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点击标题「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可快速关注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钢琴门外汉,从没有学过弹琴。但太太是钢琴导师,所以觉得自己不能对钢琴一窍不通啊。前些日子,花了数小时在APP上学习,又从网上把钢琴的历史略读一番,总算懂得些皮毛,以下纯粹轻松分享感想。
结婚前,曾答应送一台演奏级的三角钢琴给她,但奈何家居条件不允许。女儿出生后,她又无暇弹奏,便把此事搁下来。最近女儿上学了,她又重拾对钢琴的热情,我便下定决心买琴,目标是160cm或以下的Baby Grand或直身琴。为此走遍了大小琴行,期间发现,香港、台湾的买琴者,未必感兴趣了解一下钢琴品牌的历史、特性以及产地来源等等,大概是深受惯性说法影响,也懒得思考。
数十年前,日本钢琴品牌以廉价的定位跟欧洲琴一争天下,而亚洲地区能负担欧洲品牌的买家不多,最终日本琴席卷了港、台等地,成为了新兴市场的领头者。但是,由于日制的琴音普遍与欧制有不少差别,总有不少考虑要点,但我的意思不是简单的优劣之分,琴音有差别,不是指孰优孰劣的问题,始终品味人言人殊,不是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谈好不好吃的问题。
既然奏琴者所是习的是欧洲乐曲,那选用欧洲音色的钢琴应是理所当然,至少我这门外汉所想如是。然而,人云亦云的人终归是大多数,曾在YouTube上看到一位表演者的片段,有些留言竟说片中那部Yamaha的声色比他用的琴好,但表演者用的其实是Steinway & Sons,想必留言者向来已有误解。
既然决定要买琴,便先到了全港最大型的琴行溜跶溜跶。该琴行现时代理品牌十二种,包括钢琴界的法拉利—有160年来享负盛名的Steinway & Sons钢琴,它在1853年诞生,就是史坦威(Henry Engelhard Steinway)和儿子们,从德意志联邦移居至美国纽约曼哈顿之后几年制成。不过,许多介绍说他是德国人,但德意志联邦在1871年才正式立国,Henry为了回避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两年后抵达美国生活,严格而言没所谓“德国人”这回事。
时至今日,不论说他是德国人好、美国人也好,都可把Steinway & Sons看成是一国之宝,而世界各地的大学和九成的演奏家也是用它作表演,香港各所大专的音乐学系也不例外。可是,它的价格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即使是最低型号的110也要二十余万港元,况且太太一直弹的是山叶Yamaha的U3,琴身高度为131cm,总不能买比原来更小的回来,而那台U3是她母亲所送伴随成长的礼物,更成为了嫁妆,人琴之间的感情匪浅,不能轻易替代。(前阵子才知道,一般来说,许多钢琴是用它的高度作为型号的,日本琴是少数例外,U是指upright,U3是三号直身琴,U1是入门、目前有U1、U3、U5等。)
后来,自知无论如何也买不起全新130或以上的Steinway,便往二手琴行逛逛,最终在观塘试过一台有九十多年历史的史坦威直身琴,我本来就很喜爱收藏古董,心里把它放在家中,应会增添不少兴味,况且它的音色仍然很美,这是我所见的亚洲琴不能企及的。于是,我跟琴行老板商量,若然买下它的话,再换上原厂的琴弦和琴锤,便如何如何。然而,当我满心欢喜地把这事告诉太太,她却表示接受不了跟这部“老人家”共舞,最终仍不得不放弃,连一曲也没有试奏过,我只能跟它擦身而过。
除了Steinway & Sons,琴行还代理了它的近亲,即是由Steinway & Sons设计,在亚洲地区生产的中档钢琴,包括由1992年起,Steinway 把设计授予河合(Kawai Musical Instrument Mfg. Co., Ltd)制造的Boston,除了UP-118S 是在印尼厂生产外,其余型号都是在日本的河合琴厂制作。
Boston的定位,是给“who were not yet ready for a Steinway”,却又想享受美好音色的用家,但它毕竟不是Steinway,我在T的九龙湾分店试过UP132PE的型号,发现其音色比Yamaha的U5美不少,价钱也不是相差太远,如果是首次买琴,我也会考虑把它买下来,但它与U3之间的鸿沟只是一河之距,而非相隔千里,因此久久不能下定决心把它买下。它虽然是名师设计,声音强大而不刺耳,但依然摆脱不了日本琴的音色,于我而言,它更像日本琴多于欧洲琴,但它的好处是厂方保证当将来欲升级至Steinway 时,它和其他史坦威家族的成员一样,可以完全抵数以换一台真正的Steinway & Sons,这可以为奏琴者建立美好的愿景。
Essex是琴行代理的另一位史坦威家族成员,它也是由Steinway 设计,原本交由韩国的英昌(Young Chang Co., Ltd)生产的,但近年已转移至全球生产量最高并位于中国的珠江钢琴手上。香港、台湾总有些人一看是中国生产的钢琴,便心生厌恶感,但是在全球化下,不少钢琴或局部或全部的组件都交到中国生产,若数台湾人最喜爱的Yamaha,亦在十年前关闭了台湾的生产线,移师到中国大陆,而且在素质方面,印尼或中国制的大琴厂比台湾的还要好,至少他们是为大品牌代工,就此引进了不少技术,倒是台湾琴厂一直没有跟欧洲品牌合作的经验。中国生产的钢琴大抵分为四类,分别是:代工(河合、山叶等)、自行研发(长江、海伦等)、中国收购外国牌品(或继承,或吸收技术的、或单纯买了名字回来)假琴(尤其是随便改了德文名字的,不少家长也会中招,误以为是真正的欧洲琴)
所谓代工一如苹果手机生产,总公司比任何人更注品质监控,若是不达水平,他们定必会严正处理,以保其百年声誉,所以才令买家放心,但钢琴仍有别于电子产品,钢琴是有个性的,每一台也有它的性格,手工的制作水平仍然是关键。
所以,在中国年量产数十万台的钢琴,自然比不上欧洲年产不过一万台那么精细,耐用性也要经年月考验才知道。当然,它的卖点已反映在价格之上,Essex入门版三角琴EGP-155,尺寸颇为适合,官方建议价不过是十余万港元,比起任何一台欧洲制135cm直身琴还要稍平一点,实在非常吸引,它和Boston一样,也在琴弦上沿用了低张力的特色(lower tension scale),在这点上,是颇有Steinway的影子。
不过,它的直身琴只有123cm高,也比现时用的131cm矮,而三角琴的音色比起欧洲的直身琴也颇有不如,故Essex也不在考虑之列。除非决定在十年内升级至Steinway & Sons,到时可用家族成员原价再补,否则Steinway家族成员的整体水平也不算极之吸引。
最后,琴行也代理LangLang Piano,这也是史坦威家族成员所制,更是史坦威首次以亚洲钢琴家命名的品牌,它完全是为了讨好中国客户而生产的钢琴,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琴市场,而郎朗钢琴也是跟Essex一样由珠江钢琴生产的(珠江钢琴也有自家品牌,改了个颇颇美的名字,叫Pearl River)。可是,一方面我们不是郎朗的铁粉,另一方面,郎朗大多数时间还是用真正的Steinway & Sons演奏,不是用LangLang Piano,更何况它只有123CM高的直身琴,我怎样也提不起兴趣去试。
谈到Steinway,不可不知还有一名为Grotrian Steinweg的品牌,香港由P琴行代理。早前我们仨去了P的选琴中心试奏,太太也甚为喜欢Grotrian的音色,此琴的历史比起Steinway & Sons更还要悠久。Grotrian本名为Grotrian Steinweg ,当施坦威父子去美国发展时,Heinrich Steinweg的儿子C.F. Theodor Steinweg与友人Friedrich Grotrian创立的,当父亲的美国事业有成,儿子便卖掉股份与拍挡,加入了美国的STEINWAY & Sons ,为使令美国人更易记住,他们把德文的Steinweg改为英文的STEINWAY。
后来,两间公司为了争夺Steinway 的名字打了多年的官司,结果是Grotrian在德国可用Steinweg 之名,而海外则用Grotrian的名义。2015年,此百年老店获香港的P琴行入股,更成为大股东,目前分为C, S,W系列,前者在德国的Braunschweig生产,一部直身的高身琴也要数十万,后者在中国武汉生产,只售数万元,但在香港只有欧洲制造的,我们也认为比起大部分德国琴也要优胜,太太也很喜欢,女儿更玩得不亦乐乎!因此,Grotrian也列入我们的候选名单之上,只是价格实在有点高,也我们超过了我们的预算。
故此,我也只好往其他的欧洲品牌上琢磨琢磨。最后,也意外地寻得数台心仪的钢琴。
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
是一个服务于新移民以及多伦多西区本地生活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发布关于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密西沙加,奥克维尔,米尔顿,伯林顿)的最新最快的本地资讯。请点击标题下“多伦多地区那些事儿”关注我们,引用本号稿件必须经过允许,并醒目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每天等着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