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 击 青 年 大 院关 注 我 们 👆
作为95后,我人生第一次被叫“叔叔”,是在B站。
2016年,我在B站上传过一个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大概是讲北漂的一天。
四年过去了,那个账号绑定的手机号早就不用了,但我始终忘不掉视频里唯一的那条弹幕:
叔叔在北京好不容易。
那一刻,坐在北京3平米出租屋里的我,不禁潸然泪下。
不是因为触景生情,而是我特么才刚刚21岁,竟然被叫了叔叔。
Excuse me?
紧接着,我赶紧退出了B站,骂骂咧咧地关上了电脑:
这都是什么低龄网站,跟逛幼儿园似的。
这句话不是玩笑。
2016年,根据调研数据统计,B站25岁以上的用户总比,不超过10%。
其中用户人群最多的,是0-17岁,占37.55%。
2016年b站用户年龄画像
你敢相信?
一个面向大众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他的主力观众,竟然都是17岁以下的“小屁孩”。
且不说一群初中生高中生哪来的时间上网,就是有时间,他们交得起网费吗?买得起付费产品吗?
哔哩哔哩就差把“亏损倒闭”贴在脑门上了。
想到这里,我对B站的前景和商业模式嗤之以鼻。
但人类发展的本质,就是一部赤裸裸的打脸史。
万万想不到,四年后的今天,B站已经从当年的“小破站”,摇身变成了一家月活两亿、市值150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
如今,哔哩哔哩就差把“钱途无量”贴在脑门上了。
自从我2016年退出B站后,就很少再打开过它。
毕竟像我这种人,一不看鬼畜,二不关注动漫。
B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二次元世界。
想追剧看电影,有腾讯优酷爱奇艺。
想娱乐杀时间,有抖音快手短视频。
区区B站,何足挂齿。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去年8月份。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贪吃的人,任何美食的片子我都不会错过。
而一部讲烧烤的纪录片《人生一串》,就成了我入坑B站的引路人。
为了抢先看第二季,我甚至还买了B站大会员。
当初口口声声喊着“绝不买付费产品”的我,也尝到了真香的味道。
那高清无码的1080P画质,配上全程无广告的流畅度。
简直能吊打市面上所有的视频网站播放器。
哦对,关于“无广告”这一点,我得圈出重点,着重表扬下B站。
我真的受够了其他视频平台的广告。
不开会员,片头前动不动就120秒的超长广告,我跑一趟卫生间回来都播不完。
开了会员,同样躲不过广告,不是什么“VIP专属推荐”,就是什么“小剧场”。
这么大一公司,一点武德也不讲。
但人家B站就不跟你整这么多幺蛾子,说了没广告就是没广告,不开会员也没广告。
就凭这一点,就不知道比某腾某爱高到哪里去了。
坐在出租屋里,眼睛盯着《人生一串》,和弹幕里的小伙伴谈天说地聊美食。
手里的窝窝头,都能吃出米其林的味道。
吃饭吃得香,看B站看得更香。
看完《人生一串》后,我一发不可收拾。
恨不得把B站的美食专区扒个遍。
终于,我发现了b站最大的宝藏:美食up主。
而真正把我拽入坑的,是「盗月社食遇记」。
其实我第一次看盗月社,还是因为那张著名的动图。
告诉你,我也是有十栋房子收租。
是十栋房呀,不是十套哦,一栋有7层......
在这位平亿近人老板的描述下,我打开了B站新世界的大门。
随后的一个月,我把盗月社的视频从头看到了尾。
发现了他们最大的特点:
接地气。
他们有多接地气呢?
2017年的《凌晨的宵夜和故事》,是盗月社拍摄的第一个美食短片。
他们在凌晨1点,去吃北京街边的一家麻辣烫。
瞧瞧这素颜和着装,就差没把大裤衩穿出来了。

7分钟的视频,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剪辑手法。
只是拍摄两个人吃麻辣烫,以及旁边食客的对话。
但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内容,却让人看的很治愈。
此后的盗月社也一直保持着这种风格,哪怕火了之后,也不忘初心。
而“真实”不仅是盗月社的特点,也是B站每个up主的标签。
再比如徐大sao,一开始就只是拍摄自己洗菜、做饭、吃饭的全过程。
无论食材还是环境,都与我们平日里接触的相差无几。
甚至面对镜头,徐大sao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
这种“粗制滥造”的美食视频,要放到十年前,根本就没人看。
我是学编导的,在我们专业有个词叫“戏剧冲突”。
意思是说,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必须要有转折和高潮。
它后来也被用到了综艺节目里,一档节目想火,就必须制造矛盾。
没有怎么办?那就生编硬套,给真人秀设计出来一套剧本。
前两年,观众也确实吃这一套。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看腻了套路,只想多一点真诚。
所以,像徐大sao和盗月社这样的B站up才能火起来。
相比那些遥不可及的明星或网红。
徐大sao们更像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朋友。
把生活分享给我们,而不是演戏给观众看。
其实拿B站和腾讯爱奇艺做比较,是不公平的。
对现在的b站来说,它更像是一个UGC社区(用户生产内容)。
如果非要在市场找出产品对照物,应该是抖音。
前段时间,就有篇文章把抖音和b站推向了对立面。
高校越好,抖音渗透率越低,B站渗透率越高。
——《抖音内幕:时间熔炉的诞生》
真的是这样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区分下B站和抖音的本质。
前者是内容驱动商业,后者则是商业驱使内容。
如果你和我一样,同时使用过两款视频平台,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差异。
B站的创作者,一直对内容保持敬意,对用户保持诚意。
比如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2020年一共发了七个视频,但每个都是精品之作。
以最新的视频“1984年的微笑”为例,短短十分钟,全程高能。
当我看到何同学把图像一帧一帧画出来,重现2019年苹果发布会的场景时。
我的心情和5万条弹幕是一样的:
这也太牛逼了吧。
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更可怕的是,越是像何同学这种有名的up主,越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甚至在创作者之间,还形成了一种“内容攀比”的心理。
你视频做的够牛,那我就要比你更牛才行!
我们前面提到的盗月社,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美食up主内卷化的B站,原本只做探店的盗月社跳出舒适圈,做起了佛跳墙。
为了拍这期只有16分钟的视频,盗月社的沐上从买食材到下锅煮,用了整整一周。
结果,做出来的佛跳墙味道发酸,翻车了。
按理说,观众隔着屏幕又尝不出味道。
他们本可以撒个谎,糊弄糊弄就完事了。
但没想到,沐上还真就重新做了一次佛跳墙。
于是,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一锅耗时30天,花费超过5000块的佛跳墙,这才完美出锅。
而为了炸一个米其林级别的天妇罗,另一个up主「绵羊料理」更是屡败屡战。
尝试了无数次后,终于做出了“溏心天妇罗”。
如果说内容创作也有“工匠精神”,那一定就在B站了。
有了优质的内容,自然会吸引来优质的用户。
所以《时间熔炉的诞生》那篇文章里的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为什么这么看好B站?
是因为B站的用户,和B站内容一样优质。
2020年第一季度,B站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
而这近两亿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
都是令人垂涎的年轻肉体啊。
这群年轻人足够持久,平均每天要在B站逛80分钟。
这群年轻人也足够有钱,他们嘴上喊着“白嫖”,手上已经默默买了大会员。
如今,b站的付费用户已经达到1340万,同比提升134%。
看起来会员比例并不恐怖。
但别忘了,使用B站的用户,都是一群20岁的年轻人。
他们愿意从生活费里抠出钱来买会员,这就是把B站当成自己家了呀。
什么叫“家人”?
就是你做的好,我要向全世界表扬你。
你做的不好,也只能我骂,但别人骂不得。
这种粘性对B站来说,可比单纯的付费数字有意义多了。
最重要的是,B站直到今天,还是一个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社区。
一旦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IP,才是“小破站”真正蜕变的时候。
事实上,B站已经在这么做了。
从《人生一串》纪录片的试水,到2020跨年晚会的开创,再到《说唱新世代》的播出。
我们已经慢慢看到了B站的野心。
一位伟人说过: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而今天的B站,不就是那轮亮灿灿的红日吗。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B站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