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最近新闻不断,尤其是关于王永珍遇害案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为被害者王永珍写的祭文又备受热议。
这些新闻仔细分析,背后的问题颇有意味。
第一个问题,朱刚写的那文言文水平如何?
这个不用多讲了,对此文已有很多非议,不伦不类不通不顺,有很多歧义病句尤其是那句“求仁得仁”。
实事求是地讲,这文章的确很失水准,很失赫赫有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水平,毕竟是复旦大学毕竟是中文系主任啊。
第二问题,为什么朱刚写的文章如此水平?
其实,朱刚资历学问很深,对宋词尤其是苏东坡的研究很有水平,为人据说也很厚道,那为什么他写的这文章如此令人大跌眼镜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在大学老师的学问和文章水平完全是两码事,即使论文写得很好发得很多也不代表他的写作水平就高。
也就是说有知识不代表有文化,有文化不代表有人文素养,有人文素养也不代表文章水平就高。
这是现代教育所致,从小就是应试教育培养的从来就不是通才,即使在大学因为学科壁垒当教师也是“隔行如隔山”。
所以,现在的大学很难出大师了,没有广博学问如何能成为大师,大多只是研究鸡毛蒜皮的学者而已。
所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爱惜自己羽毛,写不了文言文可以不写嘛,写了也可以不公开发表嘛。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朱刚要写那文章?
朱刚为什么要写和发那文章呢?他和王永珍很熟关系很好吗?
恐怕也未必,更多地可能是因为护校心切,吃复旦的饭就要爱护复旦嘛。
或者是说学学相护(和“官官相护”同样意思),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学者包括复旦的学者为朱刚那文章辩护了。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要相互维护,今天你护了我明天我再护你。
这就是现在学界的现状,现在有些学界已被很多学阀控制了,他们同门、同校抱成团,在发论文、拿项目、评职称等方面学学相护。
也不止学界了,有些文艺界、官场等恐怕也是如此,如贾平凹女儿贾浅浅事件所反映的,不讲道义原则只讲利益立场。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难以出头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大家对大佬义愤填膺的原因。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民意对朱刚文章那么非议?
首要原因当然是朱刚文章自身的确很值得非议,很让大家对名牌大学失望。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朱刚文章成了大家怒火发泄的“替罪羊”。
人们对此次复旦大学命案本来就非常关注,对其原因、处理尤其是复旦大学的应对本来就很有意见。
朱刚文章正好撞倒枪口上了,火上浇油自己找上门来,不批你批谁呢?
更深的原因在于前文所述,现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已不买大佬的账了,此前马云、张国立、白岩松等大佬被骂也是这个原因。
这更深的原因在于“内卷”,资源大多被大佬占了,年轻人、底层人想逆袭很难,便将怒火发泄在大佬身上了。
第五个问题,最近为什么复旦新闻不断?
不客气地说,最近人们对复旦大学如此多的关注、批评也不能只怪“刁民”,也要反思自身。
复旦大学此次对王永珍遇害案件应对得恰当与否,复旦大学的学风校风有没有问题?为什么近年来备受非议的不少学者在复旦呢?
当然,复旦大学只是当下大学怪现状的一个剪影,其他不少大学也需要反思。
大学是国之重器,是本该纯净的象牙塔,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可我们现在有些大学呢?
当然,大学怪现状也不能只怪大学自身了。只不过,大学尤其是大学老师应该更洁身自好,应该更守住底线原则吧。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热文推荐:
宋石男:我为复旦中文系主任改作文
复旦教师杀人案更多内幕曝光,有些大学是该反思了
为何如何躺平?躺平16年是怎样的体验?
今天,我想给媒体们上个课
“乡下土猪要供大城市的白菜”,这没有什么不对
  欢迎加入本文作者的涛哥读书会,将带大家精读《万历十五年》及有关疫情的好书《鼠疫》《白雪乌鸦》和方方著作等一百多本好书,详情请点《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多不同?》,可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点《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这是最后一个公号了,欢迎大家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如果再被和谐将退出江湖,“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