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
文字版

长期关系中还能找到浪漫的感觉吗?
是不是应该多创造点仪式感经营感情?
追求亲密会让我失去独立的自我吗?
这些问题,这篇文章一并告诉你答案。
01
大家好,我是思思。
上一篇推文,我们聊到了长期关系中,亲密的第一个关键词:分享。
今天的视频呢 ,我继续结合gottman教授的理论,来聊聊亲密的第二个关键词:回应。
去年有个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
看过这部剧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剧中的陈玉和晓芹,各管各的,毫无配合的婚姻,比一个人更寂寞。
我在这里讲一对现实中情侣的故事,是陈屿和晓芹的翻版,我们姑且叫故事中的女生草莓。
草莓和谈了3年的男友提出了分手,而且态度很坚决。这个分手不仅让男生措手不及,身边的其他人也都不理解。
因为他们的关系看起来一直很稳定,都打算谈婚论嫁了。
而这次分手的事情,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大概就是草莓第二次提出周末想回两个人相爱的校园看看,男友又一次以觉得累为理由,无视了这个邀请。
其实在两个人关系进入稳定期后,男生就一直选择忽略草莓情绪上大大小小的需求。这次草莓的邀请直接被拒绝,可以说是压垮两个人的关系最后一根稻草。
被分手的男生还很委屈:他觉得自己的确是平时糙汉子了一些,不像草莓那么感情丰富,工作一忙就懒得照顾她的一些小情绪,但是他觉得自己绝对是一个好男人,如果生活中有什么大事或者遇到什么危险,他一定会抗住保护草莓。
草莓听到这里冷笑一声说: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大事呢?在小事上都体会不到被珍视,体会不到亲密,谈大事不过是空头支票的自我感动罢了。
草莓说得没有错。
事实上,长期关系里的浪漫,就是来源于一个个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愿意去理财对方的哪怕很小的现实需要或者情绪需求。
别人看不到的我看得到,你再小的事儿在我这都很重要。
有了这种特殊性和亲密感,才能在每个踏踏实实的瞬间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珍视。
02
爱情中,我们把这种由回应创造的亲密连接形象化,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比喻:情感账户
我们在银行存钱,都会有个账户。
当账户金额越存越多,对经济的安全感就比较强,适当花一些钱也并不会影响安全感;
但如果出了意外,消耗掉大笔存款,或者因为失业不再有资金存入账户,生活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亲密关系当中也有类似的情感收支,Gottman博士称之为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和现金账户一样,如果里面“资金充足”。那么两个人偶尔吵个架,作一作,消耗掉一点资产也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反之,如果存款本来就捉襟见肘,关系就随时会因为一点压力和冲突就濒临破产。
这个情感账户呢,储蓄的就是我们对对方的回应。
回应包括两方面:回应对方的需求 vs 回应对方的付出。
简单来说呢,就是对方有什么需要了,我能及时的关注到并且给他配合支持;对方为我做了什么,我能够看到并且及时肯定。
偶像剧给了我们一些错觉,浪漫爱情需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男女主角生离死别。
但是现实中的长期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可控的,没有那么多英雄救美生离死别。
也正是因为现实生活常常波澜不惊,所以很多情侣呢,也就自然而然地很容易发展出懈怠,漠视彼此这样的相处状态。
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关系一定会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裂。
保持对对方及时的回应,可以说是长期关系中最大的浪漫。
Gottman教授建议,在日常点滴生活中,每一次你的伴侣对你的积极回应,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在情感账户上为他存入一块钱。
03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平时不太注意细节,我的情感账户可能“资金”不充足,那我怎么补救呢?
一次性存进去一大笔钱可以吗?比如搞个特别有仪式感的烛光晚餐,或者休假去海边过一下二人世界。
这样的“浪漫大事”是不是就可以一下子让情感账户存入很多钱呢?
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红豆和男朋友在一起2年了,因为两个人都工作忙,加上激情退去,觉得感情越来越淡漠。
红豆觉得有必要让两个人的关系升升温。于是她托了关系,费了老劲儿订到了最近最火的一个网红餐厅。
还穿上了一套和平时风格很不一样的衣服,想给男生惊喜,但最后却以失望收尾。因为香槟红酒氛围中,两个人反而更显得局促和陌生了,吃饭过程中更多是尬聊和话不投机。回到家,红豆很失望,疑自己的用心对方根本没看到。
那是不是这些浪漫仪式感毫无用处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故事。
橙子和老公结婚7年了。橙子的老公特别爱研究美食,每次老公研究各地美食的时候,橙子都会凑过去和老公一起讨论各种菜系,然后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说有钱了要吃遍世界,周末只要有空,橙子都会和老公一起鼓捣一道新的料理。
有一次为了庆祝结婚纪念日,他们提前一个月订了一家平时里讨论了很多次但不舍得去消费的米其林餐厅,两个人好好浪漫了一把。
吃饭过程中,橙子和老公从讨论今晚的菜品,聊到第一次约会的大排档,两个人回忆起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从心底里觉得满足。
我们可以看到,仪式感能给关系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
同样是给日常生活增添仪式感,是否能给情感账户存钱,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平日里的相处中,是不是保持了对伴侣的高回应状态。
Gottman教授花了6年时间跟踪研究了数百对情侣的日常相处。
结果发现,幸福亲密的情侣有86%的时间都会敏锐觉察到伴侣的各种直接的或者隐藏的需求,并且及时给予回应。比如响应对方当时的情绪,配合对方想做的事情;而不幸福的甚至分手离婚收场的,却很少能做到这样。
同时,幸福的情侣还善于看到和回应对方的付出。不幸福的伴侣却经常忽视对方为关系做的努力。
经营关系都是功夫在平时,相比去海岛度假这样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需要抽出一些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奉献给对方。
04
那在生活中具体怎么才能做到保持高的回应呢?
分两步走:
第一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对方释放出的需求“信号”,并且主动去关注,配合,回应对方。
举几个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例子:
比如男生晚上看球赛兴奋地大叫,女生切一盘水果坐到男生身边和他一起看球,一起激动地为他喜欢的球队吼几嗓子,让男生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参与,自己的兴奋的情绪有人分享。
又比如女生在淘宝上买了新衣服,开心地在试衣镜面前试穿,这时候多需要一个人来夸她你多好看啊~ 男生看到马上凑过去表现出惊喜并且真诚地夸赞一下。
又比如两个人靠在一起看书,看到一句话特别戳中我,就马上大声读出来给对方听。
长期关系的点点滴滴中,帮TA一起完成某件想完成的事情,参与TA喜欢做的活动,融入TA此时此刻的情绪。这些对小事情的回应,才是在长期关系里留住爱情的关键。
第二步,努力发现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和支持,并学会把感谢表达出来。
前面说了,除了回应对方的需求,回应对方的付出也一样重要。对方每一次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我们都去尽量看到并且感恩。这个感恩别用脑电波发射,一定要用你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出来。
在这种双向的正反馈的激励下,我们会更加愿意在未来的事情上相互关注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正向循环,源源不断地给关系带来奖赏,那么,成为情感账户的亿万富翁也就指日可待了。
05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生活。
我和我先生在一起7年多了,我们两个人一直保持了一个习惯,除非对方有正事儿在忙,否则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选择手牵手一起去做:哪怕去便利店买个牙膏,去邮局退个快递。
虽然这些小事一个人完成绰绰有余,但生活的目的岂是为了完成一个个任务呢?
在忙碌生活的间隙中,我们喜欢忙里偷闲逮着机会就一起做一件件小事,享受全神贯注地和对方一起经历的每个当下。
我们会邀请对方参与,或者主动要求参与,把这些平平无奇的小事变成两个人亲昵连接的时光。
这样的习惯,让七年来我们感情的甜蜜不输恋爱的一开始,亲密和默契更是越来越深。
在关系初期激情的作用下,两个人自然而然想黏在一起分不开;而在长期关系中,这种共同参与和相互回应,更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和长期的习惯。
一段感情能不能持续美好,是你们当下的一个个的互动瞬间决定的。
你可能会问,这样做是不是太粘了?不是说太粘人不好吗?现代人尤其是女孩子,不是应该保持独立性吗?如果你这么问,我想你可能误解了独立的意思。
我看到很多人喜欢刻意去制造一些阻碍,让对方没那么容易靠近我们,或者刻意向对方展示自己需要很多空间,让对方觉得ta对我们没那么重要的影响。
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独立,而是因为害怕暴露需求感,害怕因此在感情里处于被动低位,这种心态,其实和过分需要对方一样,都是不自由的,拧巴的。
和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独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独立是精神上的独立,看问题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处理事情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而不是行为上刻意去割裂自己和所爱之人的连接。
能够坦然笃定地接纳爱,给予爱,主动连接,主动放弃,才能真正拥有独立精神下的自由。
关于怎么处理亲密和独立的平衡,我会在之后继续和大家分享。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