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吭哧吭哧的在教室里和书山学海作斗争,将十几岁的宝贵青春全部献给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王后雄和中考高考的的时候,是不是也羡慕过传说中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美国孩子,听说他们是“快乐学习”,学习压力比我们小很多。
美国学生真的学习压力不大,比我们轻松很多吗?
在留学生版的知乎“CollegeWiki”里面,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和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很多美国孩子的学习压力都并不小。
同一个世界
同样的苦逼
@CollegeWiki用户 白桃Oolong

原回答如下:
压力还是很大的。
虽然我只在美国念了本科,但也听美高熬过来的姐妹声泪俱下的讲过她压力巨大的中学时光。
图源:giphy
首先美高的上学时间是比较短的。我在国内高中是朝七晚十,美高则一般是早八到下午三点。听上去好像少了四个小时,但其实浓缩就是精华......
三点下课了就可以回家睡觉了吗?想的太天真了。三点半就要去集合参加课外活动了,棒球课足球队篮球队辩论队唱诗班烹饪班等等等等上完一个去另一个。每次上完回家都精疲力尽。
到了招生季和考试季,要准备选校,写文书,考sat act 托福,找人写推荐信,和梦校套磁,时间更是紧迫。
压力也更大了。平时作业都算进了期末成绩,所以平时也不能水,每次作业考试都还要用心准备。
国外留学,还有很多生活琐事要处理,银行转账。买保险,交学费,办签证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压在一个高中生的身上,怎么能不觉得压力大呢。
如果你问我本科压力大不大,我只会反问excuse me?还有比学新闻更惨的吗,跑采访写稿子拍视频拍照片还要背新闻史新闻法等等。
一句话概括,同一个世界,同样的苦逼,大家都压力大到爆棚。
阶级和关系
决定了一切
知乎用户O编
原回答如下:
图源:知乎
你的肤色你爹是谁。
1.
我高中最好的姐们的爸爸和小布什是耶鲁的同学。 他就抱怨,那小子正常渠道根本来不了耶鲁。 作业出钱找人代写,考试能过就行。 平时就典型花花公子。
据说为了能让耶鲁录取他,布什他爷爷(老布什他爹)专门给耶鲁捐了一个楼, 外加上几代人都是耶鲁校友,才塞进去的。
结果他成了美国总统,而成绩A,B的我只开了个小公司。 (当然,他只是抱怨,他的公司很成功,闺女--我姐们,后来去了Wellsley, 现在是一名极地海洋生物学博士,并回校任教)。
2.
如果你是亚裔男,在美国所有的学校录取里你基本都是概率最低的。这个亚裔包括东亚裔和印度裔。 
前几年一印度小哥考医学院怎么都考不进去, 于是这哥们把头发一剃,利用自己黑加入学校的黑人俱乐部冒充黑人,结果各大医学院纷纷伸出橄榄枝(成绩什么的都没变)。
这哥们最后拒了所有的录取(如果去违反美国联邦法,规定必须有至少1/16可证明血统才能声称自己是某族裔),去读了MBA。 还写了一本书 叫几乎是黑人 (almost black)
图源:知乎
3.
你成绩多好比不上你推荐信多好。 我高中最好哥们读Prelaw, 推荐信是 John Kerry (美国前国务卿,前参议员)写的,发出去就没不录取的学校。。。 比比其他亚洲孩子成绩比他好,推荐信基本是老师写的来差距很明显的。
另,在美国推荐信也是看你和系统有多紧密地重要敲门砖。 (例如我在联邦执法系统,那么我对执法系统的推荐信的分量就远重于非执法系统的同级推荐信)
总结:美国系统下,如果你家有钱能捐楼,还有特定目标学校校友身份, 你只要开心玩,然后顶着一堆头衔找人写推荐信就可以轻松入学。
如果你是某些特定天使族或者神族,只要能来事,有个差不多成绩也可以不用拼命。
如果你是亚裔中产,爹妈不认识几个人,推荐信只能让老师写。 那么你需要玩命比别人多考140-560分(100分试卷要多考6-25分)你才有和别人相等的机会。
就这样 :-)
压力来源于全面的考核
在“CollegeWiki”该问题的回答下,很多人也指出,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是全方面多层次的,除了刷题之外,美国小孩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同样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CollegeWiki用户 Kellyyyyy
原回答如下:
那肯定辛苦哇,压力不比国内的孩子小。
我妹来美国念的高中,学校课业多,又要应付sat等各种升学考试,感觉那时候她每天都在熬夜。
虽然下午很早就放学了,但学校的活动是真的多。又是啦啦队又是学舞蹈的,每周还要学画画……每天回到宿舍也很晚了,才有空开始玩儿命写作业。
很多人觉得美国小孩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有恨不得很多技之长。
但其实也只是考核的方面更全面罢了。
考大学的时候不光比拼学业成绩,还要看你有没有leadership的经历,你的社团活动,你有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有没有志愿者的经历……其实都完成起来也是蛮累的。
@CollegeWiki用户 Sasa:

美国的孩子压力大不大,大!
中国的孩子压力大不大,大!
但从身边的例子来讲,两国的孩子压力都大,但两种压力是不一样的。
绝大多数中国的孩子从小便被告知,“上不了好中国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没考上好大学或没考上大学,你的人生基本等同于废了”。
于是,学区房、课外补习班、“兴趣”班,恨不得从孩子记事起就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最终都服务于一个目的:那就是上好学校、甭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上了好学校才能做人上人,从而才能改变目前的阶级。
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考试、排名,补课...源源不断。
不否认,在国外也会有很多底层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就美国来讲,精英教育让他们的阶级划分的很明显。
申请大学,如果想提高竞争力,除了平时成绩好(SAT、ACT、SAT2、AP等)学习内容,你还要有社会实践、去做义工,有科研试验,会一样乐器和体育运动也是加分项。你的发展是多样的,不是只有学习好一条线。
这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要样样好,样样拔尖。
身边有很多华裔家庭,孩子在学校接受美式教育,回到家中国的文化历史、包括中文也都不能落下,很多孩子都是中英文不仅不在话下,唐诗宋词也是脱口而出。
想想看,如果平时不是爸妈在家里教,孩子努力学,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总而言之,美国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学的轻轻松松。即便是有个好爹,也要付出努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家境贫寒的孩子,去一个好学校,扩展人脉,是跻身上流社会的必经之路。
由于学校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很多美国孩子的学习压力来源于要学习非常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也不失为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吧。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作者:阿噗
-END-
- 往期精彩点击回顾 -
- 好看的人都在这里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