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迎来处罚整顿的至暗时刻。自崔永元曝出演艺圈签订阴阳合同的违法猫腻后,行业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了全社会的舆论焦点。政府、播出平台乃至制作机构连番出击,企图整治混乱局面。
而明星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6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虽然税务局并未下达正式文件,但明星个税将提至42%的消息持续发酵。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等6大制片公司发出《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风气的联合声明》,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声明》中更是明确要求“艺人单集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总片酬(含税)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片酬产生的税费将由演员方承担。而崔永元矛头指向的《手机2》剧组中的演员范冰冰传出“消失”、被调查、被限制出境的消息,其主演的电影《爵迹》《大轰炸》分别撤档、改档,微博停更等一系列反常迹象让传闻甚嚣尘上。
不过电影导演协会在昨日呼吁以更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造成行业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是天价片酬偷税漏税这些公共舆论的热点,更重要的是市场公平问题,诸如票房造假、收视率造假这些混乱现象都值得关注。
去年仙侠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日播放量超过15亿次,让人发出中国人口严重不够用了的调侃,而今年杨幂主演的《扶摇》《谈判官》以超过百亿的点击量跻身近半年剧集播放量排名前两位。网络点击量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重新推送这篇收视率之谜的故事。各大网络平台统计标准不一,数字缺乏第三方监管,动辄百亿的播放量能信几成?
影视行业数据造假问题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中再度成为热点。针对传统票房、收视率造假问题,视频网站播放量真伪,主持人曹可凡提出建立公平客观的数据评价体系,编剧赵冬苓更提议对“刷数据”行为动用刑法处罚。收视率之谜在仙侠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时曾达到最高点,2月15日,新媒体数据监测公司Vlinkage统计显示其网络日播放量超过15亿次,该数据由爱奇艺、腾讯、优酷等8家视频网站公开播放量加总得出,如此量级被戏谑调侃为“中国人口最近几天严重不够用了”。与此同时,央视索福瑞(CSM)52城数据显示其电视收视率达1.4%,实时收视数据提供商酷云数据则显示其关注度不到1%,数据扑朔迷离,孰真孰假?
长期研究收视率的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教授刘燕南分析,得益于互联网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如今内容平台方都具备掌握数据的能力,但问题在于其客观性难以评估。一方面,“网络播放量”概念模糊,且不同视频网站计数标准不统一。“播放量到底统计的是点击人次数还是视频点击的总次数?”刘燕南质疑,有的视频网站默认每分钟计数一次,即一名用户观看30分钟视频被默认为30次点击,更有甚者,有些网站将与剧集相关的片花点击量也算入正片播放量中。不仅如此,对于究竟观看多久算作一次有效“点击”,统计标准也不尽相同,“如果用户一点击就计数,很难排除用户误点的情况,”刘燕南说。另一方面,视频网站数据缺乏第三方监管,造假成本极低,譬如用机器刷点击量的方式极易操作,外界难辨真伪。在她看来,数据客观性的建立亟待第三方平台介入,目前,国外互联网收视测量主要由跨国性的市场调查公司主导,尼尔森、凯度、康姆斯科三足鼎立,而国内尝试第三方互联网收视测量的是央视索福瑞(CSM)与康姆斯科合作的跨屏收视测量(CMAM)项目。
CMAM从2017年1月开始发布热点节目跨屏收视周报,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肖建斌说,除了传统电视端,CMAM目前的互联网测量范围还只局限在电脑端(PC)。康姆斯科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蔡芳解释,CMAM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互联网上如何测量的问题。在电脑端,CMAM将测量分为受众端与内容端两块。受众端采用了按照网民分布的年龄与区域抽样的方式,CMAM的样本总量为60万,在样本的受众端植入监测器后,能够直接监测用户产生的所有播放数据,从而由样本推及整体。同时在内容端,CMAM得到包括爱奇艺、腾讯、优酷等7家主流视频网站许可,在播放器上加码,得到的播放数据可作为辅助参考。蔡芳指出,使用受众端样本监测的方式能够杜绝内容端流量作弊的情况,“样本都是真实的人,所有数据都有真人相匹配,不可能由机器产生,”蔡芳说。第二部分是建立数据标准。在蔡芳看来,互联网上表示节目点击量的指标分为两种,即UV与VV。UV代表观众总人次数,即特定时间内收看节目的不重复观众总规模。而VV为点击视频的总次数,即总播放量,“例如用户第一集看了10分钟,第二天接着看,就会算作2个VV。”但不论是计算UV还是VV,CMAM在计算点击量时,必须在正片开始3秒以上才计作有效点击,排除用户误点的情况。
接下来,CMAM将尝试引入互联网收视时长的概念,与传统直播的收视率建立可比性。而其更大的挑战在于进入不同屏端。“除了PC端,用户在互联网上观看的屏幕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端、互联网电视,每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测量就变得更为复杂,”蔡芳说。
但在第三方广告效果评估机构秒针首席营销官赵洁看来,对广告主而言,互联网节目收视测量的意义正在削弱。一方面,过去传统电视上,广告主无法实现自主测量,因而只能依赖收视率数据评估广告效果。但在互联网上,广告主能够不再依赖媒体提供的播放量数据,而是通过诸如秒针这样的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对自身广告加码,直接监测广告曝光次数。另一方面,赵洁分析,得益于互联网广告的多样性,未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将远离节目内容,节目收视的评估对这部分广告不再重要。“卖广告的本质就是找到用户,”赵洁说,在电视媒体时期,人依附在节目上,因而广告都需要通过判断节目找到背后受众。但在互联网上,找到用户的方式非常多。在她看来,与内容结合的广告更多是出于建立品牌的目的,如果纯粹为了转化销量,“这类广告只需要精准地出现在你的淘宝页面上,目的就达到了,根本无需再依附一档节目,”赵洁说。
(本文原刊于《商业周刊/中文版》2017年3月)
撰文:王忆万  编辑:耿川迪、王越丁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