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TONGNEWS
 按语: 何处有光鲜亮丽,何处就有阴影——Lillian
1.
 高楼林立和觥筹交错背后的真相

HongKong,香港。
提起这两个字,脑海里浮现出的应该是这样的画面:
世界金融中心,富丽繁华的大都市,高楼林立,璀璨耀眼的摩天大楼,全球各地的奢侈品都在这里设有旗舰店,名牌与跑车四处可见。各个种族的精英们出入着高档CBD和游艇派对,这大概就是我们对香港最美好的想象。
而这一切确实也存在于现实中。
可是与现实相伴的另一面,却是我们无法接触的绝望。在香港繁华奢侈的背后,有一种真实,很难被人想象。
你一定以为在香港,租金最贵的地方应当在中环。就好像上海的陆家嘴一样,豪华的地方总是寸土寸金。或是半山别墅,山顶豪宅。那些我们总在香港大片里看到,总裁和大佬们居住的地方应该就是租金最贵吧。
实则不然,要论租金,全香港最贫穷的地方,却是租金最贵的地方——深水埗。
本区的老年人口特多,在一九九六年,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显高于全港的平均数(即一成多),而老年抚养比率更是全港最高,这是早期发展社区的普遍特征;在每年55,000名由国内新来港的人士中,约有一成多会在本区定居,人数约为6,000人,为各区之冠。
该区是最贫穷的地区,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最低(一万四千元)。本区长者人口比率是全港最高(15.7%),新来港人士比例亦相当高(11.2%)。
在深水埗,有一个想象很独特,就是这里普通居民的居所。被称为“笼屋、劏屋、棺材房”。
在这里,每尺(约0.09平方米),最高租金可达300港元。而全香港,大约有20万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个被网友成为“霓虹灯也无法照亮的地方”,却是很多香港人一家人甚至两三代人要生活一生的地方。
不仅是在深水埗,香港的很多个老城区都有笼屋、劏屋和棺材房。不要以为空间逼仄简陋的住所租金就很便宜。据官方数据,这里的租户们每个月支付房租的比例均占家庭收入的四成以上。并且有八成的住户还被滥受水电费。
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什么是劏房、棺材房和笼屋
劏的字面解释为“割”
劏房是指一个住房单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
租给多家住户,就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群租房”
这里的人均居住面积为5.7㎡
也就比监狱的人均居住面积多了27%
劏房的标配是:厨房、卧室、客厅三合一
面积通常<=8㎡
租金约和人民币2500-4000每月
你很难想象,居住者是如何把这三个功能融合在8㎡里实现的
通常一个独立的劏房不止要满足某一个人的生活空间,而是夫妻两个,甚至一家三口。
所以劏房的设计是双层床,生活必备的电器,例如冰箱、洗衣机和生活用具,以及小孩子学习所用的书桌。在劏房里,所有的生活工具都尽量用折叠式的,用完折起来竖着放,就能腾出空间打开其他东西了。
在香港,有不少于4万儿童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劏房里的,他们很少有空间摆放书桌,而要趴在床上写作业,居住在劏房内的一家四口,姐姐和弟弟在上铺写作业,他们的家人在下铺忙碌自己的事。
这家的女主人精打细算着劏房内的每一寸空间,将收纳的本领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样小的劏房里容不得浪费任何一点位置,就连睡觉的不足一米宽的床上,有一半的位置都摆放的满满当当。
公寓内的厕所和厨房连在一起,没有任何分隔处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下所有生活所必须的空间,就是一个完整的劏房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逼仄的空间,每月的租金高达4500元港币,约合人民币4000元,其中并不包含水电费,这里的水电费通常要按使用人数来收,不管使用多少,都要交纳人均100-120港币每月,没有商量的余地。很多租客都对此怨声载道。
一个劏房的月租金加上水电费就要耗去所得工资的40%甚至一半,这让许多租客表示压力太大。
曾志伟曾经出演过一部电影《一念无期》,他扮演一个患有躁郁症的孩子的父亲,在电影中,他们就是居住在这样的一个劏房里。曾志伟曾经在拍摄结束后对媒体说“怎样豁达的人慢慢都会受不了,戏里的我已经很幸运,房间有窗,而现实中很多劏房是没有窗的。”
曾志伟只在劏房里拍摄了十几天的戏,就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呢。
2.
 现实的残忍,远超出你的想象

如果了解完劏房,让你发出“在这样的房子里究竟要如何生活啊”的感慨。那么别急,了解完棺材房之后,你会觉得,其实劏房的居住条件还不错。
棺材房,顾名思义,仅仅放得下一张床,人在里面只能躺着。因为在这里面生活,就像睡进了棺材里一样,所以得名为“棺材房”。
棺材房的面积<=4㎡,最小的不过1.4㎡。
人们不断在利用空间这件事上突破我们的想象,当横向空间无法被延申和利用时,房东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纵向空间。于是有了棺材房,然而市场需求居然还不错。
棺材房在市场上的租金约合人民币1600-3200/月。
坐过火车卧铺的人就能轻易想象到棺材房的样子了,把每一张床的四周用隔板分离开,这就是一个居所,大概1.5㎡左右,住在里面的人每晚回家后就像睡进棺材里一样。甚至还不如棺材,因为这里的空间狭小到住客每晚“躺尸”的时候连腿都伸不直。
由于负担不起一个能够站立着生活的空间,于是很多人选择卑躬屈膝的生活在棺材房里。这里绝不能被称之为“家”,因为你在自己家里连站起来的可能都没有。
棺材房,充其量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然而在这样一个逼仄的空间里,你仍旧要摆放所有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于是棺材房里的收纳,也将纵向空间利用的淋漓尽致。
在棺材房里生活的居民们经常自嘲说,自己还没死呢,就已经住在“棺材里”了。
3.
 永远有更甚者来挑战你的想象

看完棺材房之后,是不是觉得空间逼仄但是至少能站立着生活的劏房还不错?
这个只能躺进去和爬出来的棺材房一定挑战着你对住所认知的底线。但是别急,你一定不敢相信,在香港,比棺材房更差的居住环境不甚枚举。
了解完棺材房之后感叹“最差也不过如此了吧”的人,在看完笼屋的介绍之后,说不定会觉得,棺材房也不还不错。
笼屋,最早出现于1950年代,当时是大多移民的临时住所。他的外观和内在,一眼即可看穿。就像名字一样简单透明,笼屋——像笼子一样的屋子。确切来说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笼子。
在我们的认知里,什么生物会生活在笼子里?鸡鸭鹅和兔子这类家禽最多。
你根本不敢想象一个成年人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笼子里,是什么样的状态。
一个床位,用铁丝网包围起来,就成了笼屋。简单粗暴,但是生活在里面,起居十分透明。你说它比监狱强吧,是强些,居住在这里的人,虽然条件差,至少相对自由。你说它比监狱差吧,的确差不少,它连钢筋混泥土的墙都没有。
并且这类笼屋,多数都搭在危楼里。
因为不知道危楼能存活多久,何时塌,何时拆,何时被查处。所以不必花费大多时间和成本搭建什么劏房和棺材房。直接用成本最低,最省时间,也最粗暴的笼屋,就可以了。
请发挥你的想象:要如何在一个70平米的屋子里,安置200多人?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在香港的深水埗,没有什么不可以。
十个三层铁笼,既可容纳200多人了。和棺材房一样,在笼屋里没有站立的可能,只能爬进去,爬出来。不同的是这里的空间完全透明,你看得到,也闻得到四周人的生活。
于是烟味和汗水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就要这样24小时不间断的充斥着居民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是5年,十年,直到他们死去。
住在这里的人群是哪一类呢。一般是新移民和年长者,因为支付不起劏房和棺材房的租金,而被迫选择更差的居住环境。
联合国曾经发文斥责了笼屋这一居住现象,说这是对人类尊严的极端侮辱。
可是这里的住户们却自嘲自己就像孤儿住在笼屋里,根本没有尊严可谈。
然而就是这样毫无尊严的地方,有的人竟然生活了40年。近年来,笼屋的租金也在不断攀升,前几年每月1500元港币的租金已经一跃升至2800港币,近乎翻了一倍。这样依靠援助金生活的笼屋居住者们再一起感受了生活的困境和绝望。
与笼屋同时存在的,还有“天台屋”和“工厦屋”。在楼顶搭建的简易住所就是天台屋了,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而缺点是下雨天就漏水,且夏天异常闷热,冬天异常寒冷。因为没有隔热层和防潮材料,所以建议搭建物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工业和商业大厦里的犄角旮旯也会被偷偷改造成居民住所,这就是工厦屋了,空间也是狭小,租金虽然便宜但是稳定性十分差,居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在担心住所会不会被查处。可能晚上下班回家后,就找不到家了。
香港每一个申请公屋的人都知道,三年时是等待时间最少的,而从申请人数和提供数量来看,可能三年远远不够。
买不起房,租不起正常的房屋,而需求量又远远大于提供量的时候。就导致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深水埗这样的高密度居住区,可以说每一寸空间,都被拿来利用了。不论是屋顶还是地下室,甚至地下管道里,但凡人类有一丝可能存活的地方,都被用来改造成了住所。
你可能很疑惑,香港的房价到底有多贵呢?在大陆,北京的城中村和上海的群租房也没有这么差的居住条件啊。
首先,在香港,一平方米等于九平方尺。那些看起来每平方尺四五万的单价是经不起换算的,算完会发现,每平方米居然高达三四十万。真的远非帝都和魔都可比。
鳞次栉比的CBD与平民窟之间的距离,很小也很大。小的是那些白天衣着光鲜的小白领们下班后可能就要回到空间逼仄的劏房里去居住。大的是有的人却开着豪车回到了自己位于半山的别墅。
这就是香港的贫富差距。在每个城市都有,只是这里灯火辉煌背后的真实,更扎心一些。
我们眼中的香港,是中环的香港,是尖沙咀的香港,是充斥着Dior和Chanel的香港。是全世界拥有LV门店数量最多的香港。
我们以为跑车的轰鸣声和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就是香港的全部了。
我们以为光鲜亮丽的精英和腰缠万贯的大佬就是香港的代表了。
实则不然。
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吃过酸甜苦辣,尝过人生百态的人,才清楚这个城市最本真的模样。
你是不是时常感叹:生活太艰辛?
你是不是经常羡慕:别人的生活就很光鲜轻松?
各位,我们经常错误的判断“别人的生活”和“别的地方的生活”。没有真实体验过的人往往不知道,其实你已经很幸福了。
美国  > 加拿大 > 英国 > 澳大利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
[email protected]
778.654.8488
@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