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的七夕,多少人又借此表达了心中的绵绵爱意,然而,一定有人冷不丁地告诉过你,古代的七夕并不是一个重点关于爱情的节日,至少我们观复博物馆已经在去年的文章中告诉大家,古时七夕除爱情以外的其他活动: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应巧,拜魁星、拜织女,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吃巧果等,名目繁多。
为什么大家比较喜欢将许多的事物与爱情挂钩,大概是觉的在世间爱情是最值得反复歌颂的情感了,尤其是很多忠贞不二的形象,一旦有此头衔,即刻大放光彩。
爱情专一美好没有错,并值得人人向往追求。但是,很多事物,站在今天科学的角度出发,是要给大家的泼一盆冷水的。比如,我们经常借以表达爱情的鸳鸯。
清乾隆  瓷塑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
观复博物馆藏
鸳鸯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中借用最多的形象,它们首先在外表上艳丽标致,其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时也是成双成对的,正可谓是内外兼修,符合大家对爱情的所有期许。所以才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佳句流传。
关于鸳鸯,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鸳指的是雄鸟,鸯指的是雌鸟,现在大家都习惯连读,鸳鸯其实算是一个合成词。
清嘉庆  粉彩开光五伦盘口大瓶
观复博物馆藏
清嘉庆  粉彩开光五伦盘口大瓶(局部)
观复博物馆藏
其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影视表达和工艺作品中,无论雌雄都是羽毛鲜艳靓丽的,这是一个错误,事实上它们雌雄异色。
雄鸳的羽毛很是亮丽,头上还有艳丽的冠,嘴为红色,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醒目。
而雌鸯鸟嘴黑色,灰褐色占据了头部和上体,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长的白色眉纹,虽然不如雄鸳多姿,但整体羽毛亦极独特。
鸳鸯图示
鸳鸯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水鸟,为了躲避严寒,在冬季时他们会成群活动,每年开春后,天气渐暖,大概4月至5月初就到了其繁殖季节,他们逐渐从大的团体分散开来,成对活动,雄鸟和雌鸟在此期间为了物种延续生殖的需要,形影不离,互相追逐嬉戏培养感情,估计正是这一场景给过往的文人墨客留下恩爱的印象。
但实质上雄鸳与雌鸯的相互守护,是鸟类里普遍的看护伴侣行为,即为了防止对方有“出轨”的可能。而至于晋时崔豹《古今注》中:“鸳鸯,······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于死”的说法也不存在。据报道称,早年间吉林省长白山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有成对鸳鸯出现的地区用枪打落一只,结果另一只很快重新找新的对象,根本没有生死成双的概念。
5月初至5月末是鸳鸯的交尾期,在此期间内雄鸟会频频向雌鸟献殷勤,同时炫耀自己美丽的毛色,雌鸟紧随雄鸟,围绕雄鸟周圈,心领神会的雄鸟跟着做出同样的表演,然后伏在雌鸟背上完成交尾。让人想不到的是,交尾期结束后雄鸳似乎就完成了任务,扬长而去,接下来的筑巢、孵卵、养育子女全部由雌鸯独自承担,直到9月份繁殖期结束。
是不是内心有点小失望,但是这在鸟类的世界,不足为奇。出于繁衍的需要,基因的延续,爱情什么的都可以放在一边了。这样看来,还是人比较靠谱。至少对忠贞不二的爱情他们是心生向往的,不然哪来那么多与爱情相关的节日。
往期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