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图时,可能有很多人会打上问号,这是何物?
西汉  错金银豹头承弓器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如果和您说它是一对错金银豹头承弓器,估计大家还是一头雾水,这个如此精美的承弓器如何使用,又该放在何处?
下面为大家一一揭晓它神秘的面纱。
因为名字为承弓器,自然和弓是分不开的,但其实它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承放弩的器物,我们常用一个词“强弓劲弩”,现在也会把“弓弩”作为一个词连用,其实“弓”和“弩”是不同的两个物件。
弓比弩出现的时间要早很多。早期的弓用弹射击,称为弹弓。弹常见石制、泥制或陶制的。后来的弓用箭(矢)射击。弓箭最早出现于远古渔猎时代,是中国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箭杆有竹杆和木杆之分。最初的箭镞(zú箭头)有石制、骨制和角制的,商周时用青铜镞,秦时用铁铤[dìng]铜镞和铁镞,到汉时才完全用铁镞。
弓图示
而关于弓箭的最早使用,说法不一,有传说记载:“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chuí,古代一个巧匠的名字)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是挥,是倕,还是少皞?现在偏向于挥,因为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这应该是有弓箭使用的最早记录。
而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弩的出现应不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兵器在使用。《孙子兵法·作战》中即已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到战国时期弩更是广泛的运用于军事之中,战国中期的弩已经很精致了,并且从战国早期的擘张弩发展到踏张弩。擘张弩,即用臂力开的弩,《孙膑兵法》中称这种弩“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而踏张弩用脚踩踏机括而发箭,力道更为强劲。
弩图示
弩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弓、臂、机。“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而成,形似扁担。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木臂的后部有一个匣,称为“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装有瞄准器,称为“望山”;匣的下面装有“悬刀”(扳机)。发射时,先将箭矢放在矢道上,把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瞄准目标后,一扣扳机,就将箭射出。
弩结构图示
弩虽然射程远,但笨重是它的缺点,所以适合由步兵携带或制成弩车。有利于攻坚、设伏、厄守、突围、相持等战法。
再回头看我们的承弓器,它其实就是配弩战车上的专属物件,作为战车行进时安放弓弩的固定支架。因为一件弓弩有两个渊部,所以承弓器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一般设置在战车的左侧。《左传·宣公十二年》“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鼓’”,反映了战车甲士前主御,左主射,右主击刺的武器配备和分工情况。这点后来考古有所证明。在秦陵一号铜车马上,承弓器的位置就在车中辕偏左,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承弓器也是出自车内左侧前横木附近,也说明战国至秦代“车左”位置是战车上的弩弓手,“车右”则可能主执戈、矛、戟、等类长兵器,驭手御车。
弩放置位置图示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承弓器使用位置图示
最早还疑惑它怎么安装放置,好在有一对出土承弓器后端中空进深的母卯内均残存朽木,说明车上有伸出的木质子卯。
战国  承弓器
山西博物院藏
西汉时期战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承弓器一般都是大人物有象征性的专用品。所以不怪大家疑惑,因为现在生活中承弓器太少见了,又因为作为过往历史的一个物件,出土的也极少,所以即便你去很多博物馆也不见得有这样的藏品。
西汉  错金银豹头承弓器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所藏此对承弓器工艺考究,以错金银豹头做装饰,以豹子的形象隐喻弓弩发射的速度与凶猛之势,不要疑惑古代中国豹子的存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著名字典《说文解字》释豹:“豹,似虎圆文。”《山海经》中有“南山兽多猛豹”。在工艺上亮丽的错金银是从春秋发展起来的,西汉时最为流行。两种金属呈现的不同光泽与花纹使纹饰更为立体精美。
如此稀罕之物,我们将会在8月7日开幕的特展《奇趣动物园》中展出,还不来观复博物馆(北京馆)一睹为快!
往期文章链接:进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