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情感的地方,一定有最深重的受难。受难最深重的地方,不一定有最丰富的情感。

Photo by Gelatin from Pexels
文 / 呦呦鹿鸣
除夕即至。这是一年的最后时刻,寻常得转瞬即逝,又珍贵得历久弥新。 我忍不住要记录下它。
先分享一位读者朋友今天和我的对话。
在凌晨的4:52,他发了一封年终感谢信给我:“志杰兄弟:……你的文字一直鼓舞着我,让自己良善,坚守着做每件事时充满良知……” 
这样时刻写的信,是来自灵魂的深夜独白。

巧的是,到了接近中午的11:25,他又给我发来了一个消息,一位从外地回来的当事人给他送了一面“匡扶正义”的锦旗,表示感谢。他第一时间分享给我。此时,我才知道他是一名法官。

截图如下:
我无法对他来信的真实度发生一点怀疑。因为,从2019年加上好友后,他每年都要说类似的话,从时间看,对于践行“日拱一卒”,他一次比一次清晰,一年比一年坚定以下是部分对话(可以注意时间)
我至今不知道这位读者朋友真实名字,具体在哪工作。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实际的事,
相忘于江湖,或许更美

说一段题外话:与此相反,偏偏法律界又有些人对我恨得咬牙切齿大概是因为呦呦鹿鸣文章里经常不得不解剖一些不专业的判决),经常有一些专业人士写一些不专业文章诽谤、辱骂于我。这种文章在法律圈几十篇,阅读量还不小。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现象,是前两年安徽有一位法官写了一个系列,标题惊悚:《鹿鸣君以前是天使,如今是恶魔》。
如果我是一个“恶魔”,又怎么能鼓励到一线法官时刻不忘良知呢?法律应当保护弱者,因此,真正心怀人民的法官,与呦呦鹿鸣的“只为苍生说人话”只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那些将法律当作谋私手段,当作向强者献媚的工具的法官,视我为寇仇也是自然之义。
2021年,政法队伍专项教育整顿,第一批里,被处分的政法干部就接近18万人,主动投案的就有2万人。这些人,每人腐蚀一个司法案件,就有18万件以上,多少当事人因为公平正义的期盼落空而深夜扼腕、泣不成声?如果这18万人也能像来信的这位法官一样,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提醒自己坚守良知,尽职尽责,我们国家是不是会更加可爱,更有力量?
今天下午,还有一则赞赏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对话中的我发言是赞赏后自动回复。和前面那位法官一样,我并不知道这位读者的名字和工作。但是,他说从我的文章中汲取了力量,并切实地让叮咚买菜里的厂家改进了质量问题,这就是来自心底的共鸣,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不需要名字,因为我们的心里都刻印着“日拱一卒”,清晰可见

在昨天的留言区,读者们说了阅读呦呦鹿鸣之后的个人感触(因为是公开留言区,不打马赛克): 
在昨天的“悄悄话”(读者赞赏之后可以留言一次只有作者可见的悄悄话)里,读者朋友这样说(因为留言前已经有真金白银表达过赞赏,无疑是真诚的感言)
“激励我去做一个能发光的人”“提醒我作为人的良知”“给了我一个爱这个世界、爱自己人生的理由”“带来了勇气和希望”……这些是多么美好的句子!
我相信,这些读者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将和前面那位让叮咚买菜厂家改进质量问题的读者一样,和那位让当事人感受到正义的法官一样,常以良知自励,尽职尽责,善待他人

这是多么好的现实?
文艺复兴的划时代人物达.芬奇留下几千页手稿,其中的一页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富情感的地方,一定有最深重的受难。”今天,我想斗胆给先贤的这句话补充一句:“但,受难最深重的地方,不一定有最丰富的情感。
因为,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有苦难深重的时刻,但是,每一次受难的情感厚度是不一样的,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力度也是相差万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些受难的亲历者,以及从受难情境中脱身的“胜利者”、“成功者”、搭便车者、观察者、参与者,是不是将人类高贵一面的情感倾注其中,并且表达出来,相互振荡,最终凝结出点点滴滴文明创造。
我们是像蚂蚁一样承受一切、不言不语、无感无知?还是像撕咬猎物的鬣狗群一样,龇牙咧嘴、洋洋自得、称霸一方?又或者,我们坚信生而为人有更高贵、更值得珍惜的情感?
如果我们的答案是最后一个,那么,我们就会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就会脚踏大地也不忘仰望星空。
我要记录下昨天。在《折叠缺席:我们有力,他们就有力》这篇文章之后,我接到了3407笔赞赏、339条“悄悄话”、1279条留言,获得9389次点赞、6237次在看。
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良善的星光在闪耀。我们彼此不知名姓,又彼此相得无间。
什么是力量,这里面就蕴藏着力量,默默无声又澎湃汹涌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日拱一卒,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今天,世界又变好了一点我身处其中,与有荣焉。
20220130呦呦鹿鸣
昨天的文章,请不要错过(点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