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请背景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ajor: IS, Minor: CS, ECON
§GPA: 3.77
§GRE: 321(157 + 164 + 3.0)
§实习两段产品实习,分别在华为和腾讯
§Research: 一段和UW–Madison教授的HCI research
§推荐信:HCI/UX相关专业课两位教授(一位是IS department Director,一位是关系比较好而且拿高分课的老师)、实习的supervisor
2. 选校与结果
AD:
Rutgers University, MBS in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ncentr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HCIM
Pratt institute, MSIX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CD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MSI (Area: UX Research and Design)
REJ: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CID
Waitlist
Cornell University, MP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UX Design)
3. 准备过程
其实我从认识HCI/UX到申请结束仅仅有一年的时间,从0开始学习到准备各类申请材料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紧紧张张。因此,我做了不少选择和计划来以最快速度做好申请的准备。
1)    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能少
·      这点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同学非常重要!虽然说大部分HCI项目是非常diverse和inclusive的,但招生官可不会仅被一腔热爱而征服,更重要的是能力和potential。所以就算时间再紧,也要好好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      当时间不够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找到“速通”的方法。对我而言,学会UX Design这种应用性的知识技能,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与实践。简单来说,就是发起一个小project,可以是复刻或者redesign一个现有的东西,边学习(Online tutorials on YouTube/bilibili, Coursera, UX OFFER课程 )边进行整个设计过程。只有在真的上手的时候,才能理解和思考WHAT/HOW/WHY UX Design,而且你还能快速充实portfolio呢。
2)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      不得不承认,从决定申请HCI/UX开始我就慌得不行,一天心里打十万次退堂鼓。作为一个毫无相关经验的申请者,我要怎么实现“弯道超车”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top15的HCI/UX program申请页面刷了一遍,给申请材料排了个序:PS/SOP > Portfolio ≥ Work/Intern/Research > ROL > GRE (美本所以去掉了托福)。这样让我心里有了数,我应该花大量时间精力在project、intern上积累经验,而不是狂刷GRE。所以我首先集中精力在做project和research上,给自己的简历先增添一点色彩好方便找intern,然后就是开始被project、research、intern折磨的日子。直到9月,我才留7周的时间给自己用来学习GRE。即使只拿到了321这个不太有优势的分数,我也立马把书一扔投入到文书和portfolio上。此外,因为需要花时间实习,我在Spring term排满课表,为了让我能gap一学期来专心准备实习和申请。
·      要推荐信要早点铺垫。我在Spring term的时候就开始“物色”合适的推荐信人选。虽然推荐信不是那么重要,但也尽可能要找能强推的推荐人,比如相关课的教授,然后时不时的跟老师问问题、套套近乎,当然还要尽可能拿个高分,让老师记住你。
3)    机会是留给会找机会的人的
·      找工作找实习一定要广撒网。国内的话就上什么boss直聘、实习僧、今日实习公众号、各大厂招聘公众号&官网、留学生招聘微信群;国外/美国就看Handshake、学校career fair、学校各种平时看着像spam的intern/research邮件。Research可以联系学校教授,还可以关注HCI·X公众号报名参加。总之,不要给自己设限,碰到差不多的就投一投,别怕被拒,也别要求太高,多给自己一点可能性。就像我的实习,跟design不是非常相关,但有一定比没有好,而且有了第一个,就会增加下一个更好的可能。另外,这里提醒大家,想要找到实习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summer再行动!!!
4)    给每段经历都赋予意义
·      从开始学习HCI/UX,我开始了我小学最讨厌的写周记任务。作为一个不怎么喜欢习作的人,我强迫自己每周都要记录自己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有什么感悟。一开始只是流水账,但一两周之后,由于这个任务刻在脑子里,我上一节课、看一篇文章、做一阶段project,我就会自觉的思考起来这些问题。虽然听起来很邪乎,但我的确在周记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比如从一遍又一遍不太成功的User Research中学会用户调研可不是问产品好不好用或者用户想要什么,而是了解清楚experience、behavior、emotion和intention,这是经过实践和反思才能理解的(感谢石头哥不厌其烦地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critique)。
·      因为没有能做UX Design相关的实习,我是有点担心的。不过在写周记的时候,我沉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了几个问题:当前的实习工作与我想要申请想要做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当前的实习工作培养了我哪些支持UX Design及未来工作的quality?当前的工作就我对HCI/UX的理解和态度有什么影响?
·      这些在每一段学习、实习、做project中的反思与感悟就变成了我文书中的黄金素材。我始终相信,没有无用功,只有暂时还未被赋予意义的经历。
5)    讲好故事才能发光
·      相信大家在做portfolio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storytelling的重要性。一个project的质量不仅仅由project本身做的结果决定,还有storytelling做的怎么样(当然啦,如果是艺术学院或是design track,还得有一定的设计功底)。从research到product,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让大家有一种“make sense”的感受,是有逻辑有意义的,而不是纯粹的堆砌design tools和推动design process。当然啦,这并不简单,portfolio需要很多次修改。不过大家不用太过焦虑,我的portfolio也看起来很不成熟,但依旧有学校录取。所以,只要尽你所能的去展现自己的逻辑和能力,尽力做好storytelling就好。
·      文书更是要做好Storytelling。其实很多program的PS/SOP大同小异,甚至一些有很多specific问题的文书,看着很吓人,但其实大家只要讲好Why HCI/UX? Why school? Why me?这些故事就好了。可以先写resume/cv来梳理自己所有的经历和背景,然后挑一个program的文书作为draft,一边写一边思考怎么样讲好你的故事。文书一定不是单纯的堆砌experience,而是要带着点小心机来暗搓搓地告诉招生官:我有passion、学习能力、critical thinking、有目标和计划、有潜力还很配你项目的氛围和方向,而你这项目不错也很匹配我的发展方向。这些就需要仔细阅读一下申请项目官网中的相关信息,比如program description、Vision& Goals、curriculum等等。
4.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转专业的申请者,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拿到非常满意的offer。但我一定会厚着脸皮说我才不是因为运气好才做到的。邮件上的congratulation可以说是浓缩了这一年以来无数个通宵达旦、不断奋起焦虑所交替的日夜。我相信每一个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奋斗的朋友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今年申请没有拿到自己心动的offer,也请不要妄自菲薄。作为一个曾经本科全聚德的学生,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每一段经历都会带给你惊喜和成长。当前旅程的结束不是失败,它既可以是更上一层楼,又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论大家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5. 如何咨询?
扫码,开始一次申请咨询吧

小助手微信号:uxoffer_consultant
请各位同学加小助手进入23Fall申请群!

如果您是第一次拜访我们的公众号,
下面的文章推荐给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