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开学不久,妙妙班的语文老师就布置下来一项作业:班级读书交流
要求
将假期读过的好书以演讲的方式推荐给同学们(简介书的作者,内容以及读书收获)。
此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
可以制作PPT或准备演讲稿!(要求:在家多练,自信大方)。
每人大约5分钟左右。
其他好说,做PPT这事儿,大概率还是要家长帮忙。我本以为不过是应付公事,却没成想到悟出了语文阅读的精髓。
1
本想应付了事
读书分享这种事情,这些年做过好些次了。从一年级就一直有,只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分享的方式和内容慢慢发生变化。
比如,一年级的时候,妙妙分享的是《小象艾拉》。由于妙妙当年认字不是很多(都怪我学前阶段如来佛祖般的放养态度),所以当时做了PPT也主要用图画来提示,字根本没多大作用。
所以我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个字也不加,直接全部用图画来做提示,让她来一次纯粹的“看图说话”。
不过,她当时还小,如果就那样干巴巴背诵,有点太惨无人道了。
所以我当时就跟她一起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把里面的细节一个一个罗列出来,便于记忆。
后来老师反馈说效果不错,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完全没有使用文字提示。也算是给了她不小的鼓励。
所以,尽管妙妙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般,但班里只要有类似的活动,她都会积极报名。
这一次也一样。我本以为,现在既然认识字了,那就好办多了,直接把需要讲的内容写上,然后配上图,做个简单的PPT,应付一下即可。
于是,我俩只是简单作了一番筛选,决定讲一讲不久前读的《城南旧事(插图珍藏版)》
选这本书有几个原因
这是名著,资料好找,各种总结网上一搜就搞定。
妙妙确实爱看,主要得益于里面精美的插图。
选材方便,里面插图多,所以做PPT也容易搜图。
虽然这本书文字比较朴实,但里面的立意其实挺深刻,妙妙基本只能读懂表面意思,深意很难体会。
于是,我俩抽了一个小时,从网上找好资料后,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幻灯片。只等着轮到她直接开讲即可。
可等到同学们一个个上台讲过之后,通过老师发过来的视频,我意识到不能这样简单应付。
2
精简、提炼、总结
这个活动是全班轮流开展。妙妙大概排在十几号。所以可以先看看前面同学的效果。
我发现,同学们基本都是采用这种“图片+大段文字”的方式。而实际演讲时,也几乎就是侧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一字不落地阅读幻灯片。
身在职场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触PPT,上学时也应该都用过这种文件。所以,听到我的介绍,应该可以意识到这种“演讲”方式是多么索然无味。
于是我向妙妙简单询问了情况:
你们喜欢听这样分享的吗?
还行吧。
还行?那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反正感觉他们都像背书。
那就是没意思了?
我听着听着就走神了,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于是,我拿出之前做好的PPT,让妙妙当场给我讲了一遍。
果不其然,我听着也想睡觉。所以,必须改。
其实问题很简单,职场人士应该都很清楚:
  1. PPT是提纲,不是讲稿。
  2. 它的作用是总结、提示,不是照本宣科。
  3. 演讲内容为主,PPT提示为辅。
  4. 如果搞错顺序,本末倒置,肯定效果不好。
了解了问题根源,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比如,在书的总括阶段,我们最初准备的是这个样子
但后来简化成了这个样子
表面上看,只是把多余的句子成分去掉,保留最重要的部分,起到了总结或者提示的作用。但我整个过程都是跟妙妙沟通完成的,所以收获还是不小。
我们首先一起聊了聊其中的主要元素,商量保留下哪些内容。尽量让她自己来做,有不妥的地方我再上手纠正。
然后让她根据这个简略版来试讲。演讲的语气比照本宣科自然得多,不容易让人打瞌睡。
我还告诉她一个小技巧。因为这个PPT上只有最基本的元素,同学们暂时不知道主要内容。所以可以在介绍的时候故意留一点悬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比如,说起秀贞这个疯子的时候,可以说:至于她是怎么疯的,我们稍后再说。
因为只保留了主要内容,妙妙演讲的时候不会一直盯着PPT。只要扫一眼,剩余内容靠自己用语言来组织。可以锻炼基本的表达能力。也符合老师的要求。
同学们看起来也更有兴趣。原先一大堆文字,看着费劲,找不到重点。而现在只把关键词呈现出来,很快就能了解概况。
3
用对话培养思辨能力
如果说上面这两张的对比还只停留在表面,下面这介绍第一张内容的幻灯片就更加体现出幻灯片的意义。
最开始完全是在一板一眼的总结“主要内容”。这样的内容本身就比较书面化,如果再一字一句地照着读,更是很难提起兴趣。
但修改后,就只保留了地点、人物、事件。由于时间已经在最开始交代过了,所以这里不需要再单独提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
‍‍
01
只需要提示里面的主要内容,剩余的内容交给孩子自行组织语言,更容易讲得生动、连贯。
02
即使也会提前试讲,但实际到讲台上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内容,所以需要孩子真正吸收书本内容。
03
当我们提炼出了“被火车撞死”这个重要结尾时,她表示并没有理解这层意思。于是,我又回到书中告诉她里面的哪些线索暗示了这母女俩的命运。这样一番交流下来,对整本书有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后面几张我们也如法炮制挨个精简了幻灯片。
但在讲到“我们看海去”这一章的时候,我又跟她沟通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好人 or 坏人?
我俩的对话如下:
小偷是好人还是坏人?
偷东西当然是坏人!
那书里面的小偷呢?你觉得他坏吗?
好像也不太坏……
那他为什么偷东西?
因为要供弟弟上学。
那到底是好是坏呢?你怎么觉得?
反正是小偷,偷东西就不对。可是我觉得他不是很坏。
没错!他是小偷,偷了东西。
这就是你在RAZ里面经常见到的fact,是事实。
但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你觉得他不那么坏,这就是一个opinion,是观点。
因为他没钱,要给弟弟交学费么,所以没办法。
对!很好!
到这里,我选择点到为止。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再深入下去,恐怕很难吸收了。
但有了这样的简单引导,原本的照本宣科不仅更加生动,还能引导妙妙做一些稍微深刻的思考。
我很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虽然这样导致制作幻灯片的周期大大延长,原本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就能搞定,这样一弄,花了一上午的时间。
但有这样的效果,真的很值。
后面的“驴打滚”那一章,为了丰富一下知识,我还特意找了一张驴打滚那种北京小吃的照片贴上去。
然后又跟她聊了聊当年一起去北京吃小吃的事情。可惜,妙妙已经完全不记得什么是什么,只能看着图片假装似曾相识了。
4
总结语文阅读精髓
不过,老师要求的演讲时间是5分钟左右,每一章都这样介绍显然来不及,所以只好让妙妙选出来她最喜欢的详细介绍,剩下一笔带过。
她最终选了“惠安馆的小桂子”,因为最喜欢那一章。
等到她在学校分享完了,回来告诉我:他们都说还没听够,都想管我借《城南旧事》看。
我笑了笑说:看来咱俩没白忙活那一上午。
最后来总结一下这次制作和迭代PPT的收获:
01阅读
要讲好一本书,首先要做基本的阅读,但小学生很多时候只能看个热闹,需要家长引导。
02
提炼
真正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提炼主要内容,也就对应到PPT里面的提示性内容。
03
总结
提炼出来之后,又要在口头上根据提示性文字来总结各个章节,相当于平日阅读理解里面的总结主要内容。
04
思辨
对于里面较为深刻的内容,小孩子很难读出深意,但如果可能的话,家长可以通过聊天引导出一些相对深刻的内容。
05
取舍
由于有时间限制,所以还要对内容进行取舍,不能平均用力,这样可以锻炼突出重点内容、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
有了这样一个过程,语文阅读必定可以事半功倍,读出不一样的深意。
今天给大家准备的资源是一个PPT资料包,不光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参加活动,家长们在公司里也可以使用。请在公众号对话框中输入“ppt”三个字母即可领取。
END
下方查看精选文章
点击名片
关注我吧
欢迎点赞

分享
给更多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