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如何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并且把这个好习惯很好地坚持下去,是很多家长都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自觉刷牙洗脸、放学后自觉做作业,不需要家长一遍遍地催促,那简直是家长的梦想啊!
 周四
思维 💡
全文共5647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去年暑假,我和孩子做了一项培养跑步习惯的实践,成功激发了她
自觉自愿
地坚持跑步,并且一直坚持了一整个暑假。这些方法在跑步中适用,我相信对于其他的习惯培养也有启发。

去年暑假,为了安放8岁女儿无处释放的精力,也为了孩子多些户外活动的时间,于是,我向她提议每天早上去跑步,她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同意了我的提议,从此入了跑步的坑。
跑了没几天,女儿就哭丧着脸开始喊累、喊无聊,每天早上叫她“起床+跑步”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度消耗精力的事情,影响我一天的好心情。
我想:要不要像以前报过的无数个半途而废的兴趣班一样放弃得了,放过她也放过自己,每天睡个美美的懒觉多舒服呀!可是,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你真的不要再坚持一下?
这时候,我想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在《家庭的觉醒》一书中说的那句话:一旦界线已商量确定,我们就需要坚持这个底线。
于是,我想着各种法子坚持了下来,她从最初的喊累、无聊,到现在的逐渐专注和坚持;作为一个四体不勤、体育严重拖后腿的妈妈,我也在在女儿的陪伴和鼓励下,从最初的一跑就累到想放弃、到现在的坚持和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开始是我不停督(lao)促(dao)的结果,那么后来,更多地是她在鼓励和激励我。
回过头来想想整个过程,可能用对了以下几个方法,才让她能够坚持跑下来,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样一个晨跑的好习惯!
Part
1
制订清晰、明确的目标,并就目标达成共识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精力管理》对目标的重要性是这样描述的:只有树立目标,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
在跑步这件事情上,最初我们只是想每天跑跑步,压根就没有想着制订目标。当那个坚持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我觉得需要把跑步当做一个任务来管理,我们需要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了!
利用OKR制订目标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称「目标和关键成果」,它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制订目标、明确目标以及检验目标是否达到。
O表示目标(Objective),是指你想做什么事情;KR表示关键结果(Key Results),是指如何确认你做到了那件事。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除了需要明确O和KR外,还需要和她一起商量为了达到目标,我们需要如何做?也就是达到目标的方法(Execute)。
制订目标的话,就不能单单只是针对跑步了,而是需要把“跑步”这项活动扩大到运动范畴了。
就目标达成共识
如果这个目标只是我订的目标,得不到女儿的认可,我们俩无法对目标达成共识,那么再好的目标也是无用的。
我兴致勃勃地向女儿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制订这个目标?如何证明我们达到了这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每天要怎么做?
我吧啦吧啦地讲了一个小时,女儿兴高采烈地表示:妈妈,我都听懂了,OK,没问题!我听到这句话,心里乐开了花,好像看到了一个每天自觉起床的小姑娘自己去跑步的身影。
不一会儿,我就知道我高兴得太早了些!在睡觉前的卧谈会上,我本来想加深她对目标的理解,试探性问她:女儿,你还记得咱们的运动目标是什么吗?
人家不好意思地说:额~,让我想想哈!
于是,就再也没有想起来过!搞了半天,我一个小时白讲了!
第二天,我接着继续讲,一直到她自己能够把目标、目标达成的关键结果和达成目标的方法清晰地讲出来为止。
利用周计划表细化分解目标
当目标达成共识后,我们需要把这个目标拆解为每一天的每一项具体的事情。《精力管理》在谈到养成仪式习惯时提到:将时间和行为精准化和具体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习惯的精准和具体化确保我们能够顶着压力完成任务。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根据总体目标制订每日计划的周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明确了针对每个人的每类角色,需要完成的几项目标任务。
对照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周计划表模板,我请女儿把自己的OKR表进行分解细化,形成自己的周计划表。
Part
2
借助“同伴效应”,彼此互相激励
对于长跑这项漫长而枯燥无聊的运动,有了目标也没法保证能够坚持下来。于是,想试验一下“同伴效应”,看看是否可以借助同伴的彼此陪伴和鼓励,让跑步不再孤单。
在教育领域, 同伴效应是指同伴的背景、同伴现在的行为及同伴的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在《科尔曼报告》中是这样描述儿童的同伴效应:如果孩子跟一个有良好教育理念家庭的孩子是好朋友,那么这个孩子会受到更多正面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孩子会从这个玩伴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
从跑步的角度来说,我需要找到一个愿意支持孩子持续跑步、并且坚持跑步的家庭和小朋友,让他们能够结成同伴,彼此促进!
幸运的是,我们跑步的第一天,就碰到了这样一个伙伴:女儿幼儿园班上的同学!他已经坚持晨跑2个多月!最初,我们跑步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当时没有想到约着一起跑步!后来,我们相约一起跑步。女儿看到有个小伙伴一起跑,特别高兴!
同伴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一次一起晨跑,两个小朋友一路上有说有笑,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回到家里,女儿开心地和我说:我觉得跑步也不错。
两个小朋友还给自己他们的组合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三道杠跑团”!第二天,两个小朋友一起晨跑的时候,女儿不停歇地以稳定的速度绕着800米跑道跑了4圈!
有了小伙伴的陪伴,跑步顺利了不少!因为两个小朋友都是意志力不错的孩子,两人之间可以彼此赋能、互相激励,不用我在旁边拿着小皮鞭抽着往前跑了。
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在 《自控力》一书中所说:意志力是会传染的,当你看见别人意志坚定,你可能也会想加入他。
Part
3
正确面对情绪、抓住问题本质,扫清前进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可是,有了伙伴的陪伴也还不够,毕竟跑步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好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克服。没过几天,女儿又陷入了不想跑的情绪当中!

跑了没几步,就喊着“妈妈,我累了”!
一圈800米跑下来,中间都要休息2、3次.....
无论我怎么加油鼓劲,她还是不愿意持续地跑,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天,搞得我每天早上都精疲力尽!
一天晚上睡觉前,女儿想着第二天又要去跑步,有些抵触情绪。
她问我:妈妈,如果明天跑步的时候,我和你说我累了、跑不动了,你会怎么回答?
我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如果我们跑了不到一圈,你说你累了、跑不动了,我不相信。因为我觉得你其实不是累了,你只是觉得无聊了!因为你一向运动能力很强,而且,你是一口气跑了4圈的小姑娘,我不相信你刚开始跑的时候就累了。所以,你每次说你累了的时候,我觉得你只是无聊了,所以我鼓励你继续跑。
女儿:那么如果是第5圈我说累了呢? 
我:那我当然会说好的,我们休息一下啦!因为如果跑5圈的话,是打破了我们以前的记录,那你应该是真的累了!
我:你需要好好识别你的情绪,如果你真的累了,我们肯定需要休息;但是,如果你只是无聊了,那么我们需要解决无聊的问题!
女儿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 
第二天,女儿一直在我前面以稳定的速度跑着,跑了两圈后,女儿回头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好方法!你在你的大脑中创作故事,根据你以前看的电影或者书什么的,随便创作故事,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无聊了!说完之后,她又在前面默默地跑起来了!
我不禁为她在识别自己情绪后、迅速找到解决方法的能力而暗暗惊喜!
正确识别自身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帮助我们识别阻拦自己前进的真正问题,进而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想起女儿这一路跑步的种种曲折,不禁心生感慨:孩子都是天才!只要他们知道了问题是什么,他们总有办法来处理遇到的难题!
在随后的晨跑中,我们顺利了很多。大多数时候,我们沉浸在各自的故事世界里。
当然,也有想放弃的时候!每当看到她想放弃时,我就假装累得不行的样子大喊起来:宝贝儿,妈妈累得不行了,坚持不下去了,你给我一些鼓励吧!
每当这时候,女儿就像打了鸡血般地给我鼓劲:妈妈,加油!你能行的!你想想终点有你喜欢的小龙虾、有大大的游泳池、还有你喜欢的一切的东西,你期不期待.....这是前几天我们玩的“望梅止渴”游戏,她现在全部用来给我鼓劲儿了!而她自己也忘却了自己的疲累!
Part
4
以教促学,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两周前,本着期望能够激发她更大的自主性和内在驱动力,我们采用“以教促学”的方法,我请求她担任我的运动教练:宝贝儿,你的运动能力比我强,你当我的跑步教练吧!我需要你的带领和鼓励!女儿笑着点头答应了!
这段时间,女儿不时冒出一些新的想法来帮助我们抵抗累和无聊,比如:数脚步、做自己的白日梦......
今天早上,女儿又探索出一个新的跑步不累不无聊的新方法和我分享,我向她表示感谢的时候,她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总是叫我不要喊累,可是你并没有告诉我怎么做才能不累? 
我不禁一怔,想想也是,释然回答道:是啊,因为妈妈也不知道啊,所以我们要一起想办法呀!你看,你想出的办法就很好呀!
女儿想了想,说:也对!
想想这个漫长的暑假,我们跑步这个习惯之所以能够坚持跑下来,无非是坚持了以下三个原则:
1
建立习惯之前,和孩子一起建立明确的目标,就目标达成共识,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
2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父母自己首先需要坚定不移地坚守底线,在孩子懈怠时运用一些小游戏以抵抗过程的无聊;同时,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同伴彼此激励;
3
在习惯小有成就后,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以教促学,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这三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跑步的习惯,我相信也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其他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互动话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
作者介绍
作者 | 荷荷
家有9岁娃的海淀妈妈
从事政府信息化工作
儿童教育的爱好者和践行者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