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是特别喜欢幽默的,人生苦旅,幽默的人,幽默的文字最为难得。很多年前,我坐在台下,听吴玲瑶女士妙语连珠,她象是一个积淀了许多年的烹调师,将色、香、味逗人的一盘盘人生佳肴一古脑地端给你看,直看得你眼珠飞转,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后来我读吴玲瑶的文字,深感她的“幽默”温厚宽怀,讽世的目光里打烙着女性特有的包容、善爱,由此而成为华语文坛上幽默作家中的鲜明独类。
吴玲瑶说:“幽默是一种尊严的维护,一种对自身的超越。懂得幽默,人生路上可以少些颠簸,多些快乐。幽默是一种个性,是一种艺术,幽默作家要能达到笑里藏道的境界。事实上,生命就是一连串的幽默,重要的是如何在其中找到绝妙之处。”
                                                                                    陈瑞琳
吴玲瑶幽默散文小辑,关于妈妈们的故事
妈妈的内疚
妈妈好几次说,对我很愧疚。因为我小的时候,从来没能自己吃一个苹果,要切成六份和兄弟姊妹分享,一人一小块,那时苹果是进口货很稀奇。而小我十二岁的妹妹就可以一个人啃一个苹果。我安慰妈妈说:“您不必内疚,我没有特别喜欢吃苹果,现在加州的日本富士大苹果,一磅才九毛九,我也很少买。”
每个妈妈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虽然做抉择时小心翼翼,深思熟虑一想再想,难免还是有可能做了错误的选择,而在日后感到后悔。孩子转眼长大,午夜梦回时,妈妈逐一拿出来检讨,留下的却是一大堆的内疚。美国人有一种说法:“没有内疚的人不能称之为母亲。”专属于妈妈的内疚还有个专有名词,叫作“Mom Guilt”。我的妈妈就有一大堆,包括:把亲戚送的巧克力转送给爸爸的上司,让孩子眼巴巴地流口水又希望落空。让妹妹穿哥哥的衬衫去学校,被同学笑,妈妈一直耿耿于怀。替孩子送伞到学校时没有打扮一下,让孩子们没面子。年轻母亲不知道婴儿仰着睡会扁头,女孩子睡成大扁头,绑起辫子不好看。个子不高是妈妈的错,内向是妈妈的错,不会读书也是妈妈的错……,孩子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归咎于自己,一桩桩一件件吞噬着妈妈的心,内疚成为母亲简历上一笔抹不去的秘密。
职场妈妈也为自己上班产生罪恶感。起早摸黑喂好奶,出门前把孩子托给人照顾,离开时听到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妈妈心纠成一团地赶去办公室。职场妈妈常反复内疚着:无法出席小孩学校的活动、弄错孩子几年级、忘了孩子的教室在哪儿、没空盯着孩子刷牙、给孩子买错衣服尺码、忘了给孩子缴补习费等等。公司家里两头煎熬,每天总有几个瞬间,觉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好母亲。
住在比佛利山庄时,我最佩服犹太妈妈的育儿术。她们不是自己内疚,而是特别懂得营造气氛让孩子内疚。例如孩子想出去玩,妈妈说:「我会给我的孩子自由,不管你要不要,我都给你自由。尽量去玩吧,我会一个人在家,别管我,我可以一直生着病等你回来。」孩子听了后哪还敢说要出去玩?
每个妈妈都承受了九个月怀孕的辛苦,才把孩子带到世上来,说她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大家都能认同。但是大多数母亲在爱孩子之外,也经历了担心、失望、内疚、竞争心态、沮丧,甚至愤怒和恐惧。犹太谚语说:“上帝无法照顾每一个人,所以创造了母亲”,算是对妈妈最高的评价。有的妈妈爱孩子爱到讲出来的话一点都不理性,家长会时曾听过一位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如果不乖,你不要打他,你打别的孩子给他看,他就知道了。” 
美国孩子中国娘
一、 为什么要学中文?
许多在美国的华人父母,最忧心的是孩子的数典忘祖,孩子竟然会问出这种话:“为什么一定要吃中国菜?为什么要上中文学校?”一连串的认同问题,听得爸妈心惊不已。爸妈认为:“一旦生为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你可以离开中国,但中国不会离开你。”
问题是父母有时也说不出一套比较能服人的道理,有的只会说:中国人受了不少苦难,五千年文化受过多少摧残,如果这一点没有让“小二世”感动,就开始讲自己的童年有多苦,如何从艰困中走出来,混到今日能提供孩子丰衣足食的生活,再加上:“你爷爷更可怜,他不但参加过8年抗战,还逃过难。”但就是说不清家族的颠沛,经历的辛酸,想凝聚某种意识以及孩子学中文的关系。   
听得似懂非懂的ABC (America-born Chinese的简称)模糊地觉得,他对上一代的受苦要负责任,眼睛开始迷茫起来:“噢,就是这个原因?我必须维持中国传统?但我不想吃苦,不想管那些中国事情。”
“孩子啊,你很聪明,我告诉你,我们中国人在美国,永远是黄皮肤黑头发,你没有读过前一阵子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导吗?80%在美国的中国人,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看中国报,吃中国饭,和中国人来往,你可不能当那20%的例外啊!”横亘在两代间的是无奈,有可能因为不能熟练另一种语言而变得更隔阂。
也许老爸老妈是工程硕士或管理硕士,但是提起中国文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考理工科系不考历史地理的原因,想来想去想不出具体的道理。而在国外又不能用接近暴力的话说:“没有为什么,只因为我是你老子,老子的话说了算。”最多只能说:“你长大会懂的,那时候你会感激爸妈逼你学中文。”问题是孩子觉得现在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周末的时间被笨笨的中文学校占据了,不能打球不能参加美国学校的活动,是很遗憾的事情。
有时候,爸妈突然想讲点中国古老的忠孝节义故事给孩子听,却发现自己记得不够完整,每星期为孩子不肯去中文学校而烦恼,天天讲条件,各种威迫利诱的手段都用尽了,不知道收到多少成效?父母去除不了那种隐忧。那种焦虑,是捧之弃之,还是近之远知的矛盾? 在此生长的中国人被称做ABC或内黄外白的香蕉和爆米花,他们的问题是受美国教育,不易屈从父母的价值体系,又有挥之不去的中国特质,两种文化共存中,对中国是感性的,对美国是理智的,一直有着挣扎。
二、误听误说笑话多
因为是被父母押着来的,引起兴趣变成老师家长的责任,在准备教材上老师家长总是想尽办法来“娱乐”孩子,教到中文横写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的问题,要能举出有趣的例子,说不能把“好学不倦”看成“倦不学好”,把“长生不老”读成“老不生长”,招牌上的“手扒鸡”不是“鸡扒手”,布料上的“包不退色”不是“色退不包”,卖房子的广告上说的是“绝不淹水”不是“水淹不绝”。
教孩子标点的时候,老师得先讲故事,想到的是:一个妈妈留纸条给孩子说大便当里装的是饭,小便当里装的是菜,如果不用标点,就变成了:“大便当饭,小便当菜”,断句的地方不对,意思就全错了。
在陪孩子学中文的路上,许多家庭都经历过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情,一路走来有太多可以分享的经验,中文学校的老师收集了一箩筐孩子遣辞造句的怪话。
教造词造句时,一个“发”字,他们能造出“发明”和“发现”的词,接着是“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发明了我。”这样的句子也算是有创意的了。要他们用“一直”造句,说的是:“我一直是一个人。”算对还是算错?“陆陆续续”造成:“天黑了,我的爸爸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今日公休”孩子说是“今天是祖父休息的日子”,问他们说如果店门口贴的广告写的是:“本店名菜是北京烤鸭,这个店里卖的是什么?”还有孩子回答说是:“宠物店。”一位妈妈看到八岁的女儿中文学校作业上歪歪扭扭的写着:“我前夫去看电影。”吓一跳,原来她想写的是:“我前天去看电影。”有没突出来的一笔有天壤之别,孩子看不出不同。
用词上的错误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我上课怕塞车,所以早上六点多就‘出家’了。”武则天说是百货公司打五折的日子。错用成语上让家长老师也疯狂,孩子房间很乱,妈妈要他整理一下说:“为什么不快点捡一捡? 举手之劳嘛。”孩子回答:“举手之劳? 一举手就疲劳。”不白之冤说是有色人种所受到的冤枉。绝代佳人说是没有生孩子的美人。祖母去世需要向学校请假写请假单时,把要去送葬说成陪葬。问孩子说:“人死后为什么会冰冰的。”他回答说:“心静自然凉。”指腹为婚说是指着女朋友的肚子说要结婚,有位小姐她以前瘦的时候穿长裤是宽宽松松 “游刃有余”,现在发胖了说是 “处处碰壁”。在网络上认识的女朋友,一见面发现不好看,因此有 “一见终情”的说法,而非我们常用的“一见钟情”。又说什么“不茍言笑”是不和狗开玩笑,“不择手段”是不折手就断。
听错看错读错的误会一大堆,学唱民谣“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唱成“阿里山的姑娘没入睡,阿里山的少年闯入山...”很有点现代感。写错字是常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变成了鱼和胸罩不可兼得,善解人意变成了登徒子的“善解人衣”。说什么:路边野花不要,踩!
有的孩子学中文更是从英文语法直接翻译来的,错误百出,说爸爸每天晚上出去walking dog,是出去做“走狗”,戴眼镜说成穿眼镜,妈妈很矮说成很短,到机场接人说是:“把我捡起来。”
学不会中文时意见也特别多,老师说学中文就是要多听,听多了自然就会,有一个学生说:“我听了几年狗叫,还没有听懂牠说什么。”无聊时学点打油诗,自我嘲笑一番:“我本不是读书才,爸爸妈妈要我来,考试题目深似海,鸡蛋鸭蛋滚滚来。” 
犹太妈妈中国娘
以前住在比佛利山庄时的邻居都是犹太族裔,和儿子同学的妈妈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听她们开自己妈妈的玩笑,透彻且不留情,我这外人听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才弄懂原来传统的犹太妈妈Yiddishe Mamas是犹太幽默里重要的一环,陶侃一下自己最亲近的人是他们幽默的特色。虽然其中妈妈的爱不弃不离无怨无悔,但表现的行径几乎接近可笑,过剩的母爱表露得有些愚蠢,又令人无法抗拒的关怀,可以看出笑中有爱所包含相当的情感和谅解,也算是他们对最亲爱的妈妈,回报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
根据那些太太们说 : 我不必是犹太人但一样可以做犹太妈妈,因为犹太妈妈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把“母爱”发挥到极致的结果,所表现出来相当另类的行为,孩子接受这种爱时总难免有些挣扎,效果却奇佳。传统的犹太妈妈却被认为是一种传奇一种传承一种矛盾,是历史的一部份,是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财产,一代传一代,妈妈形象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常常被想起常常被感念,有许多诗辞篇章歌颂着,把一生辉煌成就功劳都归之于她的造化和影响。不由得我想到了中国娘,是不是也有这样另类的表现?
一、诉诸怜悯互相内疚
要做成功的犹太妈妈得熟练“诉诸怜悯,争取同情”的技巧,邻居太太说她们小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全家人都觉得很对不起伟大的妈妈,只见她成天忙,煮饭洗衣卖菜没有一时得空,孩子都很害怕,觉得是他们害她的,让她大把大把的青春埋葬在这个家。
犹太妈妈对家事的认真是无庸置疑的,作家山姆李文生说他的犹太妈妈每晚睡觉之前都要把水槽的碗洗好,把每个角落都收拾干净,她的理由是万一晚上家里遭小偷,让小偷看到这家人有没洗的碗,是一件多么不好意思的事。
而犹太妈妈最懂得由特别营造的气氛来使孩子内疚,例如每天叹气,她们有一种说法是 :“如果你不知道在叹什么,孩子说不定知道。”而自我检讨起来对不起父母的地方,体认出爸妈对他们所做的牺牲,赶快用功读书,长大后好光宗耀祖,才不至于一直听父母叹气。
他们传说中总有一个妈妈,在儿子生日的时候送她两条领带,每次孩子戴其中一条的时候,妈妈总是问:“你不喜欢另外一条吗?”
犹太妈妈在家有相当的权威,邻居太太记得常常需要听妈妈训话,“坐下来听你妈妈讲话,Mama knows best 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知道最多?因为我是你妈妈,that’s why oh, 忘了要说什么。都是你们打岔害的。”既使长大之后住在外面,也常常接到妈妈这种电话: “需要的时候call mama不需要的时候也可以call,拿起电话又不是那么难的事。要求你们一个月打一次电话不算过份吧,月圆的时候打,可以借着月光省点电费。我要我的孩子自由,不管你要不要自由,我都给你自由。尽量去玩吧,我会一个人在家,别管我,我可以一直生着病等你回来。”
一些诉诸怜悯的话,孩子不知道怎么答,就觉得对不起妈妈,“我为你们做的牺牲还不够吗?为了你们得委曲求全和你爸爸过了大半辈子,为了你们我放弃了事业,最后落得了什么?一场空什么都没有,倒头来,你们又不孝顺,我这一生看来是没有指望了,全毁了,毁在你们手上。”话说得这么底,孩子很害怕。一直希望“爱”,是不是可以不用这种方式表达?
想起了一位同学的中国娘,每次问妈妈说可不可以和同学一起去玩或看电影,妈妈没有说不可以,但都是用各种方法来说不。“你去好了,别管我,我只是心脏无力,头痛得快裂开而已,别担心我,我一个人在家没有关系的,万一快要昏倒,我可以爬到隔壁邻居那儿要求帮忙,可以喊救命。”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她怎么敢放着妈妈不管出去,也就养成了她不和大伙出去玩的习惯,而后她过了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不知道是不是多少有这个因素在内,变成了她妈妈偷偷内疚,觉得对不起她。中国电影里常常有跋扈的妈妈用的是这样的字眼:“你眼里还有我这个母亲吗?不要喊我娘,就当她死掉好了。”让孩子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二、节俭成性委屈自己
节俭成性是犹太妈妈被诟病的特性之一,她从来不买不是on sale的东西,也从来不放过on sale的东西不买。为了将来可省钱,要兼收并蓄不乱扔东西,随手收起别人送的礼物的包装纸,用过的铝箔,用过的果酱瓶奶油盒牛奶罐,以及任何一种绑东西的绳子,装包裹的盒子,全收起来总有一天用到这些玩意。给孩子买衣服从来不买合身的,要大上两三号才穿的久。
想起了有一次和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举行座谈,问他们最在意爸妈怎样的表现? 有一半以上说太小气令他们尴尬,上馆子点菜的时候总是从右往左看,先看价钱再决定吃怎样的菜,只准孩子叫冰水不可点饮料,常常点一碗海鲜浓汤要两根汤匙分着吃,再多要一份沾汤吃的免费饼干。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无法体会第一代父母的艰辛和没有安全感,他们省钱为了怕有不时之需,也就是犹太妈妈所强调的:“等到下雨天,没收入的时候才用。”但谁也算不准会有多少个下雨天,所以最好下雨天时也先别用。
三、要孩子一直吃
犹太妈妈感觉最幸福的时刻,是一直煮东西炖鸡汤,孩子不停的吃。讽刺漫画上常常看到一个中年人围着围兜,在外面职场闯荡受了委屈,生了病回家,由一个老妈妈一汤匙一汤匙地喂着鸡汤,是生理治疗也是心里治疗。
孩子不吃就伤妈妈的心,总会听到:“你难道不知道世界上某个角落有没饭吃的孩子吗?”不可以到掉食物,要倒?倒进嘴里,倒进胃里。如果一个妈妈能做到孩子在外,却一直想念她的食物,就算是成功的母亲。
一位朋友甚至说她的妈妈为了让她多吃,编造出许多自己发明的理论,告诉她说她一点也不胖,是家里镜子有问题,不需要减肥,需要一直吃妈妈的煮的食物,如果照妈妈的指示吃东西没有胖的道理,妈妈减肥的理论是自己发明的,说什么吃的时候站着吃可以不胖,因为嘴里吃进去的卡洛里可以从脚流走,又说吃面包会胖没错,但是把面包烤一烤,把所有的卡洛里烤死就没卡洛里了。吃一整块蛋糕有可能是五百卡洛里,但如果是掰一小块一小块偷偷吃,只要管肥胖的神祉没看到就不算,又说其实想自己是瘦就是瘦,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别人看不到双下巴,就算瘦,和人保持距离,远远的看比近看瘦多了。
犹太妈妈的鸡汤理论也是举世闻名的,她们相信妈妈熬的鸡汤可以治百病,感冒风寒胃痛全靠把爱煮进去的鸡汤,他们讥笑一个犹太妈妈养了两只鸡,一只生病了,她就把另一只杀了煮成鸡汤喂生病的鸡。
每个妈妈都是承受了九个月的痛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来,如果说她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相信多数人也都能认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她永远都是那个在身边支持的人,无条件全心的爱,把孩子看的比自己还重要,孩子过得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成就,孩子生病受苦或为情所困时,她宁愿是自己代替承受这些痛楚。
四、夸张地替孩子吹牛
犹太妈妈们相聚打桥牌的时候,常常要立下规则,互相不准提及在妈妈眼里非常有成就的医生儿子律师女儿,否则此起彼落忍不住都要说自个的孩子一极棒。
问一个犹太妈妈她的孩子多大?得到的回答是:“未来的医生五岁,未来的律师七岁。”她们的理念是为了孩子教育,愿意牺牲一切,在牺牲之前,已经预见自己的融要成果。
从来不放过机会吹嘘自己的孩子,为了凸显这一点,犹太幽默里还编了一个笑话,说终于犹太人当选了美国总统,妈妈被邀请参加就职典礼,左边坐的是大法官,右边坐的是国防部长,妈妈还不断对他们说:“你知道吗?台上这个人的哥哥是个医生,是我生的。”
完全为孩子而活,以孩子为傲,如果说每个妈妈都爱孩子,犹太妈妈则爱孩子爱到荒唐,爱到无知爱到尽做傻事,听过一个犹太妈妈到学校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如果不乖,你不要打他,你打别的孩子给他看,他就知道了。”其他妈妈担心孩子,犹太妈妈则享受这样的烦心,随时啰唆,几乎是不担心无以为乐。
“谁是最典型的犹太妈妈?”看到小区报上的有奖选拔,报名的人相当踊跃,只要能说出自家妈妈的鸡汤调味、碎肝食谱,或奇怪的另类表现,就能得到一张“枫林小馆”十人份的礼券一张,人人争着要,犹太人爱吃中国菜也是爱到出名。
五、管孩子婚事
和中国娘一样,犹太妈妈孩孩管第二代的婚姻,在他们族群里现今还有媒婆的行业,妈妈要孩子结婚时总是对孩子说些不理性的话,“我什么也不求,至少我要求的不多,也许你可以安定下来,给我一个孙子,我不年轻了,最好在我去以色列玩之前给我一个孙子,我可以死而无憾。”
犹太妈妈和中国娘亲往往一直盼着孩子到适婚年龄的时候不耽误,一但听到他对某个女孩子认真,总是故做开明的说:“我真高兴你有了喜欢的人,什么时候带回家给妈妈看看?”当孩子把女朋友带回家的时候,妈妈话真不少不断问一直观察,表面上说的客气话,下意识的就觉得这个女孩配不上自己的儿子,既使这女孩有林青霞的美貌,有吴健雄的学历, 妈妈还是觉得配不上。
许多话不敢说出口,“这是你找的对象?” “其实像你这样的条件,世界上每个女孩都会爱上你。” “她好像有点见光死,没有双眼皮。”“太瘦太单薄了,不像宜男之相,以后恐怕不会生男孩。”妈妈们总是精于说两面话:“你娶谁我都可以,只要你快乐就好,以后是你自己要跟他过日子的人。” 却又忍不住用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声音喃喃说:“真的不够好,我儿子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
要孩子照她的意思做,要孩子结婚生小孩,要孩子光宗耀祖,一切在她的掌控之中,她就是一个成功骄傲的母亲。
吴玲瑶简介
吴玲瑶女士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会长,西洋文学硕士,着有《美国孩子中国娘》《女人的幽默》《明天会更老》等五十几本书。作品体裁以海外中国人的生活为主题,文笔以机智幽默见长,是美国华人圈中最受钟爱的热销作家,在世界各地的幽默演讲受到各界读者热烈追捧。作品曾获海外华文著述首奖及中国文艺协会奖章,《美国孩子中国娘》上美国中文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主持美国电视台KTSF节目“文化麻辣烫”深受欢迎,主编简体和繁体字的海外女作家精品选集。她曾为美国两个最大华文报纸坚持写最受欢迎的专栏,世界日报“如是我说”三十多年,星岛日报“幽默人生”二十多年。在北加州各图书馆中文部门意见调查中,吴玲瑶数次当选最受读者欢迎、演讲时听众最多、笑声最多的作家。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