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圆寂,鸠摩罗什一生所走过的路途,均与古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人们将他称为伟大的佛经翻译家,不断歌颂他的翻译作品,却往往忽略了他身后这一条文化血脉带给他的力量与支撑。
无论是西域佛国龟兹,还是歌舞里的凉州,抑或译经胜地长安,都与鸠摩罗什的生命发生过丰富且细腻的交织,留下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就像卡尔维诺说过的那句话:「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不断涌流记忆的潮水,反复重复着各种标志,以肯定城市确实存在。」
罗什所出生的地方龟兹,是西域著名的佛国,僧侣众多,寺庙林,而罗什作为龟兹国师的儿子,经常随父亲与各种法事。从小的耳濡目染,对他人生志向的形成至关重要。
东晋太元八年(383),后凉太祖吕光携鸠摩罗什入驻甘肃凉州,共停留17年。在这段时期里,鸠摩罗什始终坚持弘法,凉州地处中西要冲,文化开放且包容,佛教的大乘思想在此逐渐生根发芽
佛学作为一种相对形而上的文化,与凉州本土的乐舞、弹唱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凉州文化。后秦弘始三年(399),姚兴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以国师礼待,主持译经。
其实早在晋武帝时期,长安就开始有西域僧人进驻,到鸠摩罗什到来时,各种译经条件均已成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古丝绸之路中的龟兹、凉州与长安,与鸠摩罗什充满传奇的一生交织在一起,一个人与三座重镇,彼此成全
△ 《佛祖治愈图》·龟兹壁画
龟兹
龟兹古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壤,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
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冶铁业闻名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
龟兹历史悠久,最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代使臣张骞出使西域所带回的「西域三十六国」名单中,就赫然在列。

与其他以游牧为主的「行国」不同,龟兹当时被列为定居城邦,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史书记载拥众6970户,共81317人,是天山南麓绿洲最大的定居城邦之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万历时期彩绘本
龟兹本属于匈奴,公元前60年,汉代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从此龟兹国与其他西域诸国都正式由汉代进行统一管辖。

此时龟兹是绛宾王统治的时代,也是龟兹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91年,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撤换匈奴所设立的龟兹王尤利多,扶持白霸为龟兹王,正式开始白氏王朝时代。
龟兹王族姓白,有时又译为「帛」,「帛」为「白」的异译,直至唐代白为止的近800年间,白氏作为龟兹王室,一直统治着龟兹。
鸠摩罗什就诞生于这个时期。作为龟兹国师与龟兹公主的后代,罗什是在白氏家族中成长的。物质条件的丰厚,免除了他学习佛法的后顾之忧,而位高权重的人际关系圈,又为他往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高昌陶集》·黄文弼著·1933年

古老的印欧语——吐火罗B
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究竟是黄种人抑或白种人?学界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主要的观点是:西域史前文化的人种成分复杂多样,既有欧罗巴种,也有蒙古利亚种,同时也有混合型。从总体上看,欧罗巴种占主导地位,即我们所说的欧洲人种。
龟兹的语言被称为「吐火罗B」语,是一门非常小众的独立语言。在国内,大多数学者可能是通过季羡林老先生才对此类语言有所了解,但精通的人如今已寥寥无几。
当年,季老在德国学会吐火罗语,并于20世纪70年代从新疆出土的残卷中得以应用,将全部残卷翻译成英文,成为举世公认的吐火罗语学家。按目前学界的划分,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由于这种语言的中心为龟兹,故也称为龟兹语。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龟兹古国以操着印欧语的欧洲人种为主,这大致说明了鸠摩罗什的样貌特征以及语言风格。而龟兹的人文地理环境,非常便于吸收印度的语言与文化,这也为鸠摩罗什后来梵文与佛学的修习奠定了基础
△ 《高昌陶集》·黄文弼著·1933年
歌舞中的宗教
作为西域文化重镇,龟兹的艺术十分发达,以音乐为例根据《隋书》《六典》《旧唐书》《新唐书》和《通典》记载,龟兹乐器有:竖茎模、箜篌、五弦琵琶、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共计15种。
据《隋书》记载,龟兹音乐中有歌曲、舞曲和解曲,有许多波斯、印度音乐的元素,形式十分丰富,歌舞伎的舞技也出类拔萃,处于「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水平。歌舞并举是龟兹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往往是唱一舞一唱交替进行。
关于龟兹的舞蹈,唐诗中有不少佳句,如白居易《拓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刘禹锡《和乐天拓枝》:「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歌舞作为原始祭祀的一种形式,自身便带有宗教性。在龟兹,人们好歌舞,也好佛教,本是一脉,却以不同面呈现,又相互补充。佛学为歌舞注入传奇元素,而音乐则强化了佛学的传播,最终交汇编织出璀璨的西域佛国——龟兹。
△ 《敦煌石窟》·伯希和著
黄沙里的西凉
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时,正值不惑之年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因此,凉州成了丝路重镇和经济交流的都会,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重镇。
凉州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攻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先。
战国后,凉州为月氏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袭击匈奴,取得胜利,此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归属中央版图
知中ZHICHINA
《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入手👇
撰文|齐乎巽
节选自知中ZHICHINA
特集017《幸会!鸠摩罗什》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中国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