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它的结束代表了2021年度电影表彰告一段落。
这一届奥斯卡,毫不意外,依旧保守、“正确”,它的不保守来自一次电影外的“意外”,它对电影的保守确是有目共睹。
“扇嘴巴”事件仍在发酵,这次激动之举并非完全“赢麻了”
不过,无论怎么样,第94届奥斯卡仍选出一批有水准的电影,譬如我们在
好莱坞十佳上篇
中,选取的[沙丘],譬如这一篇中的[犬之力]。

马上就到4月,整个电影市场好似死水一片,活力不足,佳片稀少,这个时候,回头看看老电影,2021年的,更早的,或许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尤其隔离在家的朋友们,让好电影慰藉你的时光吧。
犬之力
The Power of the Dog
导演 简·坎皮恩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克斯汀·邓斯特/柯蒂·斯密特-麦菲
类型 剧情/同性/西部
再见,男性神话
2021年的[犬之力],是简·坎皮恩第一次,以男性为主角拍电影。
时下市面上常见的女性主义故事,坎皮恩数十年前都拍过。
而[犬之力],无疑是比她过往的电影、比同时代的女性主义电影,多向前走一步的。
它不再自陈心事,而是正面进攻,直接对男性神话集大成者——西部片——下手了。
它用西部片去反西部,用男性神话去破除父权。
西部片的浪漫与迷人,就在于它是个简单的童话。
在这个童话里,西部和牛仔之间一定会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厮杀,而胜利终将归于牛仔,夕阳西下之时,马蹄扬起黄沙滚滚,他会揍翻那个邪恶的西部。
苍凉的西部如果是凛冽的寒风,牛仔就是一团融化一切的烈火;
崎岖的西部如果是危险的荆棘,牛仔就是就是一柄斩断纷扰的利刃。
直白,酣畅。
这是类型片的需要。但为了成就那种雄浑壮阔,有太多东西被牺牲、被抹除。
[犬之力]所描绘的,是为了成就一个男性神话,黄沙之下究竟埋藏了多少骇人的白骨。
如果说老西部片里,胜利属于牛仔,那么在[犬之力]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赢家,所有人,不论男女,都是“有毒的男子气概”的受害者。
[犬之力]的菲尔是那种西部故事里的英雄。
他不修边幅,脸上常有污泥,澡也不洗,胡子也不刮——他将之视为男人该有的样子。
他总是叼着一根烟,扒兽皮手起刀落眼都不眨,没有他驯服不了的马儿。
西部的所有法则尽在他掌握,他是这片荒蛮之地的故事缔造者。
但在[犬之力]里,简·坎皮恩剖开了他英雄的外皮,西部也随之脱去了浪漫的外衣,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菲尔不是那种生性“阳刚”的牛仔(话说回来,谁是?)
他爱着亨利·布朗克,那个他口中的导师,救过他一命的英雄。
但他只能像纪念好友一般,口头上时时挂着他,珍藏着他绣着H.B.首字母的手帕,在小树林里抚慰自己。
弟弟结婚了,他睡不着,听着隔壁的动静,孤独痛苦到无以复加。
深夜里又起了身,把布朗克的马鞍擦得锃光发亮,以此填满心里的空洞。
他故作粗犷的外表背后,是被深藏被压抑的敏感。
那种有毒的男性气概,不仅仅是把女性逼到崩溃。
还有时时以这种标准规训自己的“强大”男性,同样被逼得丧失自我,丧失所有的温情和细腻,被压抑到扭曲变态。
所以当他看到弟弟娶回的寡妇露丝,和她那个阴柔的儿子彼得,几乎要疯掉。
这可是西部片,不是什么温馨和睦的家庭剧。
他受不了有这样的人存在。
他想尽一切办法逼得露丝崩溃,他试图规训彼得成为和他一样的“男人”,露丝崩溃到开始酗酒。
她醉了,痴痴地笑,说起小时候的老师,表扬他们时,会奖给他们小星星,她现在也好渴望一颗代表肯定的小星星,可那是那么遥不可及。
她疯了,不管谁拦着也要把菲尔的兽皮卖给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送给她一双手工兽皮手套,她摸着,哭得像要溺死过去,好软啊,像她无法企及的星星,像她无法企及的温柔。
女性角色在老西部片里总是等待被拯救,好像被拯救之后一切就都好了。
[犬之力]却揭开了这个残酷的真相:
在一个容不下所谓“女性气质”的世界,她们从不会获得幸福。
而菲尔,早在他对露丝进行精神上的绞杀之前,就被这个世界杀死了。
[犬之力]还要给这种男性神话最后的致命一击。
菲尔不齿的那个彼得,他想规训想招安的那个柔弱男孩,给了他一个美丽的幻象。
他以为自己之于彼得,就像当年的布朗克之于自己,他重温着旧梦,享受着被彼得崇拜的感觉。
他用这种虚妄的感觉,说服自己这半生的压抑不是白费。
可一切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杀局。
他,菲尔,一个“男子气概爆棚”的英雄,被一个苍白瘦弱、满是阴柔气的男孩杀死了。
他至死不知为何,还抓着要给那个男孩编一根绳子的承诺不放。
他是迫害者,可他更是受害者。
那种孤独而又无处诉说,最终抱着一个残梦死去的样子,惨痛到了极点。
[犬之力]的镜头精美诗意,它似乎也带着被社会所定义的“女性气质”。
但就是这样的镜头,杀死了男性神话,就像那个白白净净的男孩,不动声色地杀死了菲尔。
这个时代,女性主义电影的声势,让人感念时代的进步,可与此同时,也在一些时刻感到一点点悲凉:
许许多多的女性主义电影,普及的是近似于废话的常识。
比如女性不是谁的财产,女性不是生育机器,女性不是性资源——女性是人。
[犬之力]倦了,它想告诉人们,在这场比谁更有“男子气概”的竞赛中,所有人都输了。
既是输家,又何必为那个不给任何人活路的西部世界呐喊。
甘草披萨
Licorice Pizza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主演 阿拉娜·哈伊姆/库珀·霍夫曼/斯凯勒·吉桑多
类型 剧情/喜剧
爱情的年代
[甘草披萨]依然有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上一部电影[魅影缝匠]里那种爱情的魔力。
这种魔力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来自PTA妙手天成的选角。
[魅影缝匠]的魔力来自丹尼尔·戴-刘易斯强大的压迫感和内在的破碎感,也来自薇姬·克里普斯野生的倔强。
只有他们才能共同演绎爱情里近乎变态的控制与反控制。
而到了[甘草披萨],是两个爱做梦的年轻人的故事。
PTA挑了两个生命力旺盛的新人,阿拉纳·哈伊姆和库珀·霍夫曼,让他们上演爱情里的你追我逃、成长中的跌跌撞撞。
他们在1973年的圣费尔南多谷相遇。
男孩加里才15岁,却早早地闯入好莱坞当了童星,在成年人的世界游刃有余;
发育后无法做童星,他甚至已经身处“中年危机”,重新找回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姑娘阿拉娜已经25岁,她并没有把一个15岁男孩的迷恋当回事儿,他在她眼里还是个小屁孩;
可她还没能敲开世界的大门,她东奔西走,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也寻找适合自己的人。
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身心年龄倒错,中和后意外地成了同龄人。
这段恋人未满的关系,更像过家家。
两个小孩子耀武扬威似的炫耀自己身边的伴侣,而彼此刚刚靠近一点点,接下来就一定是激烈的冲突,反倒各自退了几步。
他们就像片名的“甘草披萨”,南加州的连锁唱片店,洋溢着70年代的阳光味。
他们去过好莱坞面试,做过水床生意,开过弹球厅。
他们像甘草披萨唱片店一样无所不包,拼了命地想要找到受到世界欢迎的最优解。
PTA的摄影机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孩子的关系,却没有一个镜头,不是对1970年代好莱坞的描绘。
这种描绘是复杂的。
它有瑰丽浪漫的一面,影片里男孩加里的故事,大半来自PTA的好友、童星出身的制片人加里·高兹曼。
他确实从童星摇身一变,一度成为水床销售“大亨”,却遭遇石油危机,水床原材料短缺而折戟。
布莱德利·库珀所饰演的乔恩·彼得森也确有其人,且确实就是芭芭拉·史翠珊的男友。
真实色彩让这部电影闪烁着怀旧的光晕。
但另一方面,[甘草披萨]又不是一味的滥情,沉溺往事不能自拔。
在流光溢彩的表象之下,它又确实拍出了一些阴暗的角落。
阿拉娜在开场为摄影师做助理,就遭遇揩油。
西恩·潘饰演的杰克·豪登面对这样一个甜美的“猎物”,同样没有客气。
而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孩想要在好莱坞立足扎根,她的选择是——至少阿拉娜的选择是——忍耐下去。
另一方面,备受争议的日本女人段落同样也呈现了那个年代,好莱坞或曰白人对于亚裔的傲慢无知。
那时的白人们,自大地认为,只要用奇怪的日式口音念出英语,就能和日本人顺畅地交流。
而即使娶了两任日本老婆,他们仍对日语一无所知——他们自大到不“需要”对此有所了解。
从某种角度而言,[甘草披萨]或许是温和版的[不羁夜],对于造梦的好莱坞,展现出的有华彩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只是相对于批判性更强的[不羁夜],[甘草披萨]更偏向于怀旧。
那些美丽的色彩,让人愿意沉浸在爱情与电影,成长与造梦之中。
倒数时刻
Tick, Tick…Boom!
导演 林-曼努尔·米兰达
主演 安德鲁·加菲尔德/亚历山德拉·希普/罗宾·德·齐泽斯
类型 剧情/歌舞/传记
音乐自画像
[倒数时刻]是一部很容易引起共鸣的电影。
片中所展现的那种困顿迷茫的生活,正是当下无数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真实且扎心的写照。
影片故事设定在1990年,加菲尔德饰演的乔恩是一位年轻且雄心勃勃的音乐剧作家。
一边在纽约曼哈顿的下城区餐厅当服务员,一边创作自己的音乐剧《傲慢》。
在即将30岁生日之际,他也迎来了自己的首演,虽然很成功,却并未得到赚钱至上的百老汇制作人的青睐。
与乔恩一样,大多数人在同一年龄阶段似乎总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当生活如此潦倒,我该为了现实而放弃理想吗?
当周围的人都纷纷转行他途,我该随大流追逐凑活却稳妥的人生吗?
电影没有表明绝对的态度。
如男主角那样选择理想纵然令人敬佩,像好友那样转行追求安稳也并不羞耻。
这就是生活,总能给出很多个解答,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在众多去途中取舍权衡,选择一条最符合自己境况的路。
[倒数时刻]改编自已故音乐剧作家乔纳森·拉森的同名剧作,这是乔纳森人生中的第二部音乐剧。
他的作品取材于当下的生活,融合了摇滚、爵士等多种风格,重新定义了百老汇的音乐剧类型,影响了一代美国人。
《倒数时刻》虽然不像最有名的《吉屋出租》那样拿奖无数,在百老汇连演12年,
却相对真实的还原了乔纳森困顿时期的创作经历和迷茫时期的人生选择,简直是他的一幅音乐剧自画像。
与乔纳森一心想改变音乐剧老旧的套路一样,[倒数时刻]也不是个传统的传记片。
即便对原型人物乔纳森·拉森没有什么了解,也能毫无障碍的看完整部电影,并且跟片中的部分情节产生共鸣。
特别是在中国,自古有着“三十而立”的说法。
30岁就像一道坎横亘在人生必经之路上,要么成家,要么立业,否则就难免要背负“一事无成”的亲友压力。
之前《看电影》杂志曾经写过一篇30岁导演的文章,讲的是毕赣和多兰。
但这些“出名趁早”的天赋型创作者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在学无所成或怀才不遇间徘徊着。
从这个角度看,[倒数时刻]身上貌似有一种老调重弹的陈旧感,不过是个赞美人们追求梦想的音乐片而已。
可一旦看进去就会发现,它是透过这样一个“老掉牙”的壳子,散点透视着乔纳森自己以及他周边的朋友们所面临的不同困境与迷茫。
他是主角吗?是。
但看完片子,我们记住的却不止主角,还有那些籍籍无名,为了生活不得不折腰的“俗”人。
乔恩的发小兼室友迈克放开了自己的创作和演唱生涯,转入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繁杂但收入颇高的工作。
女友苏珊无法再忍受因男友的职业需要而束缚自己的人生,选择离开纽约,接受新公司给予的一份高薪且自由的职业。
爱人和好友的离开让乔恩本就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最终还是在偶像史蒂芬·桑德海姆的激励下,才坚持下来音乐剧的创作。
电影前半段,一直以为片中像定时炸弹一样的滴答声是在为乔恩越来越紧迫的创作时间以及即将到来的30岁倒计时。
看到后边才明白,同样进入倒数的还有迈克的生命和苏珊对一段不合适感情的放弃。
生活就是生活,除了潦倒失意还有残酷无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将原本鲜活的生命炸成一片废墟。
他们患了绝症的朋友如是,染上艾滋的迈克如是,就连乔恩自己也如是。
乔恩在《倒数时刻》中用音乐记录了身边朋友的经历与情感,回忆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时光,用深情而嘶吼的方式喊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困惑。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做到最好?即使凑活过也会有所收获。
我们为什么要披荆斩棘?即使很多人走过的路安全又诱人。
我们为何与爱人在一起?即使内心清楚彼此并不合适。
为什么总要发生事故才能看清真相?
为什么总要发生灾难才能引领改革?
怎么做才能唤醒一代人?
若我们真的自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受到伤害的人?
若我们不觉醒去改变世界,剩下的只有灰烬以及我们的困惑。”
1996年,1月25日,令乔纳森改写百老汇史册的音乐剧《吉屋出租》在纽约外百老汇举行首场试演。
但就在开场前十个小时,乔纳森因突发性主动脉瘤悲剧性地在自己的公寓中去世,年仅35岁。
《吉屋出租》深深影响了一代音乐剧人,其中也包括[倒数时刻]的导演林-曼努尔·米兰达。
这次与加菲的合作还原了乔纳森的舞台和生活状态,形成了一次跨越多年的时空对话。
智能大反攻
The Mitchells vs. The Machines
导演 迈克尔·里安达/杰夫·罗韦
主演 奥利维娅·科尔曼/埃里克·安德烈/玛娅·鲁道夫
类型 喜剧/科幻/动画/冒险
年度最佳喜剧
谁能想到,在我们失去了蓝天动画工作室,照明娱乐忙着开发IP,梦工场三四年没有佳作的当下,
作品质量一直参差不齐、烂片居多的索尼动画工作室,竟然扛起了大梁。
不得不说[蜘蛛侠:平行宇宙]票房成功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给了他们更足的信心和底气。
[智能大反攻]的剧情不算新颖,家庭,尤其是父女关系的走向也毫无新奇,如果放在一个平庸的制作里,肯定是一部烂片。
然而影片却在视觉和喜剧上大放异彩,占据了观众的注意力。
首先的风格上,[智能]延续了[平行宇宙]的动画风格,后者以漫画为蓝图展开,前者则把绘画、剪报,甚至是随手涂鸦等2D元素融入3D动画。
其次,影片配合女主角凯蒂是个有电影梦想的年轻Up主的设定,把搞怪的元素提升到满格。
各种网感极强的动画效果,总是在最合适的地方,以最令人意外和惊喜的方式出现。
但凡是凯蒂大开脑洞的剧情,随便找一帧暂停,都能发现无穷的彩蛋和秒梗。
比如她的DVD收藏,比如她在流媒体的观看记录。
绝对会让迷影观众体验超凡的观感。
这种动画的2.5D风格,辅以凯蒂电影发烧友的人设,将影片推入一个极度混乱的空间,的确会显得很饱满。
好在监制菲尔·罗德和克里斯托弗·米勒在这方面有过经验。
他们把[天降美食]和[乐高大电影]的一些优点,传授给迈克尔·里安达和杰夫·罗韦([怪诞小镇])这两位从电视动画跨界电影动画的新人。
紧密的笑点,以及稳妥的节奏,很好地均衡了视觉上的爆炸。
米歇尔一家的老二还有那只宠物狗,包括他们领养的那两个宕机的机器人。
戏份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有笑料提供。
这部没有在院线上映的影片,真的做到,即便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把你逗得哈哈大笑。
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朱迪·科默/马特·达蒙/亚当·德赖弗
类型 剧情/历史
倔强老雷,依旧雷德利·斯科特
不得不服雷德利·斯科特的倔强,2021年还能看见如此古典的电影。
一如既往,老雷能实拍就实拍。
最后德赖弗与达蒙的决斗实拍,两军对垒冲击实拍。
甚至连用的蜡烛,都被网友发现可能是蜂蜡手工制作,足见老雷的用心与坚持。
回归故事,[最后的决斗]依旧是他拿手的历史、女性题材。
所不同的,这一次他用了看似罗生门式实则伪罗生门式的方法讲述故事,呈现他所认为的女性主义。
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朱迪·科默饰演的骑士妻子在独自一人时被德赖弗饰演的乡绅强暴。
为了讨回自己一家的公道与真相,骑士达蒙上诉至国王,要求与乡绅展开生死对决。
之所以说是罗生门式的结构,是因为老雷以三位主人公的视角,分别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在骑士和乡绅眼中,自己都是霸气俊俏的猛男,在外杀敌勇猛,对内温文尔雅,风采万千。
但以罗生门式拼凑出的真相,不是老雷所要的真相。
所以[最后的决斗]是伪罗生门式的结构,表象上它以罗生门式讲述,实则层层推进。
骑士在第一层展开故事,乡绅在第二层补充,不过他俩两位均是男性视角,而真正的当事人,妻子的视角则放在电影最后,点明事件的真相。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异形],还是[末路狂花],老雷仍钟爱女性题材,他镜头下女性仍勇敢、坚强、敢于斗争。
所以说[最后的决斗],看似是两个男人之间为了荣誉、为了名声、为了真相的战斗。
实则是一位伟大女性在地位低下的年代,勇敢为自己争取公义的孤注一掷之举。
电影中有段经典的对话,妻子在祷告时,婆婆到来。
一番唇枪舌战后,婆婆坦言:所谓真相并不重要,我年轻时也曾被强暴
妻子反问:但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婆婆回:什么代价?我还活着。
妻子回应道:你为活着的权利付出了庞大的代价。
这就是雷德利·斯科特的用心。
在近乎所有人都跟风这个时代的潮流时,只有他或者说只有他们,上世纪那群老导演们,坚持自我,拍摄让自己感动,也让观众感动的作品。
这份执着,与古典而又女性主义的[最后的决斗],相得益彰。
我们的2021华语十佳:

2022能把这些电影超了就行

这才是拍给每个普通人的电影

我们的2021日韩十佳: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