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几年前刊登过Don Berg的文章《何为受教育的人》,其中Don讨论过教育的目的,很多读者产生共鸣。因此我们特节选Sir Ken Robinson(肯·罗宾逊爵士)的《设想如果:创造一个新未来》中关于教育目的这一部分,以飨读者。
  ●  ●  ●  ●  ●  ●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这是一个所谓“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就像“民主”和“正义”这两个概念一样,不同的人对“教育”的认识也不同。人们对教育目的的解读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其所处的背景与环境。另外,人们对不同种族、性别以及社会阶层等问题的看法也能反映这一点。虽然人们对教育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此进行讨论或采取措施。

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术语。有几个术语经常被混淆或是误用——“学习”“教育”“培训”以及“学校”——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学习是获得新技能和理解知识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学习系统。培训是一种侧重于学习特定技能的教育模式。学校是学习者的社区:一个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的地方。我们必须区分这些术语:孩子们热爱学习,这是件自然的事情;但同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教育,有些孩子甚至没法上学。
教育的核心目的可分为四个基本目的。
1
个人目的
PERSONAL
教育应使年轻人与他们的内部世界以及周围世界紧密联系。在西方文化中,这两个世界有明显的区别,思维与感觉、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也有明确的区别。但这种区别是错误的。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与我们个人的感受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正如我们在前几章中所探讨的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观点和个性。每个学生的身体形态不同,能力和个性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性格,他们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教育是个性的,是对人思想和心灵的培养。提高教育成就的核心就是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2
文化目的
CULTURAL
学校应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本文中,我们选用“文化是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一概念。更直白地说,文化是“我们当下的行事方式”。教育是社会将其价值观代代相传的一种方式。对一些人来说,教育保护本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另一些人来说,教育能够提高文化包容性。随着人口增多,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文化也变得更加复杂。尊重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一种伦理选择,也是一种现实需要。
学校应确定三个文化优先事项:其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其二,了解其它文化;其三,增强文化包容性以及文化多元共存。庆祝本族文化以及其它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可以大大丰富社会生活。
3
经济目的
ECONOMIC
教育应使学生能够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实现经济独立。这也是政府如此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他们知道,劳动力受过教育对实现经济繁荣至关重要。工业革命的领袖们也知道,教育对于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类型也至关重要。但从那以后,工作环境发生深刻改变,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过去几十年许多工作岗位逐渐消失,并被当代同行迅速取代。我们几乎难以预测技术进步的方向,也不知道它们将带我们去向何处。
如何让学生做好准备来应对这一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学校必须将学生与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兴趣联系起来,消除学术和职业规划间的分歧,促进学校和现实工作环境的交流合作,让年轻人在接受教育时就去体验现实的工作环境,而非等到真正进入劳动市场时才开始准备。
4
社会目的
SOCIAL
教育应培养年轻人成为积极向上且富有同情心的公民。我们生活在紧密交织的社会体系中。若想从中获益,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维护这个体系。行使个人权利的前提是必须践行集体生活的价值和责任,特别是践行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和责任。文明社会中,我们的自由不是理所应当的。拥护社会平等的公民与那些暴政和专制的拥护者、宗派主义的煽动者以及被仇恨和恐惧情绪所左右的人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才换来如今的自由。但这些斗争却远未结束。正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言,“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建立社会公平,教育就是助产士”。
后记
Afterwords
肯·罗宾逊爵士(1950年3月4日至2020年8月21日)是英国政府,非营利组织,教育和艺术团体界知名的教育家、演讲者、作家、和顾问,是知名的教育活动家,一生著述无数,具有全球影响力。本质上教育旨在培养我们成为“人”,然而教育目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Sir Ken Robinson指出教育不同层面的目标,正说明我们一生拥有不同的“面”,就像Don说过的“人生像一本书,拥有不同的章节”,而每一章节都有独特的内容。
以此文,缅怀Sir Ken Robinson爵士。
 END
翻译: Y. Lei
荐稿: Y. Huang
排版: S. Zhou
审核:Y. Hou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