消费的时间偏好,会将消费者本来就很稀缺的用于储蓄的资本,消费在被诱惑之后的消费品上。而这些稀缺的储蓄资本,本来可以用于未来的投资,投资所得到的收益,则可以用于未来更大的消费支出。
促进消费是饮鸩止渴,是拔苗助长。促进消费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们会用过去积累的财富存量来用于增加现在的消费。诚然,这样是可以获得当前较高的生活水平,似乎看起来当前变得繁荣了。但是,这种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是建立在透支未来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之上的,必然会在未来减少收入,也即减少生产,较少消费。
刺激消费最恶劣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给农民贷款,鼓励农民建房子。利用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传播某一时间不允许宅基地翻建的谣言,刺激农民造新房的欲求的迫切性,导致农民将本来就很稀缺的存款用于造房。这样就化解了基础设施行业的过剩产能。农民本来就储蓄不足,这些储蓄弥足珍贵。农民可以利用这些储蓄作为资本,可以进行农业上的扩大再生产或者用于进城做小本生意。农民这些珍贵的储蓄资本,本来可以用于未来的投资,用于改善未来的生活。可是一旦这些储蓄资本,变成农村的房子,就会变得一钱不值。大量的农民将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的高效率的储蓄资本,变成了极端低效率无法扩大再生产农村住宅,也就大大降低了未来生活改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农民未来的处境会变得更差。
政府的工作不应该是刺激需需求,而是维持老百姓对消费的信心,维持老百姓对法治和未来的确定性的信心。比如要保护好老百姓的私有财产,切实要降低老百姓的税负,维护好法治和保护好老百姓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体中企业家会根据确定的未来的预期,而投资进而扩大生产,从而能提供更多满足老百姓偏好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
生产不足,即消费不足,从来不可能会发生在自由市场。只有市场不足,即政府施加了强制性的管制,限制住了个人投资和消费的自由,或者政府征税过重,使得企业家削弱生产的意愿和消费者减少消费的意愿。用强化政府扶持手段来租金消费,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只会达到相反效果。
   鼓吹消费不足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人自己没有能力生产,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却还要想获得更多,那就是只能从别人那里再分配。鼓吹消费不足是人心足蛇吞象的表现,体现了人是人好逸恶劳的劣根性和抢劫别人的无限欲望。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