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顶刊《国际环境》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荷兰的科学家们分析了22名匿名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发现近80%的受试人群血液已受到微塑料污染,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颗粒。消息一出,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也再次被推上台面。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频发,环境保护问题被国际社会纳入重点关注方向,推出了很多政策和活动来践行环境保护理念。世界地球日就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也成为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良好开端,自此开始,世界多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了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想要了解这些工作的成果,观察治理前后的数据变化是最直接的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从实地研究中获取的生态环境信息是有限的,它通常是不完整、有偏差,甚至是过时的,以至于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视角来指导和复盘生态治理工作。
遥感传感器的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帮助人类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提升对生存环境的认识。

说到卫星影像观察到的地物信息“变化”,在这里先穿插一则直播预告。
今晚(4月21日)20:00,极客公园创业真人秀将和大地量子创始人 & CEO 王驰一起聊聊AI+ 遥感所诞生的「地球时空数据集」会解锁什么样可能的商业价值。
如果你想知道“地球表面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预约观看直播!
明天是世界地球日,我们认为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向大家展示我国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下面用几组卫星遥感影像告诉你,中国都有哪些生态逆转奇迹。

植被覆盖越来越多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仅为12%,风沙、水旱等生态环境问题频现。随着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推进,中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中国森林面积从1981年的17亿亩,增加至当前的3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04%。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多年后,通过大地量子空间大数据平台森林资源变化分析,可以感受到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片区的“绿色信号”明显增强。
大地量子: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变化
上世纪末,西吉县林业用地面积锐减至36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3.5%。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开展,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对比2013年与2020年的遥感数据,能看到在黄土高原的纵横沟壑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绿色。
大地量子:宁夏西吉县植被变化
策勒县,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被沙漠吞噬。为了保住家园,当地全力开展生态建设。近年来,这里完成造林近26万亩,封沙育林4.7万亩,封禁保护区建设15万亩。
大地量子:新疆策勒县植被变化
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曾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近80%面积水土流失。1999年,中国政府在延安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通过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这片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地最终实现了生态环境大逆转。
大地量子:延安市森林覆盖变化监测

水质越来越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其中最为严峻的是水环境问题。党和政府加大对水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通过确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发布《水污染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及坚持将保护环境付诸行动,我国水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青狮潭水库位于漓江上游,是漓江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可是从2000年起,水库周边的生猪养殖一度大量发展,影响着水库的水质。2013年4月检测发现,水库的总磷、总氮等超标,水质富营养化趋势严重。
经过治理,青狮潭水库水质从曾经的劣五类水质一直优化保持在一类水质,治理成效在遥感监测图上一目了然。
大地量子:青狮潭水库富营养化监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鄱阳湖水质逐渐恶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指数超标,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开始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水质明显变好。
从卫星遥感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到,2020年鄱阳湖中代表藻类存量的叶绿素a比2016年有所下降,湖区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明显降低。
大地量子:鄱阳湖水域叶绿素a浓度监测
湿地生态在恢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黄河来水来沙量减少等因素叠加影响,自然保护区内部分湿地功能退化,植被发生逆向演替。
近年来,在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的政策指导下,以及利用小浪底工程引出河水,黄河三角洲湿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也明显提高。
大地量子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表覆盖信息。如下图所见,蓝色部分为水域,黄色为裸地,与调水之前相比,2021年的水域面积有了明显增加。
大地量子: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地表覆盖数据
上面罗列出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还能覆盖很多场景:
  • 大气环境监测方面,能实现全国秸秆焚烧、灰霾、大气颗粒物、二氧化氮、沙尘等遥感动态监测;
  • 水环境监测方面,实现全国重点湖库水华、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流域岸边带、良好湖库等遥感动态监测;
  • 生态环境遥感方面,实现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岸带动态变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等遥感监测;
  • 在环境执法、应急、核安全等环境监管应用方面,实现秸秆焚烧、饮用水源地等专项环境执法遥感监测,近海海域溢油、自然灾害等环境应急遥感等监测。‍
大地量子利用空间大数据技术,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更符合信息时代的解决方案。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加持下,对环境污染、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对推动资源可持续管理,污染治理,减缓气候变化,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等起到了关键作用。
戳下方图片,跳转对应推文
大地量子与NASA、欧空局等全球主流卫星数据供应商均建立了高效的数据获取通道,整合了近百种卫星数据、无人机数据、传感器数据,利用自主创新算法对数据进行网格化管理,可以满足不同空间大数据产品开发的需要。
凭借着海量多样的数据、快速及时的处理以及充满想象力的算法,大地量子帮助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国土规划、环保、金融等行业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升级,为行业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数据,打造出一个关于地球的数据百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