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书豪还是一位篮球新秀时,尽管他的各项数据表现优异,休斯敦火箭队的专家们还是以"亚洲人不够敏捷"为由放弃了他。后来,他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一道光,点亮了NBA的球场。
火箭队专家的经验判断到底有多荒诞?这么多的思维偏见来自哪里?人类是理性的吗?
50年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对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类是非理性的,背离了经济学家所设计的完美模型,而有违常理的那些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的。丹尼尔·卡尼曼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展现了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亲密合作的精彩过程,揭秘了框架效应、前景理论等重大学术成果的诞生始末。他们二人开启了人类对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认知,并在经济学、医学、法学等众多领域引发了变革风暴。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影响延续至今。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6月新书《思维的发现:关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参与文末留言分享活动,就有机会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哦!
《思维的发现:关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
作者:[美]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定价:58.00元
篮球界的怪咖达里尔·莫雷
2006年,达里尔·莫雷受聘接过火箭队的帅印。他的职责就是鉴别哪些人适合做职业篮球运动员,哪些人不适合。工作中,他主要依赖的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分析,而非篮球专家的直觉。他没有正儿八经地打过球,对于冒充篮球高手和内行这样的事儿也不感兴趣,他在做决策时,信奉的是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法。他做过的最重大的决定,就是关于该招什么样的人进他的球队。
当球迷和业内人士知道休斯敦火箭队请了一个33岁的怪人当球队管家时,除了诧异,有些人甚至还充满了敌意。休斯敦地方广播电台的一些家伙立马给莫雷起了个外号:深蓝(Deep Blue,与IBM公司生产的超级国际象棋电脑同名)。"篮球圈内的人对我有着非常强烈的排斥情绪,"莫雷说,"球队战绩出色时他们闷声不语,可是一旦发现有下滑的迹象,他们就会跳出来。"在他管理球队的10年间,火箭队曾经在NBA的30支球队中取得过排名第三的战绩,前两名是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和达拉斯小牛队。同时,火箭队进入季后赛的次数仅比4支球队少,他们没有错过一次季后赛。
达里尔·莫雷
被剥夺资格的林书豪
莫雷的选人方法是建立模型,比如把单次比赛进球数、抢篮板球得手次数、助攻次数等数据输入系统。在不断优化模型的过程中,莫雷发现,很多时候篮球专家脑海中确定无疑的想法最终被证明是错觉。
比如林书豪,如今全球知名的美籍华人,篮球场上的后卫,201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入选NBA。"他把模型的热情给点燃了,"莫雷说,"数据分析表明,我们应该在第15顺位左右就选择他。"但是基于数据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看法不吻合:专家们看过他打球,普遍认为这个亚洲人运动能力不足。莫雷对模型分析也不敢全信,于是临时掉头而去,放弃了林书豪。
在与林书豪失之交臂一年之后,火箭队开始测算球员在场上突破时头两步的速度,结果发现林书豪的速度是所有被测球员中最快的。林书豪拥有很强的爆发力,而且比起大部分NBA球员,他变向的速度也要快得多。"他的敏捷性令人难以置信,"莫雷说,"可该死的是,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他不够敏捷。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就因为他是个亚洲人吧。"
林书豪
出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人们在评判他人时会只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而对之前未曾发现的东西反应迟缓。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当纽约尼克斯队的所有球员都有伤在身时,教练终于让林书豪上场了。他的登场像一道光,点亮了麦迪逊花园广场的上空。那个时候,尼克斯队正打算和林书豪解约,林书豪也已经准备一旦解约就彻底退出篮球圈。问题就是这么严重:仅仅因为专家断定他不属于这个圈子,所以像他这样一个优秀的NBA球员就差点儿连正经在NBA打一场球的资格都被剥夺了。这样的林书豪还有多少个?
"以名取人",专家也会犯错
莫雷的还有一次失误是在2007年的选秀中,模型筛选挑中了马克·加索尔。加索尔当时22岁,身高2.16米,是欧洲球队里的中锋。结果有球探拍到了他赤裸上身的样子,照片中的他又矮又胖,长着一张娃娃脸和一对女人才有的丰满的胸。火箭队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大胸男。人们口中总是说着大胸男如何如何。"那一年是我头一次负责选秀,不敢太冒险。"莫雷说。
人们对马克·加索尔身体特征的嘲讽影响了莫雷,他也不相信模型选出的这个人能够成为明日之星。于是,他没有和其他人争辩,眼睁睁地看着加索尔在第48顺位时被孟菲斯灰熊队选走。在选秀第48顺位选中一个日后的全明星球员的概率不及百分之一,甚至连选中一个合格的替补球员的可能性都很低,但如今的事实已经证明,马克·加索尔是一个例外。(在2012年和2015年,加索尔两度当选全明星球员,而且,据火箭队的估计,他是过去10年间整个NBA选秀中仅次于凯文·杜兰特和布雷克·格里芬的最佳新秀。)贴在马克·加索尔身上的标签影响了人们对他的判断,导致大家"以名取人"。"自那以后我就订了个新规矩,"莫雷说,"不许给任何人起外号。"
马克·加索尔
人类的思维偏误无处不在,莫雷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球探在看球员打球时,很容易形成瞬时印象,继而按照这个印象去寻找证据。他听人说过,这种情况叫"证实性偏见"。人们总是不乐意看到那些他们不想看见的东西,而迫切希望看到他们乐于看见的。
莫雷说:"证实性偏见深藏于思维中,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球探有可能对某个球员形成某种看法,接着就会梳理证据以验证这个看法。"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思维模式,"莫雷说,"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它的摆布: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你怎么看他都不顺眼;如果你喜欢某个人,那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你看上这个球员时,会把他和某个天才相提并论;你瞧不上他时,只会把他和某个草包放在一起比。"
不管别人在选拔业余球员时带着什么样的偏见,莫雷都会留意观察,因为他总是在试图验证这些偏见。每当评判者——包括莫雷本人——对那些能让他们回想起年轻时的自己的球员心存偏爱时,这种心理就会表现得尤为明显。莫雷说:"我打球的岁月和现在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但是我依然喜欢那些会在比赛中犯规、喷垃圾话甚至打人的家伙,比如比尔·兰比尔那种类型的,因为当年我就是那个样子。"当你遇到和自己相像的某个人时,你自会找出喜欢他的理由。
诺奖得主揭秘人类思维的秘密
职业体育领域——也包括其他领域——在决策制定环节出现的这种变化,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与人们在面临不确定状况时思维是如何运作的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曾艰难而缓慢地渗透进我们的文化,但如今它就像空气一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认识到,当我们任由自己妄做评判时,所有人,甚至整个行业,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篮球专家要么没能看出林书豪的潜质,要么仅因为一张照片就忽略了马克·加索尔的能力。凡此种种,皆有原因。"就像身在水中的鱼儿,除非有人告诉它,否则它浑然不知水的存在。"在谈及人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知时,莫雷这样说。关于这个问题,碰巧还真有人研究过。
如果医生说有10%的风险你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你就不太可能去做这个手术,但如果医生告诉你,你有90%的机会可以活下来,你就会做这个手术。这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研究,他们认为人们并不是在事情之间做选择,而是在对事情的描述之间做选择。
送书福利
想要立即获得本书?那就快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前去购买!
在本条推送下留言,谈一谈你对思维偏见的看法,更有机会获得我们免费送出的《思维的发现》哦!活动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2日中午12点,一共5本,快来加入我们的留言互动吧!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