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论是经验还是钱都是这样的!
这一点体会最深的恐怕就是ofo的创始人戴威了,不仅仅是资本,就是连用户也开始不耐烦了!
来源:新浪微博
现在能让小黄车上热搜的除了“退押金”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了吧?!
1
12月17日,一个不寻常的星期一
ofo用户可能遭遇史上最长排队!
如果不是数百人聚集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门口,12月17日原本只是一个平常的星期一。
12月17日,许多ofo用户就跑去总部要求退钱,将写字楼围得水泄不通,有网友P了张图,戏称这是“ofo车友会”。
为什么来排队退押金呢?一位来自望京的用户表示,由于线上退押金耗时过长,在听说可以现场办理退押金后,他选择来现场办理。有人甚至早上9点就过来排了。
身处风暴中心的ofo,却显得异常平静。昨天下午4点半左右,ofo小黄车现场工作人员表示,退押金业务办理延长至晚上10点,直到晚上七点还有一百余人排队。17日晚间,ofo在其微信公众号提示,线上申请退押金与现场排队退押金一样。
此外学长了解到,在ofo总部排队也并不能直接拿到退款,排队三四个小时进入ofo办公室也只是登记注册ofo的手机号码和支付宝账号,工作人员承诺在0-3个工作日内将押金退至支付宝账号。
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用户选择排队讨要说法。
对此,有申请退押金的用户吐槽:这是我这辈子排过最长的队了!
近一千万人排队,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假设每0.5米排一个人,现在960万人的队列已长达4800公里。导航软件显示,从北京驾车出发去印度新德里,有一条路线的行驶距离约为4700公里。也就是说,退押金的队伍已经可以从北京ofo总部一直“排”到新德里市区。
更为关键的是这么多人,要是按照排队的速度,那得排队到什么时候啊?
甚至有网友想到了“摇号”这样的主意!
2
1000万人排队退押金,
关键是ofo有这么多钱退吗?
昨日(18日)下午5点过,微博网友晒出的截图就显示,排队人数已经来到了960多万。而且,线上退押金人数仍在火速上升中。这960万人如果按每人99元的押金来算,总额超过9.5亿元;若按照199元押金来算,则这笔押金总额超19亿元。 
ofo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登记用户信息
尽管已经登记完信息,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开心,“这么多人退款,ofo有这么多钱吗?”
这个担忧并非杞人忧天。10月31日来自界面的报道称,一份约半年前ofo的负债表显示,彼时,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包括用户押金36.50亿元。有接近ofo内部的人士告诉媒体,如此大规模的用户要求退押金,ofo目前的资金状况肯定无法承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ofo挪用押金或超百亿”,ofo对外回应称,挪用押金为不实消息,且不符合共享单车行业基本商业逻辑。
不过,一位共享出行行业创始人告诉媒体,挪用押金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骑行费用连最基本的运营支出都不能打平,一旦投资人不愿意再掏钱,缺乏造血能力的共享单车企业要活下去,只有这一条路。“这些用户的押金有人管吗?没有人管,说是由银行托管,有谁去查过这些押金究竟在哪里?还不是左手倒右手。”
承诺去年7月底押金全部退回的町町单车一夜间人去楼空,欠用户3000多万元押金未还,过去开卡宴上班的富二代创始人丁伟锒铛入狱。被滴滴复活的小蓝单车转移了资产,却没有填上巨大的押金黑洞,只是被转化成了滴滴券。业内人士估计,小蓝单车押金池的规模在15亿元以上,还拖欠至少10亿元供应商欠款。
至于ofo的押金去了哪里或许只有戴威清楚,可以肯定的是,ofo已经不再承诺0-3个工作日完成退款申请。
此外了解到,有ofo工作人员对现场排队退款的用户表示,17日在总部填写表格的用户,会在承诺日期内退款,而18日开始排号退款的用户则按排号次序,顺序退款,每日零点排位号码将会更新。
不过网友却担心的是即便退款,ofo的账户余额好像确实是不能退的!

3
当初的“新四大发明”
如今早已经被资本抛弃!
2015年,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在了北京和上海的大街小巷,甚至被外国同行们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ofo的融资史(部分)
摩拜的融资史(部分)
风光的时候,资本市场也是备受宠爱,融资不断,被誉为最有潜力的独角兽……被市场看好的,不仅仅是小黄车和摩拜,甚至可以说整个共享行业都走向了巅峰。
图源:IT桔子
共享单车在2017年上半年成为最热门的现象级风口,吸引诸多资本入局,仅上半年该领域就吸金104.33亿人民币。
资本的充裕,在单车市场引发了一批规模性的投放大战。
资本在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把助推剂,既可以让公司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也可以让公司瞬间陷入从未遭受过的寒冬!
去年9月,软银完成了对ofo的投资尽调,最终决定放弃,ofo期待已久的10亿美元融资落了空。同年12月,当初力挺戴威的朱啸虎将ofo的股份全部卖给了阿里巴巴,套现30多亿美元悄悄离场。
那时,ofo与摩拜烧钱扩张的拉锯战已达到白热化阶段,曾宣称要“3个月结束战争”的朱啸虎转了口风,开始明里暗里地撮合ofo和摩拜,认为“唯有合并才有出路”。但心高气傲的戴威只想独自掌控局面,顶着诸多投资人的压力拒绝了这一提议。推动两强合并的尝试失败后,投资人愈发收紧了钱袋。
从今年4月开始,虽然ofo方面屡次出面斩钉截铁地辟谣,但关于ofo将要“卖身”滴滴的传言仍然铺天盖地,几乎每隔半个月就刷一次屏。

自2016年9月C轮融资以来,连续多轮投资的滴滴跻身ofo最大股东,也成为多次被戴威公开感谢的“贵人”。但由于滴滴试图取得ofo控制权,戴威则认为对方“要的太多”,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滴滴派驻到ofo的3名高管也被戴威“强制休假”。
为了平衡滴滴在ofo中的权力,ofo还曾转向阿里寻求支援,并得到了一笔约10亿美元的投资,但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滴滴拒绝签字,致使这笔钱迟迟未能到账。被资本“断粮”长达半年多、自身又没有造血能力的ofo,最终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去年12月7日,ofo早期投资人王刚在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表态,认为早期共享单车存在恶性竞争,部分超额投放的单车使用率不足,企业收不到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可能押金退不回来了,有可能公司就没了”,最终“打得挺热闹的,溅了一身血”。
一语成谶。
资本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让风口之上的弄潮儿难免有些飘飘然;又如潮水般骤然退去,只留下一地鸡毛和孤零零地搁浅在沙滩上的ofo,独自咀嚼被抛弃的苦果。
4
那个被资本和用户抛弃的北大创始人,
现在还能坚持多久?
最后一次接受阿里投资后,昔日风光无限的戴威开始有意识地躲避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事实上,在经过了一系列自救失败、独立无望、融资艰难之后,戴威已然选择放弃ofo。
这个创业仅两年就跻身2017年福布斯80后百富榜第18位的年轻人比胡玮炜心气更高,他的梦想是让ofo成为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的企业。据ofo员工透露,戴威计划在上市时打上北大师兄送给他的领带,甚至想好了敲钟时要发表的“获奖感言”。
人生难得遇上一次与命运对赌的机会。正如一位接近戴威的投资人所说,“当你赶上了这滔滔洪流,一旦放弃再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就很难了。”
他希望资本“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让ofo独立发展,但又觉得“有时候还是不能太楞”。今年3月,戴威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松口表示“一切皆有可能”,但事态显然已超出了他的控制。次月,摩拜作价27亿美元委身美团,双方合并的谈判桌被彻底掀翻。
ofo创始人戴威
今年5月的员工会上,戴威将ofo现状比作了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面临的处境,并向员工表示:“如果不愿意战斗到最后,现在就可以退出。”
形势越来越糟糕,这个言语温吞、表情淡漠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个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
10月下旬,ofo 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悄然换成了5号员工陈正江,戴威仿佛凭空消失了。
今年6月,ofo将运维人员从1.2万人缩减至9000人,总部员工比例降至50%。当时戴威没有露面,是于信给出了一个不太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并非裁员,而是重新梳理团队。”

自那以后,ofo裁员、搬迁、资金链断裂等坏消息接踵而至,戴威始终没有发声。
11月14日,连续数月没有消息的戴威重新出在办公室,跟在场员工开了一个时长一个半小时的内部会议,坦承“我错了”,他说曾想过放弃,因为确实没钱了,但最终还是选择坚持下去。戴威的发言被员工视为“鼓舞士气,重新出发”。
但直到那一刻,人们才确信,在与资本的角力中一向以“独立英雄”和精神领袖角色示人的戴威,在看不到尽头的漫长暗夜中曾试图抢先放手离开。
11月28日,戴威发表一封内部信,宣布ofo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的并存,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才能真正让我们破釜沉舟、向死而生。当你认为它是危险,那么危险已经来临,当你认为它是机遇,那么机遇即将到来!”
他在信中写道,“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他一如既往地慷慨陈词,高喊口号,鼓励自己“脸书也曾经差点卖掉,留着最后一口气,也许就能把握下一个机会”。
可谁都知道,这位出身优渥、学历光鲜的创业者早已在为自己谋求退路。根据媒体信息报道,戴威已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区块链公司,多名原ofo老员工投身其中,并已积累相关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泡沫散尽,众人离场,一心想掌控全局的戴威又回到ofo孤独的聚光灯下。他也许还有卷土重来的本钱,可摆在ofo面前的,只有那条前途多舛、命运难卜的崎岖小路。
-END-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AI财经社、酷玩实验室、科技政策前沿、腾讯科技。,由Shoo-in Career整理并诚意推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