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马FM
摄影师:高远
一诺的新书《力量从哪里来》正式上架一周后便登上了
当当新书励志榜榜首

一点不意外。因为一诺原本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就很大——是百万粉丝大号“奴隶社会”的联合创始人,也有一堆外界看来
“金光闪闪”的标签
,比如:

  • 毕业于清华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霸;
  • 6年就从基础岗位做到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间还生了三个孩子;
  • 然后,又放弃高薪高福利的职位,被比尔盖茨“挖”去他的慈善基金会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 到北京后与先生华章又创办了民间教育机构“一土教育”。
这样一个在世人眼中几乎是“全面开挂”的“人生赢家”,出书来谈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经验、得失感悟,受欢迎是预料之中的。它符合我们这个社会一直以来对“成功叙事”的青睐和向往。
但李一诺到底是李一诺。一个原本会很容易滑入“成功学叙事”俗套的“励志书”,最终的品相却是“反成功学”的——当然,它依然是“励志”的,如果你对“励志”的定义是:活出独一无二的自我、人生自洽。
对于这一点,我也丝毫不意外。
至今记得4年多前第一次在伦敦见到一诺时,她背的那个可以用“破旧”来形容的包。
显然,这个世俗标准里的“成功人士”,选择活在“标准”之外。
随着和一诺交往、交流愈多,愈感佩她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当然,看了《力量从哪里来》(下简称《力量》),你便会发现,一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敢于活在“标准”之外。事实上,她在这本书里坦承了曾经的很多“不敢”。
这本“非典型的个人成长励志书”,是一本非常坦诚的自我梳理与分享,几乎涵盖了女性成长的方方面面。
从我的视角来看,《力量》是一本关于李一诺如何建构她的“底层操作系统”的书。这也是它最可贵之处。
它其实非常philosophical,深入到问题的最底层,而没有仅仅停留在成长知识点、方法技巧或思维方式的分享,这是《力量》与一般励志书最大的分野,也是最让我有兴趣探究的点——因此,我自己是认真看了这本书两遍
我相信,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各有启发。
上架一周后,登上当当新书励志榜榜首
下面,我就重点讲讲,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李一诺是如何建构她的“底层操作系统”的。
先说说为什么我如此关心“底层操作系统”——毕竟一诺其实也在书里讲了很多非常具体而实用的干货,从学习到职场进阶到作为母亲等等,都很有启发性。
我是觉得,如同硬件和操作系统决定了不同手机之间的差别,人和人之间的根本差别,是由基因和“底层操作系统”决定的。
基因是先天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在构建“底层操作系统”上,人有很大可为空间。
你也许会说,不同的出身背景、社会环境、乃至运气际遇,都对人的发展、塑形影响重大,这是自然,可这些“外在客观因素”也其实是个体无法主观选择和控制的,但是,如何面对自己所遭遇的“外在因素”,却是由我们的“底层操作系统”决定的,这也最终会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
对相同的外界“刺激”,不同的“系统”,是会做出不同的“应激反应”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个体可以做选择、有所为之处——一诺在书中也特别谈到了这点。
那么,人的“底层操作系统”到底是如何构建出来的?
这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好比这世上并没有可以被“一键复制”的人生或者“成功”,个体、个体际遇间的差异一定是巨大的。我们看他人的story,为的是寻找inspiration,最后做出“自己的”回答。但是,我也得如实承认,我个人是能从一诺的approach里,找到强烈共鸣的——我们各自选择的搭建系统的“框架”,重叠性很高——当然也会有一些差异,我后面会谈。
一诺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框架性概念,“颠倒的世界”,即“颠倒过来看人生”。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她敏锐也犀利地指出了:现代人需要的人生指导和世俗意义上的学习,其实一直有一种颠倒的错位。
比如,知识和技能,虽然重要,但其实是最表层的东西,却是现代教育(从学校到职场)最为看重的。
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指导我们如何学习和获取知识技能。
再下一层,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方法论建设。
“颠倒后”的第三层,则是价值观——它指导人探求意义,为人的“选择”提供基础支撑性的“意义系统”。
再往下深入,最核心的一层是自我认知。这是人之为人最底层的追求,也决定了人是否能获得终极幸福。
如果说我们要追求“成功”,那正如一诺所言,“真正的成功是从最底层开始的。”可惜,太多人都本末倒置了。
虽然一诺并没有按照这个框架去结构整本书,但你读她谈每一个问题,都能清晰地看见她的“系统框架”: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举个例子,比如她讲很多人都很关心的“时间管理”
既有可以立刻“下载”使用的方法,比如做每日规划、两分钟原则等等;
也有到底怎么看待“时间管理”的思维方式——比如怎么解决关于时间管理的几个认识误区,像很普遍的“我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做很多事情”,一诺会建议你从“目标”开始想,而不是从“限制”开始想;
而再往里推进,则是从价值观和自我认知的层面来看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底层,其实是如何做大大小小的选择,而在每一个“选择”背后做支撑的,其实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自我认知。我是谁?我想怎样过一生?我的人生怎样过才算有意义、有价值?
如一诺在书中所写:从“为人”的层面看时间,时间就不是用来“多做事”了,而是关于选择,关于意义,关于自我认知。
她在这一章节有非常精彩的论述,我的概括言语不能及之一二。很推荐大家去读读她是如何理解论述“时间没有分离性”,“时间与意识的一体性”,“和过去的记忆分离”等等。
关于“时间”,虽然看上去,她最后也是抵达了那句老生常谈的“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时间”,但因为底层操作系统和由此带来的抵达路径的不同,人对同一句话的认识与践行,也会截然不同。
有“系统”支撑的“点”,和碎片式存在的“点”,哪怕看上去再相似,也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点”。
所以,手机之间的本质差别,从来不是它们所下载的一个个APP,而是他们运作这些APP的系统能力;人和人之间的关键差别,也不是那些可被一键下载、直接套用的标准化APP(可复制的知识、技能),而是运行这些散落的APP的底层操作系统。
知识技能、方法论、思维方式、价值观、自我认知,它们整合在一起,成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底层操作系统。当然,这五个维度,彼此之间也并非各自平行、独立地“生长”,而是互相绞合、发生“化学反应”,最后以“系统”的形式共生共长并对人“做功”。
做选择的方法
通常的成功/励志书,大多流于表面,讲“术”的多,一方面是不重视“道”,另一方面则是暗地里继承了一种通行的“成功学”价值观,它们的书写“前提”已经是被限定好——如何与时间赛跑,让时间发挥所谓最大的效用,教你如何利用各种技巧、资源,去为自己抓取到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它们也会包装在“自我成长”的概念之下,但“成长”的核心,却只是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成为所谓人生赢家。这种成长,通向的并非是“自由”、“自洽”、“幸福”,而往往是自我迷失,以及过度的“自我剥削”和“自我压榨”,导向压力与失衡。
而一诺的《力量》,却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框架和视角,逐层递进,最后直逼人之为人的终极问题:我是谁?
她在书里引用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向读者提出了那个经典问题:如果抛开所有证书、履历,“我是谁”?
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完全赞同一诺的观点:“这个答案,必须是自己参悟的结果。”旁人,永远无法代劳。
不得不说,一诺在关于“自我认知”的论述上十分精彩,很有启发性。
她借用“小我”和“大我/本我/真我”的概念,来阐述她所理解的“自我”。
小我,是那个“拥有的我”。但也因为“拥有”,所以害怕失去。把自我建立在“拥有”之上,那“拥有的”(比如证书、履历)一旦发生改变,“自我”的根基也就变了,甚至会坍塌。很多时候,人的恐惧也正来自于此:怕失去。
更高的我/真我/大我,则是无限性的,永恒的,有大爱,知道给予就是收获的我。而自我认知最难的点,也最根本性的点,在于接触到那个“真我”,找到那个真我。至于如何接触真我,就是从“觉察”开始——平时我们生活里的念头、内心的起伏,都是“入口”,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法门”。
不会“无”的,才是真实的。什么不会“无”?就是那个无限的真我。
我喜欢她说的:
我们需要应付外在的世界,照拂好那个外在的小我,拥有的我。但更要让这个“外在的我”,是“真我”的真实外展。
摄影师:玄力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日常生活里的李一诺不会执着于“拥有”,可以在一种几乎“无意识”的状态下,那么自然地使用那个破旧的拎包。
她建构了属于她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她在她的系统里,做到了“自洽”。
说到这里,我接下来可以讲讲我和一诺在一个问题上的差异。
在一诺看来,人生说到底,就是寻找真我之旅。也就是说,“真我”,那个“大我”,是先天就存在的,只是人常常会受困于“小我”、“我执”,而触摸不到它。所以,人要做的功课是要找到大我,在大我、小我之间建立一种“自洽”。
关于“真我/大我”,我自己倒是这么看的,它并非先天存在,静待我们去发现,而是需要我们尽一生之力去“建构”的。
而人建构“大我”的过程,和人建构自己底层操作系统的过程,其实也是同步的。
如果借用心理学家简·卢文格(Jane Loevinger)的“自我发展理论(Ego Development Theory)”:
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包括了性格形成、认知方式、应对问题的方法、人际关系处理、冲动控制、道德判断等等。每个人都用这一整套“系统”来理解、指导自己的人生,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
相比较而言,我个人会更倾向于人的“自我”,是需要发展、建构的理论。但是,我和一诺的相同点又在于,她所提出的那个“大我/真我”概念,正是我想追求的目标。
我想,这就是我们看“励志书”的意义——从来不在于照抄所谓“标准答案”,一键copy所谓成功人士的“秘诀”,而是真正的启发思考,为你提供reference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评判一本书的优劣有各种标准,在我这里,标准之一就是,这本书有没有鼓励你独立思考,它的“口音”是平等的、启发式的,还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
我很喜欢一诺这本《力量》,也诚恳地把它推荐给每一位对生命有赤诚态度的朋友。希望它成为你找到自己答案的一把“钥匙”。
京东购书链接:
我会在留言中选择一位朋友赠送一诺的签名本。最后,一起看看没化妆的一诺讲写这本书的初衷。
谢谢阅读,欢迎文末留言交流。
非非马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 我之前写的一诺文章
欢迎关注非非马F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