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们,我回来了。

我得先检讨,前几天我去度了个假。
什么!?美国疫情这样严重,你还出去浪?曲线一直拉不平,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人上蹿下跳!
哎哟,你们听我解释,我真不是去浪的。
那鲁迅不是说过吗,旅行就是从自己住腻的地方跑去别人住腻的地方,这次度假就是对这句话字面意思的诠释。
我们真的就是去别人的房子住了四天而已。
家庭度假旅行,最大的挑战就是大家对假期的期待不一样。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总有一个兴致勃勃计划指挥的,一个不置可否打酱油的,还有几个吱哇乱叫拖后腿的。 
我家除了我都是拖后腿的吧。不过我机智勇敢的说服了他们,不然也就没有这篇漫画了。
跟牛爸,我说我想去夏威夷。眼看他眼睛里的恐惧逐渐转向绝望,我叹了一口气,善解人意的说你要是实在不想出远门那咱们就去波特兰吧。他立刻满口答应,眼睛里浮上了感激的泪水。
牛姥姥比较困难一点。都说中国老人来美国嫌冷清呆不住,我怀疑她是个假的中国老人。以前我也怕她无聊想方设法拉她出门玩她总是百般推脱,时间长了我发现她是我家的宅王之王。
而且她有一个“只去一次”的原则。

对于我妈来说,除了做饭吃饭打扫睡觉这些生活基本内容需要日复一日的做,人生其他的体验都是一次性的。体验的娱乐性越高越是不需要重复。
这次也是一样。她说以前不是去住过度假屋嘛,不去了不去了。
我说妈,我特意为了你定了三个卧室的房子,你不去我们一间卧室就够了,白花好多钱呢!
我妈问:能退不?
不能退啊,你不去卧室就空着了。
她左思右想,说还是算了,听说病毒变异了我怕出去被传染上。
我说我们就呆在家里,顶多去逛个公园,在室外戴好口罩消毒液保持社交距离,病毒再变异也没长出翅膀啊。再说了,就算你不去,我们出去把病毒带回来,你不是一样也被传染?
我的逻辑无懈可击,她放弃抵抗最终同意。然后忙不迭的做了好多包子馅饼打包好:我不出去吃饭,你们想去你们去,我就在家吃我自己做的。
好的好的,我知道西餐中餐快餐您都吃过了。
孩子们好说多了。牛妞的最大担心是猫没人照顾。我告诉她已经拜托邻居喂了,她就开心的收拾行李去了。
至于牛妹……她有选择么?



一路很顺利,除了两个小孩隔三岔五就要问一声“还有多远啊”没有别的打扰。到了目的地,天色一片晴朗,橙色的晚霞染红了天际线。

我租的是一个新翻修的百年老房。一进门牛妞和牛妹就兴奋的满屋子跑,一楼二楼地下室检查一遍,然后开始给每个人指定房间。
房子确实不错,虽然老但是装修布置得很有品味。厨房既宽敞又现代,厕所古典明亮,还带地热地板,卧室很大,还有一个投影仪。
“怎么样?”我推了推牛爸,“还合你的意吧?”
牛爸点了点头:还不错。
对于我来说出去旅行玩是第一位,住的好不好是次要的,只要方便干净不太挤就行。
我想把时间都花在体验当地的风光和游乐项目
酒店住太贵了,成天在外面不就亏了嘛

但牛爸不一样,他不在乎去不去玩,玩什么,但很在乎生活的舒适程度。对他来说旅行的要义就是好好休息。
这种生活态度的分歧很隐蔽,平时风平浪静,一出家门就进了地雷阵。
我们吵得最凶的一次就是在夏威夷度假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无孩一身轻,我提前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充实丰富:浮潜,学冲浪,降落伞,爬火山,看日出,远足,游泳,逛街,看表演……
而牛爸一到达酒店,浑身的骨头就被抽掉了,变成了蛞蝓类的软体动物:大部分时间平躺,行动还特别缓慢。每天睡到11点,慢慢的蠕动下床,悠哉游哉小口嘬完咖啡,再去洗个比杨贵妃还长的热水澡……我眼看着外面朝阳变日落,几天下来火山没去成,我先爆发了。
我们大吵一架。牛爸说出来度假不就是舒舒服服慢慢的想干嘛干嘛吗?为什么每天要起早贪黑弄得和上班一样累?

我一肚子委屈:睡觉在家什么时候不能睡?花那么多钱跑来夏威夷睡?来一趟夏威夷啥也不干你不觉得浪费?
不觉得啊,你看外面的草坪和椰子树,多绿。

你信不信我让你的头也绿。

只是想想而已,我做不出来。
从那次以后,我们对旅行的期待都有了调整。牛爸知道不能天天睡到10点后,我也准备好了听他对于居住条件的牢骚。
所以这次以居家为主题的度假,我一咬牙一狠心定了这个条件优秀的房子。
哎,其实这个问题也并非无解,钱多就好了。


我们把行李收拾好,房子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后,孩子们上楼看起了电视,牛姥姥在沙发上刷手机,我放上一张唱片,牛爸嚷嚷饿了,晚饭吃啥?
我就知道。

我们对度假期间饮食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
我在家就特别喜欢吃,一有空就想吃点啥。
工作越忙就越想吃,正餐一顿不拉,中间还要吃零食。刷个手机要嗑瓜子,写不顺利得吃冰淇淋。
但是出去旅行,我可以一个苹果一杯酸奶撑一整天还精神抖擞。除非是当地特色美食,我完全可以不吃饭,我可不愿意把宝贵时间浪费在餐馆里。
牛爸正相反。在家一日三餐要催好几遍才见得到他老人家,巴拉两口就饱了。也很好打发,我不想做饭的时候就用搅拌机打一个酸奶香蕉糊糊他也毫无怨言。
但是只要一出门他就变成大食怪。一到点就饿,饿了就烦躁。吃饭还不能将就,面包水果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到餐馆坐下来点菜,前菜正餐饮料甜点做足全套才露出满足的笑容。
所以和他出门一定要好好喂饱他。想在饭点活动?那体验就是拉一条拒绝散步的狗出去遛。


现在当然是不能去餐馆的,他就专心的搜索附近能送餐的餐馆。

牛姥姥赶紧过来跟我说:别跟我点啊!

我知道,你带了包子馅饼。
我妈倒是多年来都很一致,在家和出门都坚持自己做饭,能不出去吃绝不出去吃。
我小时候不管春游秋游,爬山还是划船,只要出门她总是把一天的吃的喝的都背在身上。以至于很长时间我对于“在外吃饭”的概念就是在草坪上大树下喝白开水啃面包,那些开在路边的餐馆都是不正经人去的肮脏坑蒙拐骗之所。
突然觉得我受我妈的影响还挺大的。

只不过现在我很享受下馆子了,对于我妈来说,那里还是一个肮脏坑蒙拐骗之所。
我们在路上买了几包脆麦片(cereal)。这是美国人最爱的早餐食品,倒一碗用冰牛奶一冲就好了,又香又脆又甜。但是我们在家是不吃的,因为这玩意儿其实很不健康,都是糖和碳水化合物。

但是出来旅行是特例,可以用它当早餐。
牛妞和牛妹看见有脆麦片两眼都放光了,吵着闹着要立刻就吃。我和牛爸疲惫的对视一眼,点头同意。
她们欢呼着去倒牛奶。
我看着她们心满意足的样子,心想:我们这也是在影响着她的旅行观吗?

第二天晚上我发现在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有一个很大的圣诞灯展,不用走路,开车就行,简直是为我家量身打造的。
我对灯展一直有强烈好感。小时候最喜欢元宵节的各式各样美丽的花灯,美国的圣诞灯饰也总带给我温暖幸福的节日记忆。
到了那里发现场地是在一个赛车场,很巨大花灯很多,远看很震撼。
但是进入场地之后发现每个灯之间排放的很开,至少间隔5米以上,看起来就稀稀拉拉的没有那种绚丽缤纷的视觉效果。
但是场地是单行线,也不能回头了,只能跟在车流里面,缓慢的边开边赏灯。

刚开了不到十米,俩娃就坐不住了。


我放上圣诞音乐:哇,现在很有节日气氛啊!

牛爸点头:进来了就只能往前开,前面的灯更好看呢!
牛姥姥打岔:快看那个!是只鸟还是花?
……
车开得非常缓慢,慢到我都有点不耐烦,孩子们还是一路抱怨。
牛妞的方式是报时:
妈妈,都开了10分钟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都进来20分钟了!

30分钟了,再不出去我就要死了!
……
牛妹的就简单粗暴多了:我要回家!
我们说现在不能掉头,只能跟着车队走出去了才能回家。
“那我不回度假屋,我要回我们自己的家!”
呃,这种要求的逻辑在哪里?

我说:“那就更不可能了,我们还得在这里住两天。”
牛妹的理智彻底崩溃:

我扭过脸看牛爸:你看那些车子开的那么慢,里面的人是不是都在和乐融融的赏灯?就咱家孩子参加这样欢乐祥和的传统家庭活动跟上刑似的?

牛爸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半的车里和我们是一样的。
不知为什么,我立刻觉得很值得相信。
在现在孩子们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圣诞花灯的光芒也确实太微弱了。
赏灯这种活动,也会随着她们的长大,慢慢消逝了吗?




第三天下了一天雨。我们啥也没干,就在家上网,看电视,泡澡,吃外卖。
中间开车去城里转了一圈。好几年没来波特兰了,它的变化真让我有些吃惊。以前这里是个很干净漂亮的小城市,但是现在到处都是流浪汉,高速边,大桥下,人行道上,帐篷像苔藓一样遍地都是,斑驳不堪。

市区的商店一楼都钉上了厚厚的木板,所有的木板上都涂满了涂鸦。垃圾遍地,一片萧条。
路过一家脱衣舞俱乐部,门口挂着个大大的“Open!"标志,广告牌上写着:“Mesk on, clothes off(戴上口罩,脱下衣服)”。
这么拼?

哎,去那里的客人,不是为了保持距离吧。
我在新闻上看到有些疫情不严重的地方在逐渐开放俱乐部了。毕竟房租要交,饭要吃,纾困金早就花完了,大家都不容易。
不过我想到了一点好处:想去又不好意思去的男士们,你们的机会来了!
(纯属玩笑,牛妈不鼓励外出聚集)



回家的那天,牛妞和牛妹迫不及待的安排到家以后做的第一件事。

“我回家第一件事是摸猫”,牛妞说:“妈妈,你的第一件事是摸欢欢,再摸Mozie。摸完猫再去洗手。”

牛妹的第一件事是让爸爸把“我的世界”联网装好,然后要和她的好朋友玩生存模式。

我妈在盘算着是先热好带回家的外卖,还行h是先洗衣服。

路上,牛爸边开车边跟我说:这次的旅行挺不错,以后要都是这样我还挺愿意来的。
哇,从他口中说出“愿意旅行”,比让牛妞说中文绕口令都难多了。
疫情结束了就没这种好事了,哼哼。
家庭旅行永远不会满足所有人,有时候很累,有时候还会很无聊。

但是旅行最值得回忆的,不就是和爱的人们一起度过的无聊时光嘛。

牛乱七八糟 2021年1月5日 于西雅图

最后一天!

更多阅读:

熊孩子哪都有,美国妈妈是怎么对付的?

点赞和“在看”,人生无遗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