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
前两回,我们讲到85%的美国人都拥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回顾一下,来源主要有两种:政府管老弱病残老板管大部分员工和其子女。每种保险形式都有月保费的自付部分(premium),账单不报销的自付部分(deductible),每次服务的“服务费”(co-pay & co-insurance),和不在医保范围内的治疗和药物。根据保险来源、家庭收入、报销范围等因素的不同,自付金额的浮动范围比较大:Premium低至免费,高至$1500/月以上都有,多数人月付$100-$400/人之间。Deductible大多在$500-$3500/年,co-pay通常在$20-$100/次,co-insurance一般是帐单总数的0-20%。医保外的治疗和药物开销很大,可以很快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破产,但好在这类治疗比较少。
正文开始啦

这一回,我们要讲的是其余15%的人,既无法通过工作获得商业保险又不符合政府项目的标准。2010年以前,这类人只能“自求多福”,虽然可以自主购买商业保险,但保费需要$300-$2000/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多数人并不会购买。万一不幸遭遇重病或者意外,医疗账单一直是美国人宣告破产的第一大原因。另外,已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医疗干预的人群,商业保险通常拒绝投保或者理赔。
2010年,发生了美国医改近百年来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
奥巴马医保的诞生
。奥巴马医保全称是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这个法案的目的是
为全部美国人都提供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险
。奥巴马医保的内容实在太复杂,欣姐只挑有代表性的几点列举一下(注:
经过10年不断的争议,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执政后多次挑战,以下内容已有些许调整,现行政策细节以官方网站为准

  • 保险公司不能拒绝已有慢性疾病的人入保,也不能以已有疾病为理由拒绝理赔
  • 保险公司涨价须通过州政府批准
  • 26岁以下的子女可以通过父母的雇主入保
  • 扩大Medicaid的覆盖范围到133%的联邦贫困线
  • 收入在133%到400%联邦贫困线的人群,自行购买商业保险可获得一定额度的政府补贴
  • 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税上涨
  • 为员工提供保险的雇主,根据公司大小和提供的险种,向政府缴纳的税率有相应调整;总体来说,鼓励更多的雇主为员工提供保险,以及帮助政府分摊医保投入的负担
  • 奥巴马医保是强制保险,拒绝自行购买医保须向政府缴纳罚金(注:强制保险已于2019年在联邦层面上失效,但部分州仍然执行)
奥巴马医保乍一看是利国利民、功盖千秋的大好事,可是却从酝酿到执行都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各方面的diss。从2010年签署生效,花了近6年的时间全面执行,但全美没有医保的人数却没有明显变化(2008年的14.6%到2018年的13.7%)
到底为什么,这样一项看似有利于民生的法案,会如此饱受争议呢?
这就要从医疗系统环环相扣的关系来解释了。

前方高能预警!

  1. 奥巴马医保拓展了Medicaid的覆盖范围(前面说过,Medicaid是由州政府主持,联邦政府帮助负担的),但州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很大增长,难以承担多出来的支出,于是一边向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富人)增加税收,另一边向联邦政府请求支援。
  2. 联邦政府要给自行购买医保的人群、和为员工提供保险的小企业补贴,又要支持多出来的Medicaid投入,也难以维持。所以也向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富人)增加税收
  3. 保险公司被要求开始接纳有慢性病人的投保,理赔支出增加,选择通过保费的涨价来平衡。虽然法案要求涨价需州政府批准,但州政府Medicaid项目很多需要保险公司来执行,你懂的……
  4. 政府和保险公司对医院和医生施加压力,压低医疗服务收费,对医生开诊断、治疗和处方设限,患者可接受的服务也开始减少
  5. 企业要承担更多的员工保险,又要面对上涨的保费,虽然政府有补贴,但补贴数额与支出的增长未必平衡。不承担员工保险又要面对政府罚款的风险。所以企业有怨言,员工负担的保费部分也相应增长。
  6. 通过雇主购买保险的人保费、税率上涨,医疗服务却开始减少之前没有保险的健康人,被要求支付每月几百美元购买保险,否则要向政府缴纳罚款……
不知道读到这里的你晕了吗?反正欣姐特别想求一下奥巴马总统的心理阴影面积
总结来说,由于医疗系统的
复杂性和环环相扣
的关系,牵一发动全身。奥巴马医保
受益人之前没有保险并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Medicaid拓展范围而新被纳入的人群,和新通过雇主获得医疗保险的人群。而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其他群体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不管怎么说,奥巴马医保都是一项出发点非常好的法案,至于执行是否成功,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何改进,欣姐就不知道了。这些问题就留给聪明的读者朋友你去思考吧
有好的想法欢迎后台给欣姐留言讨论呀!
客官请留步,先分享了再走啊

欣姐原是工科出身的PhD一枚,误打误撞进入了医疗行业,从此发现了新的人生意义
海漂十余年,曾游学于欧洲大陆几十个国家,近年定居于美利坚博士屯
混过医疗仪器,生物制药,现栖身于数字医疗领域
,闲暇时顺便在查尔斯河畔的某不知名小学校修读医疗管理MBA
欣姐不喜粉黛蛾眉,也不爱舞文弄墨
,只擅长实话实说,长话短说
欣姐旨在以人畜无害、童叟无欺的语言,聊一聊跟您息息相关的医疗领域的话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