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 君 说 
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除了任正非、马云、马化腾、许家印等当今叱咤风云的企业界大佬,还有一个人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他是“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
这位面相憨厚的老汉今年已经81岁了,因为淡出江湖太久,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记得他了,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更是没听说过。遥想当年,他可是赫赫有名的 “中国第一商贩”,还曾被邓小平3次提起。
回顾年广久与“傻子瓜子”的命运,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变迁。
编 辑:叶开甫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环球人物杂志、激荡三十年
1937年,年广久出生于安徽怀远县的一个满族家庭。年幼时,他随父母一路乞讨来到芜湖, 9岁就在街头叫卖水果,后来还贩过甘蔗、红枣,也卖过鱼。结果,26岁那年,年广九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出狱后,他又卖起了水果。水果摊的边上是一个卖零食的老头,年广九没事也会去帮忙炒炒瓜子,老人家就教他一些炒瓜子的技巧,这也成为年广九正式踏入瓜子行业的契机。
学成之后,年广九做起了瓜子买卖。
最初,人家买一包,他就送一大把,别人认为他这行为太傻了,就叫他“侉子(傻子)”。没想到,时间长了,老百姓都来他这里买瓜子,生意好得不得了,“侉子”的外号也变成了“傻子”。
后来,年广九直接把“傻子”作为招牌,把自家的瓜子命名为“傻子瓜子”,生意竟异常红火。这一下搞得年广九还得“限购”,一个人只能买2斤瓜子,可即便这样,仍是供不应求,店里的8杆秤都忙不过来,顾客想吃他的瓜子得排队1个多小时,队伍都排出100多米了……
就这样,年广九靠着卖瓜子在1976年成了百万富翁,那时的他还不满40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连“万元户”都很稀有,而年广久的钱已经多到要用麻袋装。
除了实在,年广九还很懂得市场规律。
1978年,国家正逢改革开放,有不少人看着年广九的生意做得好,也学着卖瓜子,搞得瓜子货源一下子紧张起来,年广九的销量也受到影响。
此时,年广九却决定降价!将瓜子从1斤2.4元降到了1.76元。儿子不理解他这一举动,他却告诉儿子,这叫薄利多销。
果不其然,物美价廉这一招,让年广九硬是从国营企业口中抢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引发销售狂潮,不但赚取了更多利润,更是打响了“傻子瓜子”的名号。
在改革开放初期,年广九靠着好政策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获得成功。“你看看我手上的这枚大金戒,刻着我的名字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订单太多了,我全国各地签合同,直接用金戒指按印泥盖章。”
看着年广九的生意火得不行,有人就动起了他的脑筋,还不止一次。关于年广九的几次调查,还惊动了邓小平。
第一次是因为年广九雇佣工人多。那时的他,生意越做越大,只得雇人来帮忙,店里伙计人数最多时有12个。
有的人爱上纲上线,马上联想起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中有著名的“七上八下”论断,即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剥削。
“1980年,邓小平看到了杜润生送来的‘傻子瓜子’问题的调查报告后,当时就对个私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对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这是邓小平最早谈到的‘傻子瓜子’问题……”
争论的平息让年广久的生意得以继续发展。
到了1984年,“傻子瓜子”日产量已达到9000公斤,雇工数也超过百人,成为当时中国雇工人数最多的个体户。可很快就旧景重现,又有好事者将“雇工”问题反映到了上面,要求“治治他”。
消息再次传到了邓小平耳朵里。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就此事再次表态:“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就这样,年广久和“傻子瓜子”又被邓小平保了下来。这一次和他一同获救的,还有全国逾10万的个体工商户。邓小平的这几句话,使得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迎刃而解。
1986年,“傻子瓜子”的销售陷入了瓶颈,年广久想到了有奖销售的法子——头奖是一台上海牌轿车,他设立的其它奖品还有“电冰箱10个、摩托车10个、洗衣机20个、毯子200个……”
此举一出,短短半个多月,瓜子的累计销售额就达到了700多万元,5家工厂全天24小时不间断加工,还是不够卖。
可火爆局面持续还不到一个月,国务院就下达了“废止全国有奖销售活动”的通知,年广久也因“贪污罪”被告上了法庭。1991年5月,芜湖市中院一审判决年广久犯“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这一次,为他带来转机的还是邓小平。
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南巡期间再次谈到了“傻子瓜子”问题:“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话一传出,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了,改判年广久无罪。
最终,关于年广九的讲话被选入了《邓小平文选》。
“没有伟人救我的话,(我)哪有今天!我的一切都是党的。”1992年底,年广九曾给邓小平寄去了1公斤“傻子瓜子”,并找人代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不久后,他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来电说:“瓜子已转交邓小平同志。”
未能当面向邓小平表达自己无尽的感激,成为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为了纪念邓小平当初的这些讲话,年广九把它们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后来还挂到了芜湖中山路的傻子瓜子总店里。
简要回顾起来:邓小平一共三次提到过这个安徽“傻子”:
第一次是1980年,他让年广久一言成名;
第二次是1984年;
到1992年南方谈话期间,邓小平第三次提及年广久,可见这个“傻子”在邓公心目中的象征意义重大。
在被邓小平点名后,这个只会写五个字(分别是“年广久”和“同乙”)的小贩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在后来的十多年里,每逢改革风云变幻,他的机遇便会随之跌宕摇摆。
年广久结婚四次。1987年,50岁的他同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大学生第四次成亲,演出了一幕惊世骇俗的情感剧。在当时,他的婚姻成为人们鄙视暴发户的一个公证。
年广久有了钱后,很希望邻里乡亲社会公众另眼看他。他想通过仗义疏财,换取社会对他的尊重。在儿子上中学时,经班主任介绍,他准备给学校捐一笔奖学金,当学校就此进行讨论时,许多老师提出异议:给优秀学生颁发“傻子”奖学金,这不是往学校脸上抹黑吗?
年广久一直习惯于家庭作坊式的劳作,一直到50多岁,他都打着赤膊亲自上阵,在烧得通红的大铁锅前炒瓜子。瓜子不够卖时,他就到其他作坊收购,装入自己的包装袋,结果因质量参差不齐而品牌大损。
《激荡三十年》书中记录了他的长子年金宝,对他的著名父亲的一段评价:
他当时之所以出名,是靠新闻炒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都在找典型,碰巧让他撞上了。他个性天不怕、地不怕,得罪了很多人。作为“傻子”品牌的拥有者,他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品牌造成不少负面影响。

1998年,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南风窗》记者多方寻访,总算在芜湖市再次找到时年61岁的年广久,他们用下列文字描述这位当年的“中国第一商贩”:
他有些蓬乱的头发,明显留着仓促起床的痕迹,一身藏蓝色的西装也不见平整挺括,被烟熏得发黄的手上留着长长的指甲,一枚硕大的金戒指在干瘦的手指上显得分外惹眼,消瘦的脸上透着市井生意人特有的精明。
再后来,步入耄耋之年的年广久把商标权转给了儿子,自己逐渐淡出了管理。但他每天还是一如既往地到总店来坐镇,乐呵呵地做他的“卖货郎”,直到晚上10点钟店铺关门。
人老心不老,年广久这是为了给儿子和员工们做表率:“我的时代过去了,我管理的那一套有点落伍了,干脆让他们接盘,我就安心卖货算了,现在的时代是他们的。”
年广久对自己的评价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许多跟他有过交往的人则说他:小事精刁,大事糊涂。
在公司的二楼,有一个傻子瓜子博物馆,这是年广九投资1000多万兴建的,里面陈列展示了企业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墙上刻着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傻子瓜子走的每一步,都是市场发展的亮点。现如今的‘傻子瓜子’已注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新力量、新内涵。”
小小的瓜子,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岁月变迁。
尽管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迭,“卖货郎”年广久坚持了70多年的习惯却没变——称完瓜子,再给客人多抓一把。
年广久说,他一生只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邓小平
这自然是他应该感谢的。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正和岛岛亲企业展播:
正和岛合作品牌展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