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325篇 原创文章
导读:2020年,风雨兼程,一路有我。
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和一群保险圈的朋友聚在一起跨年,活动是看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
节目看到一半,罗振宇就开始“花式”吹捧保险行业
先是说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身边有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改行做保险了,表现出中国保险行业开始越来越受人尊重,姿态也越来越高
再是说今天的保险中介人普遍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能与客户产生较强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长期主义价值,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2020年还没到,保险人的第一碗“鸡汤”就这么被端了上来,猝不及防。
接着,大伙全都开始在朋友圈中刷屏。
当我和大伙一样,把罗振宇这碗鸡汤“一饮而尽”之后,仔细又想了想,从罗振宇的角度出发,在跨年演讲上花几分钟时间夸夸咱保险人,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精准吸的“套路”了
不过,罗胖毕竟不是保险行业的,他所表达的,也只能算是一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个行业所感受到的“表面现象”。
所以,2020年的第一天,我还是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
当我们正式跨入21世纪的“二零年代”后,面对一个充满机遇和不确定性的全新时代,此时此刻,大家心中肯定都会有这么几个问题
  • 保险行业未来发展
    “前景”如何?

  • 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快速爆发”?
  • 经济不太好的时期,保险产品会不会越来越难卖?
  • 我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行业竞争”?
2020年的第一篇文章,我想与大家聊一聊上面的几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接下来一年在保险行业里的坚持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注:理论支持,即非单纯情感上的鼓励和鼓舞,从而避免产生脱离现实的错误引导。)
根据全球保险市场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保险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新兴市场阶段(Emerging Market)、发展中市场阶段(Developing Market)和发达市场阶段(Developed Market)。
每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消费者特征、市场特征以及产品特征
举个例子来说,还处于新兴市场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其保险消费者的商业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普遍偏低(主要是受收入水平影响),市场上的产品形态也很简单,主要以短期的意外险、重疾险和储蓄型寿险为主。
处于发达市场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其保险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往往都获得了较高的提升,而且保险产品已经不单单能提供“保障属性”,而是可以提供与税务、法律等复杂层面相关联的“功能属性”,市场上的产品形态也比较复杂,会有较多的税延或税优型产品、与股指挂钩的寿险、年金险产品和失能保险等。
中国(内地)目前明显处于这两者之间的阶段,即“发展中市场阶段”,其具体表现为:居民收入、资产和负债同时快速上升,保险意识开始萌发(从较高收入的中产家庭和高净值人士开始),保障型产品开始变得复杂,并且长期的保险储蓄和投资会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所谓的提倡“保险姓保”,发展“长期价值型业务”)。
从数据上来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市场”的主要差异是这个国家和地区居民人均GDP水平的差异(寿险业的发展都处于相对“未开化”的状态)。
但是,“发展中市场”与“发达市场”在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保险深度(保费占GDP的百分比)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却是非常巨大的
比方说,根据瑞再《Sigma》报告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内地的人均保费为221美元,保费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为2.3%
香港和台湾以上的两个数值分别为8,204美元16.8%、4,320美元和17.5%,是中国内地的几倍甚至数十倍
来源:瑞再《Sigma》2019年第三期
这之间的巨大差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保费规模增长),就将是中国保险市场从“发展中市场”向“发达市场”过度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发展中市场”与“发达市场”之间有巨大的差距,我懂;中国保险业未来有一天会快速增长,我也懂。
可是“未来”这个概念太模糊,
1~2年是未来,10~20年也是未来

你说的未来,究竟是“哪个未来”?
在我看来,
这个未来,就是“不远的未来”

如果我们将亚洲几个主要寿险市场按照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按照“人均GDP”与“保险深度”这两个维度画一个二维坐标系,我们就会发现,当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时候,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行业发展将迎来一个飞速增长的拐点
来源:《Sigma》2019年第三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9,608美元。
习大大昨天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
这个人均GDP1万美元”,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读到这里,如果是非保险行业的朋友,可能会质疑说:你的数据统计样本太少,不具备说服力,虽然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保险市场都经历了那样的拐点,但中国有可能是个例外呀,你上面的结论,很有可能是你们保险人在“自high”啊
我并不是这么看的,而且我认为,我得出的结论,是有理论支持的
首先,中国居民保险意识的觉醒,正在迅速地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2019年11月,受小雨伞的邀请,我去参加了他们超级玛丽重疾险2020的产品发布会。
在那个发布会上,我做了一个分享,是有关于便宜的网销保障型保险,是如何帮助中国广大居民(尤其是一些之前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居民)提升保险意识的。
当很多线下的保险同业都将中产和高客作为自己的客户群目标、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签下几十万保费的大单的时候,中国的网销保险却犹如“拼多多”一般,在攻占另外一块完全不同的市场
在那个市场上,有不少是之前从来都没买过保险的,还有不少是一直都觉得“保险是骗人的”,但他们却很有可能在抖音上根据某个“大V”的推荐,花3,000块配齐了全家的保险,找到了久违的“避坑满足感”
哪怕大伙认为这种销售模式再有问题,我们都无法否认,这些便宜的网销保险,的确敲开了中国很多人“保险意识觉醒”的大门,也为未来他们购买更多保险做足了铺垫
其次,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老龄化以及社保基金结余紧张等问题,将会越来越引发中国80后、90后一代人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养老危机意识,促进中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快速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居民目前平均的个人养老储备,还远远不足以应对各位未来的退休生活
中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朋友,普遍把自己的养老储蓄目标设定在200万元上下
但是我们根据数学建模计算得出,这个数字起码要500万~1,000万。
很多朋友不愿意面对上面这个结论,是因为大家仍旧对“社保全额养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不出几年,相信现实的状况就会让大家认识到,提前给自己做养老储备规划、买商业养老保险,是多么急迫且必须的一件事情
所以,当大家逐渐意识到我们中国人所面临的养老储备危机,中国居民在保险上的投资将呈现出翻倍的增长态势
再次,假如全球经济真的开始出现下行风险,保险储蓄将会是更多理性投资者的“明智选择”。
刚刚过去的2019年,美团的王兴有一句“名言”被反复引用——“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深层的含义是说,2020年往后的几年,各位伙伴请不要盲目乐观,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形,很多保险业的伙伴很紧张,觉得如果经济不好,大伙手里没钱,就更不会去买保险了
但我恰恰持相反的观点。

因为在经济发展很好的时期,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看不上保险储蓄那点收益的。
当股市一片大好、融资热钱不断、资金链断裂风险很小的时候,人们的钱就是应该拿去能获得更高收益的地方投资,我们只要确保在危机信号出现的时候,不是留到最后“接盘”的
那个
就可以了。

但是,当经济形势下行、P2P和私募爆雷不断、中小企业融不到钱、要靠央行降准、降息来盘活市场经济的时候,理性的投资者和那些“受过教育”的投资者,一定会选择把钱放在安全性更好、流动性更强、收益还相对可观的地方
我看了看身边能接触到的靠谱理财产品,仿佛已经找不到比保险的万能账户现价快速回本的增额终身寿险更好的选择了。
1月1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简单地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
  • 中国人均GDP即将在2020年突破1万美元,中国寿险业也将迎来飞速增长的拐点;
  • 中国居民保险意识的觉醒正在迅速地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只待未来“爆发”;
  • 当更多的80后、90后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养老储备危机时,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增长将会快速翻倍;
  • 未来几年如果我们会面临经济下行周期,保险储蓄会凭借其安全性好、流动性强、收益相对可观的优势,获得更多理性投资者的青睐。
所以,总结下来,我认为,2020年的保险业发展,一定会是势头相当不错的一年,尽管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双录”在全国的铺开、互联网保险销售被加以强监管等政策的不确定性
同时,也正如罗胖在跨年演讲上说的,我们身边真的有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精英,看到了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开始涌入到这个行业中
要知道,他们可能本身就带着医生、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精算师的“职业光环”,所以各位优秀的同业伙伴们可能要意识到,你未来在保险行业中所面临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与棘手”,而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身边找不到像样的竞争对手”
所以,2020年,我辈还是要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而我和我的“精算视觉”,会一直在这里,给各位好学的保险人朋友们,提供最硬核的保险知识科普。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1,81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