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达成了一项小小的成就,带秤吃饭100天。
先简单粗暴地上一个结果:依靠这个行为和背后的一套方法论,我在这100天里减去了5公斤的体重,达到了我在大学时都不曾触碰到的70kg标准体重。附赠的好处是,去年体检时偏高的甘油三酯和尿酸,都回到了正常水平。
我在饭否上的一段体检感慨。
回到100天前,8月中旬,我决定开始带秤吃饭,是因为我的体重控制计划遇到了一个小小的瓶颈。多年来,我自认为是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依靠着每年给健身房上税,相对有意识地控制饮食,虽然没搞出八块腹肌,但也始终没让自己长出中年男性常见的孕肚。我的体重一度在2013年前后冲到80kg的峰值,那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面目可憎,下定决心不能放任自流,一通努力后,这几年就一直稳定在75kg左右,不上不下。
但这个迈不过去的75kg瓶颈其实是个很尴尬的数字——以我177cm的身高,我的BMI(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始终游走在合格的边缘,但凡晚上多吃一点,BMI就会飚过24,提醒你没有一点点放开嘴的自由。
在去年体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尿酸与甘油三酯升高暴击后,我试图更加注意“管住嘴,迈开腿”,每周坚持去健身房报到,中午吃多了晚上就坚决不吃,努力降低食谱中碳水化合物的比重。但无论怎样努力,75kg都成为我无法迈过的天堑。
我知道必须要寻求一些新方法的帮助了,75kg显然不是凭我的经验主义可以逾越的山峰。环视四周,我的朋友们在这些年里使用过哥本哈根食谱、生酮饮食、轻断食、keep打卡乃至马拉松大法,但他们谁也没能长期坚持下来。所以我必须找到一条有乱刻特色的减重主义道路——起码是我能相对无压力执行下来,而且比较便于长期坚持的方法。
这里就要说到第一个知识点:减重的方法千千万,除了本就志在骗钱的智商税,其实每一种科学方法理论上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办法,并能长期坚持执行。
巧得很,7月时我刚好在得到上听了阜外医院冯雪医生的科学减肥课,她把我以前就有所耳闻的“能量缺口理论”又系统性地讲了一遍。简单来说,“能量缺口理论”就是指你的体重是你每天摄入热量长期作用下的结果——如果我的热量摄入总是大于消耗,我就会越来越胖,如果我能让自己的热量摄入降低到消耗水平线下,长期坚持下来,我就能瘦。
根据这个理论,我首先需要精准地知道自己每天会摄入多少热量。想要精准,就需要一点工具的加持——于是我下载了专门计量食物热量的薄荷健康APP,还征用了楼吞吞做蛋糕用的食物秤,反正她一年也用不上一回。但因为在我的减重大业里派上了用场,楼吞吞又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个秤可不是乱买的,是有bear而来”,我们因此实现了家庭的大和谐。
8月17日,我第一次用食物秤精准计量了自己摄入的热量,一份看上去挺不健康的食谱,只吃掉了1329千卡。
之后的那个周末,我按照冯雪医生的建议,敞开了正常吃,发现其实不管不顾,平均下来我一天也就能吃掉2000+千卡的热量。那么根据能量缺口理论,我应该日均减少500千卡的热量摄入,才能达到体重缓慢而稳定下降的效果。
这之后就是漫长的每日1500千卡的热量修行时间。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需要迎接每一个人诧异的目光,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解释这背后的原理。三个月之后,我已经成为了食堂一景,身边所有人都知道我就是那个乘风破浪带秤吃饭的姐姐奇男子,但依然没有几个人理解这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我还是要向大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
每周体重秤上缓慢掉落的数字,验证着这套方法论的有效性。但世人其实只关心结果,而且最好要速成。比起那些15天减重30斤的惊世成就,我每周下降不到1斤的势头实在不值一哂。但我知道,坚持下去就有希望,而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现在回看,这个方法最大的难点还不在于管理自己的口腹之欲——每天1500千卡的食谱搭配可以很丰富,有时候我甚至要努力多吃点以凑足数字,真正的难点是要在任何场景下都努力做到相对精确的计量,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臆想:今天多走了两步路就可以多吃点,或者中午吃多了,晚上就只吃点水果。因为只有在精确的基础上,你才能拥有对减重整体进程的掌控,并获得相应的正反馈。于是,在这三个月里,除了极少数饭局实在没好意思拿出秤来,我基本做到了饭不离秤。
到11月24日,带秤吃饭第100天,服用下第N个1500千卡套餐后,我的晨间体重终于来到了69.7kg,并在随后一周里稳定地保持在70kg上下浮动。虽然区区5kg花了三个多月才减掉也没什么值得吹嘘的,但至少这是一条相对适合我的道路:不需要天天吃草,不需要动辄断食16小时,不需要每周一次马拉松,我其实从头到尾只干了一件事:带秤吃饭,用这个动作实现对热量摄入的相对精准计量,然后长期坚持下去。
100天前,我的体重74.9kg,脂肪率19.3% ,内脏脂肪等级7.5,BMI指数23.6。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我的健身房被拆迁,我有两个月没处健身,肌肉量也下降了。下一步就是等健身房搬回来把肌肉量再提升一点。
听上去很普通,但减重就是这样。还是那句话,世上科学减重的方法千千万,其实都有效果,关键在于,要找到一条自己不用死磕就能坚持的道路。我只是恰巧不怕麻烦而已,也许有人对吃草甘之如饴,有人善于忍饥挨饿断食,有人能风雨无阻撸铁跑步,从来没有什么关于科学减重的异端邪说,只有心血来潮者一阵风后的哀鸣,与长期主义者们习惯成自然的人生。
题图及插图来源︱薄荷健康&华为智能体脂秤
历史链接
——今日补刀——
相关阅读:
槽边往事《减重研究》系列,作者:和菜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