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听说过可口可乐原来的名字“蝌蚪啃蜡”,应该都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改名字,没有一种饮料希望自己听起来是蟾蜍提取物的味道。
但这种改名的过程往往都是属于神秘领导层的自嗨,有时还能让画风一路走歪。
至少当我被通知麦当劳改名“金拱门”的时候,我以为他们要开始卖烤鸭了。
改一个好的名字,确实能带来蝴蝶效应。在92年以前,BMW在国内被翻译为“巴依尔”,自从改名叫“宝马”之后,一下子就从城乡结合部的内衣品牌找回了高贵豪华的风格气质。
不同的名字不仅能营造完全不同的风格,也能大大降低别人记住你的难度。
如果你听说美国大兵们把诺玛·简·贝克(Norma Jeane Baker)的海报贴满墙、奉为女神,你可能会一头雾水,但如果你听到她风情万种的艺名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时候,答案也就昭然若揭。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是为了洗脑,有时候反而是因为原名带来了烦恼。
由于被推销电话没完没了地骚扰,Tim Pric一气之下花了100英镑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Tim Ppppppppppric。
“当那些推销员在名单里看到我的名字时,他们会想:'见鬼,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念他的名字,我不会给他打电话的。'”
改名本身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乐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喜欢用一些领导人的名字和重要的地点给自己的衣服取名字,是属于铁娘子的私密柔情。
作为服装狂热爱好者,撒切尔夫人会把所有衣服放置在一个大房间里,并全都用带拉链的袋子装好。而“戈尔巴乔夫”是她最喜欢用来给衣服命名的名字,其次是里根。
撒切尔夫人曾经穿着“戈尔巴乔夫的粉色香奈儿”套装参观了一处情景剧的拍摄地,这套衣服的名字来源于8个月前,她曾穿着同一身衣服在伦敦接待戈尔巴乔夫。
当撒切尔夫人每天从衣柜里挑出一套用国家元首命名的衣服时,这是她最小女孩的时刻。
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是一场喜剧,有时也会走向荒诞的剧情。
2009年,广州新电视塔建成,主办方拿出了10万元的奖金面向全球征选新名字,引发了广州市民的热议和参与。
当时最受欢迎的昵称是“小蛮腰”,形象生动;也有人根据广州塔的造型提出了“废纸篓”、“羊巅峰”、“羊炬”等搞笑风格的名字,一时间全城狂欢。
结果,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角逐后,广州新电视塔正式命名为“广州塔”......
图片来源:Pinterest@Photographersworld
这个颇具黑色幽默的结局变成了广州市民的饭后笑料,时至今日他们还是会喊广州塔为“小蛮腰”,也没有人知道那10万块奖金到底被哪个起名高手拿走了。
改名字就像一次名誉投资,永远充满风险,只有那些成功扼住了创意脉门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创造惊喜。
香港资深电影人庄澄这辈子最拿手的就是替电影改名字,在他的灵光闪现下,不少电影因为锦上添花的改名而多了一份票房保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把《无间行者》改名为《无间道》,成就了这部经典。

而庄澄本人最为得意的,还是在引进库布里克的恐怖片《The Shining》时,他只用了10分钟就给电影改了新的中文名:《闪灵》,成功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在所有取名狂魔里,鲁迅才是真正的高手,他给自己起了180多个笔名,这辈子拥有的别称比很多人出的书还要多。
每当面临新的环境、写新的文章,鲁迅总要给自己起一个应景的笔名。
你想象不到那个横眉冷目、胡子倔强的周树人,甚至会给自己起“小孩子”、“朝花社同人”、“ELEF”等等千奇百怪的名字。
当你拥有足够多的名字时,就不会被任何一个名字轻易地定义。
正如雨果所说:“名字有什么关系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依旧。”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最近频繁刷屏的饿了么改名活动,他们并不是真的要换名字,而是给自己起了一万个新名字,“饿”已经不能概括他们。
对饿了么来说,“饿了么”这个名字就像那些大牌乐队的成名曲,歌迷只把pogo和掌声献给这首歌,对他们苦心经营的新歌却面无表情。
如果你开始留意家门口的地铁,会发现饿了么已经悄悄地发起了一场改名运动,无数个问句挑逗着我们的注意力,让人忍不住把自己套进问题里。
在你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未解之谜的同时,也会发现答案也远远不止一个。
就连外卖小哥身上,都改成了致命三连问
厕所没纸的时候,外卖小哥和纸巾总能赶来守住你的体面。
甲方让你上火的时候,饿了么不能替你做PPT,但能给你送点菊花茶降火;如果你的PPT做崩了,饿了么不能帮你找回记录,但能送来一个血压计,让你注意别上头。
有时它不能精准解决你的问题,也还是会换一个名字、换一种方式陪在你身边。
当我们试图在公路商店发起同样的取名活动时,发现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因为每个人心中对饿了么的解释都不一样,它早已超出外卖的定义。
有人建议饿了么改名“面试成功了么”,他曾经让跑腿小哥给他带了一把剃须刀,原本胡子拉碴的他成功挽救了形象并通过了面试;有人提议改名“今天浪漫了么“,他会在饿了么给另一个城市的女朋友订购鲜花。
而我建议饿了么改名叫“交稿了么”,因为这是除了叫外卖之外,我最近跟饿了么互动最频繁的关键词。
而这篇文章就是最后的答案
饥饿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当社会发展至今,欲望也有了无数个新的名字,饿了么满足了我们的饥饿,也满足了我们更多千奇百怪的需求。
不管是“累了么”,还是“女朋友生气了么”,“下雨了么”,只要你脑子里浮起了“x了么”,你都可以打开饿了么,把它变成一个新的“x了么”。
当一切疑难都能在饿了么找到答案,它就变成了我们的三棱镜,为单调乏味的生活折射出了无限的可能性。
法国乐队Darlin曾经出了一首《Cindy,So Loud》,被英国音乐杂志《Melody Maker》嘲笑为“一首愚蠢的朋克鞭挞乐歌曲”(a daft punky thrash),于是他们干脆直接把乐队名改成了daft punk。
不管daft punk怎么改名,也不会改变他们是世界前沿的电子乐队的事实,正如不管我们给饿了么起多么奇怪的名字,他们依旧是我们融入一座座城市的触手,直抵我们最深层的需求。
有时候,饿了么比你更关心你自己 
对国人来说,改名是一件隆重而充满禁忌的事情,但对饿了么来说,禁忌也意味着一种邀请。
饿了么改了无数个名字,都印证了“万物皆可x了么”,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定义你心中的饿了么,你又会给它起什么名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