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美国
Telegram channel,欢迎订阅(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https://t.me/MoshangUS
陌上美国YouTube频道(email登录YouTube,订阅)
https://bit.ly/2Xg3NNF
陌上美国推特 
https://twitter.com/MoshangUsa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世卫)正式成文不推荐给孩子们打疫苗,我现将世卫组织对孩子或青少年的疫苗建议的英语原文和翻译分享如下:
“Children should not be vaccinated for the moment.
There is not yet enough evidence on the use of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in children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to be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end to have milder disease compared to adults. However, children should continue to have the recommended childhood vaccines. ”
大意:
“儿童暂时不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我们推荐儿童接种新冠疫苗以抗击新冠感染。与成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的病情往往较轻。但是,我们推荐儿童应该继续接种儿童所需要的其他疫苗”。
也就是说世卫觉得现阶段对于推荐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证据不足,但是其他疫苗还是应该打的。我没有找到世卫定义的“Children儿童”是个什么年龄定义,但是从上下文推测应该是指18岁以下的人群。
在疫情爆发后世卫的公信力经常遭遇质疑,我们还需要看美国CDC这周开会怎么说。CDC原定6月18日开会讨论此事,但是因为美国新的国家假期,CDC将会议改到6月23-25日举行,我们美国人最好听自己专家的意见。
我们时常在推特上读到这样的类似报道:13岁以前健康的男孩在打了第二针新冠疫苗后死亡,尸检结果可能是心脏的炎性肿大。
我今天遇见圣路易斯华大心脏内科前主任Douglas Mann教授时,就疫苗诱导心脏炎症的问题问了他,他觉得很难将疫苗与其他病毒诱发的心脏炎症区分开来。病毒感染是导致心肌炎的最常见原因,Mann教授随口说出怎么与Coxsackie病毒感染的心肌炎区别?所以很难找到疫苗导致心肌炎的因果关系。
他是心脏科医生,同时以发现巨噬细胞的一个亚群不是来源于骨髓而是Yolk sac而世界闻名,他的那篇Immunity论文令人印象深刻。他应该是心脏免疫学家,所以我开玩笑对他说:“这是你的领域”。他回答:“我责任重大,应该去弄清楚!”,然后玩皮地笑了。
现在网上流传很多吓人的帖子,绘声绘色描述疫苗多么有毒,弄得朋友担心后都来问我。关于疫苗的mRNA合成的S蛋白是否会进入血液而到全身做坏事的问题,我的知识范围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首先,mRNA的半衰期很短,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几小时或24小时就被降解了。辉瑞疫苗的mRNA是被修饰过的,加帽和甲基化后会抑制mRNA被降解的速度。我们现在沒有疫苗mRNA的药物动力学的资料,但是我估计疫苗mRNA半衰期即使延长了,也应该在几天内就被降解。这个他们应该是把关了的,因为如果mRNA在体内存在很长时间,那是很危险的,机体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产生抗核酸抗体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次,mRNA是被注射到肌肉里的,进入机体后通过肌肉细胞或其他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机器迅速合成S蛋白,然后通过淋巴系统进入淋巴结刺激产生抗体。作为抗原的S蛋白一般是不会到血液里去的,病毒跑到血液里的病毒血症也通常仅发生在重症的感染病人。如果大量S蛋白在血液中,与抗S蛋白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带到全身的不同器官,特别是当注射了第二针的疫苗后,那确实会很麻烦。
我们圣路易斯华大教授Ali Elebedy的Nature文章的实验也证明了这点,mRNA疫苗合成的S蛋白通常是在局部组织中。他们观察到,从臂膀注射辉瑞疫苗后,疫苗只刺激腋窝下的淋巴结肿大以激发生发中心反应制造抗体。如果mRNA合成的S蛋白大量到了血液,那应该看到全身淋巴结的肿大,他们没有观察到这个现象。
作者吴晓波,请只有留学咨询需求的才联系作者,方式: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XiaoboWu554
喜欢这篇?请给予作者鼓励
陌上美国联系方式:
电报频道: https://t.me/MoshangUS
电报教育生活群:https://bit.ly/3fs7FFR
(电报需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拷贝地址用浏览器打开(微信打开无效);点击“join/进入”)
YouTube:https://bit.ly/3pKShXu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