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原题为Andrew Yang’s Loss Fits a Pattern. Why Do Asian Americans Struggle in Mayoral Races? 作者Joel Lau,原文发表于2021年7月8日POLITICO网站,有删节。图片、粗体为零记所加。原文链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1/07/08/andrew-yang-sam-yoon-asian-american-mayors-498808
今年4月,杨安泽的名字横扫各大新闻网站,这位曾经的总统候选人在纽约市长民主党初选民调中高居榜首,仿佛成了时代变迁的标志:一名台裔美国人有望问鼎全国最大城市市长宝座,当时看来真的有机会获胜。
但几个月后的初选,杨跌到遥遥落后的第四名,成为第一个退出的有力竞争者。对于许多亚裔美国人来说,他的折翼并不意外。亚裔城市人口中的占比如此之多,尽管过去几年,他们在美国的“能见度”有所提高,在国会选举中也取得一定成功,但在各地市长竞选中,却没能取得等比例的胜利。
杨安泽6月底宣布退出纽约市长竞选
亚裔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族群。在过去20年里,亚裔美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2300万人。截至2016年,超过97%的亚裔人口居住在大都市地区,而白人的这一比例为81%。在许多沿海城市,亚裔人口比例特别高:例如,加州圣何西是34%,纽约是14%。
然而,在市长竞选方面,亚裔一直表现不佳,即使与其他少数族群相比也是如此。亚裔占了美国人口7%,但在2020年,亚裔政府长官只占到2%。相比之下,占美国人口13%的黑人拥有21%的市长席位。
2019年,在美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城市中,只有3个由亚裔市长领导——都在加利福尼亚。即使看看亚裔居民比例最高的25个大城市,也只有8个城市曾经选举过亚裔市长——也都在加利福尼亚。
奥克兰前市长关丽珍(右)与已故三藩市前市长李孟贤(左)
在加州以外,亚裔市长几乎不存在。亚裔是西雅图第二大族群,占总人口15%以上,但该市只有过一位亚裔首长:前市议会成员哈雷尔(Bruce Harrell),他在2017年担任过短短5天的代理市长,顶替辞职的前任。而他2013年曾竞选市长失败。在拥有近100万人口的檀香山,其中62%是亚裔,但从未选出过亚裔市长。
Bruce Harrell(左)是非裔与日裔混血,右为他的日本人母亲
亚裔美国市长为什么如此稀少?这种情况会改变吗?为了深入了解亚裔候选人在市长选举中面临的独特挑战,POLITICO采访了2009年第一位竞选波士顿市长的亚裔美国人尹常贤(Sam Yoon)。
尹常贤是韩裔民主党人,该市第一位亚裔议员。在他竞选时,还得到了来自加州和纽约等州外支持,但最终在初选中仅得第三名。尹后来搬到华盛顿,在韩裔美国人协会和一个韩裔说客组织中担任领导,现在弗吉尼亚一所郊区高中教数学。
尹常贤当年的竞选活动
虽然杨安泽在纽约的失利可能让许多亚裔失望,但尹常贤表示,波士顿市长候选人吴弭(Michelle Wu)和新泽西州众议员金安迪(Andy Kim)等亚裔政客表现不错,不久的将来或者还有一波亚裔参政潮。
以下为作者Joel Lau与尹常贤的问答:
JOEL:看到杨安泽在纽约的竞选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尹:我在想,在市长选举、众议员及参议员竞选中,人们的投票方式有何不同?立法者的角色和行政长官差异很大,这让我怀疑亚裔是否更难说服公众,他们可以成为强有力的行政首长。
当竞选议员时,竞选活动更多地与政党的信念、理想有关。杨安泽参选总统时,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理念。但选民对他作为行政首长的治能力会怎么想?这就难说了。他竞选的是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市长,即使本人小有名气,但能不能与本地学校负责人、警察局长或工会领导互动?他将如何应对作为市长的严峻考验?
而且亚裔美国人常会被认为:“哦,你是新来的。你经验不足,初来乍到,可能不那么熟悉情况”。我2005年竞选市议员时,总听到人们说,给我投票是投给了一个与往常有点不同的人,这让他们“感觉良好”。但投票选(亚裔)市长,除非你相信这个城市的走向出了很大偏差,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来扭转局面。
Joel:与杨在纽约的竞选类似,当年许多媒体和公众认为你可能会成为波士顿第一位亚裔(也是第一位非白人)市长,为什么这些舆论没能转化为选票?
尹常贤:当身在此山中时,这些事情很难评估。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不是政治老手,处理不了当时的一些事情,一切都很新鲜。
2005年尹常贤进入市议会,当地媒体标题是《The New Kid》
当时竞选主要强调我有多么“不同”,多么“新鲜”,这是一把双刃剑:也会显得我太天真,或是缺乏经验——这是作为“新人”的缺点,但你又必须反复强调“新人”,才能获得需要的关注度。
Joel:为什么你认为亚裔美国候选人更难说服选民他们可以成为市长?
尹常贤:说起来好笑,但这是真事:因为我的外表。这是所有亚裔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看起来比真实年龄年轻。我已经50多岁了,去年我和十几岁的儿子一起出去,还被查了身份证。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的面部毛发较少,头发不会过早变白。
尹常贤和他的家人
在我2009年竞选时,对手弗拉哈蒂(Michael Flaherty)正好形成鲜明对比,我与他同岁,他是爱尔兰裔,头发很早变白。我当时快要40岁,你说我是大学生也有人信。
在竞选辩论后,我记得有个专栏写道:“我无法想象像尹常贤这么年轻的人管理波士顿。”但我和弗拉哈蒂明明同岁,他们就是以貌取人——这就是政治形象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可以重新再竞选一次,我得买点白色染发剂(笑),在耳朵周围染一点点,只是为了表明我有足够经验担任市长。
弗拉哈蒂(右)与尹常贤是同龄人,但外貌观感相去甚远
而且老实说,亚裔男人更难。男人长得越年轻,人们自然就会怀疑他们是否有足够经验、或者足够智慧来“办大事”。脸上的皱纹要够多,选民才会认为“你见过世面了,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了。”
Joel:亚裔在美国有“模范少数族裔”之称,但形象是“书呆子”,这对在市长选举有什么影响?
尹:没错。“你当个写代码的程序员就很好,但是在董事会和最高层,我们需要一个真正能掌控局面、反击逆流并进行谈判——‘真正办事’的人。至于你,能想出财务算式来我们就很满意了。”我相信选民们就是这么想的。
杨安泽给自己打的标签之一就是“数学好”
Joel:亚裔美国人的选民基础是不是也成问题?有报道说亚裔投票率在各族群中较低。
尹常贤:当纽约和波士顿等城市的亚裔人口还在10%左右时,亚裔选民基础并不算真的强大,所以需要让其他族群也相信你。在纽约,人们似乎在寻找亚当斯(Eric Adams)这样的“改革派”候选人。
他几乎只在黑人和拉丁裔工薪阶层社区搞竞选,有一群既懂政治、又了解他的基础选民。杨安泽基数很小,因为纽约亚裔选民人数就是这么多,他们对政治没那么热衷,这从一开始就是劣势。
纽约市长候选人Eric Adams
(在我选市长时)波士顿亚裔选民可能占到总选民人数5%甚至更少。在那些确实有去投票的人里,可能一部分是出于自豪,“哇,看到亚裔候选人真是太好了。” 但这不足以真正扭转局势。我不会妄自菲薄说亚裔“投了也白投”——他们本来不会白投的,但是数量还是不够。
Joel:亚裔是美国新增的人口族群,过去几十年有许多移民赴美,这是否会使竞选活动变得更困难?
尹常贤:亚裔从政者肩上挑着“代表性”的重担,他们不仅要代表选区,而且代表整个亚裔美国人族群。以我的亚裔支持者为例,其中一小部分是波士顿选民,但我得到了全美很多捐助者的支持,这确实很有必要。
美国有个传统,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教师,只要是支持和参与社区政治,往前追溯到几代人都坚持如此。但我家也还没有形成几代人向候选人捐款的习惯。亚裔家庭参与政治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多少代——有“半代”没有?我们都太“新”了,很多韩裔、亚裔美国人从未向政治候选人捐款,或只捐过第一次。
2009年,尹常贤(中)与他的父母
Joel:2009年竞选失败后,您离开波士顿从事游说和宣传,然后完全离开政界,担任高中数学老师。像杨安泽这样的亚裔候选人的前景会如何?
尹常贤:我内心公民意识的一面真的希望更多亚裔参政,越是被认为缺乏经验,我们越是要证明自己有理政能力。但我的另一面——毕竟我们都是凡人——觉得既搞政治、又拥有幸福的婚姻、还要养育孩子,三者兼得太困难了。
也许我对自己有点失望,但我还能继续吗?我应该继续吗?我差点留在波士顿。要真正继续政治生涯,留在波士顿是有意义的,但我不得不考虑养家糊口。
但我认为亚裔还是在前进,杨安泽可以激励其他亚裔走他的路。每一个看过总统辩论的亚裔美国人,在听到杨安泽讲话时,脑子里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说不定哪天又会有一位超级巨星崛起,能开辟新天地。
杨安泽(左一)参加民主党内初选辩论
Joel:你为什么对未来这么乐观?
尹常贤:对我和其他亚裔来说,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缺乏榜样。我需要向家人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说明我出来竞选并不是发神经。
慢慢会有越来越多的亚裔成功参政、且持续下去。像每一代开拓者一样,他们需要更多来自族群内部的支持,我们要相信他们。这就是为什么我定期给新泽西州众议员金安迪寄支票,他是国会第一位韩裔民主党人。
2016年,金安迪(中)一家获得奥巴马接见
Joel:你如何看待波士顿今秋的市长竞选?几乎每一个有力竞争者都是少数族裔,其中四位领先者都是女性,其中台裔美国人吴弭几乎在所有民意调查中都名列前茅。
波士顿市长候选人,要么是女性要么是少数族裔,左上角为吴弭
尹常贤:对于吴弭(Michelle Wu)来说,这将是一条艰难的爬坡越坎之路,她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看看大势,看看波士顿市议会构成的变化,现在女性和少数族裔已经占大多数,如果她能坐镇市长之位,那将是一个里程碑。其他市长候选人也都是女性或少数族裔,这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我很乐观地认为,尽管总数很小,亚裔仍能在使政治生涯上取得突破,真正像普通美国人那样,让政治生活成为日常。
- 往期推荐 -
想加入读者群的小伙伴,请看下图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