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嘉宾】贾莉
文字整理】麦妈
【语音整理】嘟嘟妈
【文字校对】清风霁月
【公众号编辑】风继续吹

【讲座嘉宾介绍】
莉:网名珺秋妈,BHSE140期讲座嘉宾史珺秋之母。目前在苏州市档案馆工作,做了27年的文秘档案,档案法规和档案征集编研工作。期间还有两年时间在街道工作,分管15万人31个社区的管理工作。
对于家长来说,能有一个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而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达藤校,之后工作顺遂再达高位的孩子,可谓一生都圆满了。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最终也只能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家长,拥有一个普通的娃。而如何陪伴、培养普通孩子,让他们能够不惧风雨,努力向前,健康成长,我想分享些自己的做法。
1.明确底线。不同时期,告知孩子做人做事的底线。 
2.不设上限。和孩子一起,努力挖掘自身的特点与特长。
3.自由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相互支持,各自精彩。

【讲座内容】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珺秋妈妈,去年11月,我女儿史珺秋应邀在群里分享了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感谢群主的邀请,让我能有幸到群里与大家分享下在孩子教育中的一点感触。
在正式内容前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学酥,这是流行在学生中间的一种戏称,指外表学霸,内心学渣,但又比学渣强的人,一般指的中等生。
比如我在介绍中的内容中所说,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珺秋也就是一个中等生,从小到大没有什么突出的才智和才艺,就是和所有的学生一样按部就班。
如果说她有什么值得我作为家长赞许和肯定的,那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后,依旧不抛弃、不放弃,每天向自己的目标努力一点点的那种勤奋和自律,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主要内容。
我主要想从明确底线,不设上限,自由成长这三个方面来讲点我个人的体会。
一是明确底线,不同时期告知孩子做人做事的底线,咱们群已经请了很多专家学者来讲述孩子的教育了,所以理论方面我就不赘述了。
当然,作为非教育专业人士我也讲不清楚。
不过,作为普通人,我觉得当家长后首先还是要自我审视,明白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不和自己较劲。
我2013年参与编辑《苏州院士》一书,采访了十几位院士,最大的体会就是天才是生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想清楚了这点,我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就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多了一份坦然和淡定。
说到底线,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是有不同的底线的。
比如三岁之前安全就是底线,而这个时候孩子面临的危险也最大,这时候家长尤其妈妈,其实很大程度上面临的是继续工作还是回归家庭。
继续工作还要面临孩子谁带,全托还是请人?请公婆或者自己妈妈还是请阿姨?我只想说,不管是什么决定,都是基于当下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的选择,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
所以无论何种选择,妈妈一定要释然。
而且在孩子的教养中,爸爸一定要参与进来。
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吃穿学等方面粗放经营,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让自己身心放松,这样才能在长久的与孩子相处中双方愉快。
比如珺秋三岁前,我没有放弃工作,因为坐月子的时候我就明白,我不适合做全职妈妈。
当时我妈妈工作,我婆婆愿意帮我带孩子,前提是要把孩子送到她那里。我试了一个多月后就放弃了,因为我不能忍受,要周末奔波才能见到她。所以我宁愿拿出大部分的工资,请熟悉的人介绍了一位阿姨。
我在月子期间就把珺秋的作息调整的很规律,孩子舒服,阿姨带起来也很省事,这样阿姨每天高兴带着她,她也高兴去阿姨那里,双方都很满意。
两周岁半,我让珺秋去了一个较好的幼托机构。
因为她的自理能力很好,比如自己吃饭、穿衣、上洗手间等等,在幼儿园很受老师、阿姨和同学的喜欢。
等到她上了幼儿园小班,我就出钱让她每天坐学校的班车,老师让她负责每天点名报到,她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
所以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一直是中上,但人缘很好,大家都乐意选她做班干部,而她也在为大家的服务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等到三岁之后,就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如果做了会有什么结果,或者处罚或者奖励。
六岁之前,我的处罚很简单,就是先告诉她错在哪里,然后就拿个小凳子给她一个闹钟,让她坐在凳子上,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时间到后才能起来,同时告诉我错在哪里。
这样不打不骂,平心静气,给孩子一个复盘的机会,让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让她有个时间观念。
当然这样处理还有个原因,是上了小学,一节课要35分钟,必须要坐得住、听得进,不知不觉她就习惯了安静,集中思想去思考。同时,组织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处罚的同时也要明确奖励标准,而且要及时表扬。
无论是处罚还是表扬,都要对事不对人,尽量客观告知孩子处罚和表扬的原因,养成对人对事客观评判的方式。而这些习惯的养成,日积月累就成为孩子的性格。
到了青春期,要及时讲明底线,尤其是在面对性方面,家长更要打好预防针。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最好是不动声色进行教育。
比如可以让孩子陪同你去参观相关的展览,或者陪着你去做志愿者,既能进行教育,又顾全了他们的面子。
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位好朋友的女儿,初三的时候和班级的一位男生互生好感,联系密切,结果孩子她爸很开心,觉得女儿的异性缘特别好,妈妈很揪心。一方面是怕耽误了学习,另一方面也怕孩子过早涉入性事。
我当时就建议她采用上述的方式,之后借助另一个大学朋友的学生活动,让孩子看看现在优秀大学生的一些辩论赛、联欢会、视频赛等,打开孩子的眼光。结果孩子感慨,原来优秀的人不但学习好,还才艺多多,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希望能尽快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潜移默化中就把教育的事情做完了。既不用鸡飞狗跳,又达到了目的。
同时比起明确底线,我觉得家长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项工作越早做越好。
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也罢,学习也罢,都是自己的事,要自己努力,对自己负责。
比如上一年级后,每天都要有大量的口算、背书、默单词等作业。
我当时给她买了个定时器,教会她自己计时,自己做速算题,然后自己批改。默单词也是,特地买了个录音机,自己先读一遍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录音默写,然后自己批改,我不定期的抽查一下。
如果好就贴五角星表扬,满多少五角星就让她在可行的范围中选一项奖励。如果不合格就罚掉五角星,如果我发现她弄虚作假,那就一周的五角星全部没收,连带一个月的奖励也没有了。
规则明确后,双方特地签字确认,然后就按照这个方法来执行。
另外,凡是涉及到事务性的事情,比如削铅笔、整理书包等,我都是让她自己做。如果忘了东西,比如书、作业本、红领巾等等。
我就告诉她:
一是告诉老师下次再补,当然她就会被扣分,可是之后也就长记性了。
二是问其他同学借,锻炼她与周围同学相处的主动能力。
三是多买几条红领巾备用着,还可以借给别的同学,帮助到他人。
所以整个小学到中学期间,虽然成绩时有起伏,碰到成绩不理想,也时常会哭哭啼啼,但始终是她自己安排、自己落实,我就抽查、提供咨询,然后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二是不设上限,和孩子一起努力挖掘自身的特点和特长
我之前说了,我们都是普通家长,但作为传统的中国家庭,尤其苏州这里自古崇文重教,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当孩子有想法,而家长能力又够的时候,总是愿意竭尽所能。
我们在珺秋小的时候也带她参加过一些培训班,比如绘画、舞蹈、游泳,坚持最久的是古琴。爸爸每周带她去老师那里上课,陪她练琴,但最终都作为一种兴趣爱好。
珺秋所在的中学一直以自主学习、文风开放著称,这也是当初我帮她择校时,根据她的性格特点考虑后的选择。学校会经常请一些海外留学回来的学长学姐,还有其他业界有名的校友做讲座。
初二的时候,珺秋问我,如果我想去国外读书,我们家可以承受吗?
我说要看去哪里,读什么,这方面我不了解,要不一起去听听课了解一下?
然后我们两个就参加各种机构举办的讲座,和国外回来的学姐学长交流,这样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的认知。之后我就中考后是读普高和国外大学,还是从国际学校到国外大学又进行了一番了解。
当时我考虑的是珺秋是中等生,精力和能力有限,读普高双线作战,而中等生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课程不能做到课课优秀,不如读国际学校后,可以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课程中努力,而且尽早熟悉国外课程的规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为今后国外大学奠定基础。
我当时花了一些时间,把上海和苏州几个国际学校的课程实地参观比较了一下,然后确定了几所, 和珺秋一起去参加学校的开放日。
最后经过综合考虑,我们选择苏州的一家国际学校的英国A-Level课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选择擅长的学科,非常适合像珺秋这样的中等生。
我当时也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参加中考,给自己三年的中学学习一个交代。二是要考入三年班,因为我希望她能感受一下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情的状态。后来经过珺秋的努力,她考上了三年班,但是中考成绩并没有达到她的预期。
我记得当时她为此还哭了好几天,我并没有去安慰,只是按照平常的状态过。因为说实话,这个世界上不是每次失误犯错后都会有人来安慰你,同样也是淡化这样的结果,等事情过去了,回头看看,多大的事儿啊!
何况哭出来也就发泄了,比闷在心里要好得多。
经过这次中考失误,进入国际学校后,珺秋的整个学习状态也发生了改变,更加的主动和努力。
用她自己的话说,路是自己选的,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个人也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们适应的范围内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误,然后及时总结复盘,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增加个人的韧性,不至于被一些小事击垮。
我想这也是国外学校家庭中重视体育的一个因素。
在这里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高二的时候我们要申请大学,当时选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但是对选择专业感到有些迷茫。正好有个朋友的朋友在上海的一家投行工作,所以就通过他的关系,几个好朋友的孩子一起采取访问的形式,用了一周的时间采访了十几个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直接了解相关行业的职能和前景。
次访谈也让珺秋更直接了解相关行业的背景、运作,甚至是从业人员的收入。之后她明确了选择医药行业这一目标。
所以我个人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多多交流,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喜好,然后有机会可以参加相关的夏令营或者相关活动。
充分发挥朋友圈的作用,通过朋友推荐,让孩子直接与喜欢的行业人士聊聊,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明确专业方向和目标。
当然,国外的大学可以不设专业,可以多方的尝试。
不过我个人认为时间也是成本。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能尽快了解自己的喜好,早点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第三就是自由成长。
珺秋申请大学时,学校有升学指导老师。当然,很多家长也聘请了专业的升学指导,有些升学指导更是价格不菲。我们当时就是否申请升学中介这点进行了讨论,在咨询了学长学姐,比较了几个中介后,珺秋告诉我,她希望自己能够依托学校资源自己进行申请。
申请结束后,我还在威斯康辛麦迪逊和匹兹堡的药剂专业与现在的爱荷华言语治疗专业中犹豫时,珺秋已经明确告诉我要去爱荷华。
我当时分析了两者的工作和发展情景,我个人比较看好药剂专业,但最终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路要孩子自己去走。
我记得送她去读大学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参加了出国的安全培训,关照了很多,总结就一句话:
“出国在外,一切靠自己。胆大、心细、脸皮厚。”
珺秋到学校后,因为学的专业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同时专业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很高,她自己联系了学校写作中心。而且开始的一学期,我从她的朋友那里知道,她几乎每天就睡四到六个小时。
另外去了一个多月,同行的一个孩子被车撞了,送到学校医院的icu,她和其他同学分批去医院陪护,因为她的英语口语较好,尤其是医学方面的内容了解比较多,后来就变成她每周三次去看望,同时成为同学父母与医院之间的翻译,帮助他们解决相关问题。
尽管学业繁重,临考前她还是应中国同学的邀请一起复习,并且对阅读和写作方面进行答疑。尽管我挺心疼孩子的,但还是尊重和支持她的做法。
就像这次疫情,我也征求她的意见,回来就买票,不回来,那就做好自己的安排。她自己评估以后,决定这个暑假就不回来了。那我就给她寄钱寄口罩寄药品,然后经常视频,分享一下居家隔离日子中的趣事。
由于这次疫情,珺秋国内和国外的实习项目都取消了,包括八月份到墨西哥的项目也不能成行了,她当时及时和导师联系,参与了两个课题,另外修了两门暑期课程,还在复习GRE,准备考试。
每天早晨,她和舍友一起去跑步,然后网课自学了营养学的内容,每周做一个新菜品,我们一起发表言论,当然我只能看看。
最近开始发豆芽种菜,本来舍友准备回国,和她一起觉得生活很充实,她父母也觉得比回国更有意义,所以这个假期也决定不回家了。两人搭伴,我也觉得放心很多。
其实从珺秋大学开始,尤其她选择的这个专业,作为父母,我们的认知人脉都已经帮不上太多的忙了,都要靠孩子自己去打算和谋划。
但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知。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智商和能力,尤其是气度的涵养中,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