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标题里说的事,是前几天收到的一姐妹给我出的道超纲题的浓缩版。

完整事件是这样的——
后来她又补充说,我苦恼孩子“放不下”,更苦恼的是,如果孩子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我应该怎么做?
1
很多姐妹在留言里声讨C妈,替这个姐妹抱不平。
不过大伙有没有想过,假如C妈是我的读者,她来和我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说呢?
我猜可能会是这样——
黛西,我儿子的性格比较腼腆温和,在外面受委屈了也不敢作声,怎么引导呢?
比如有一次,我带他在小广场上玩,两个不认识的男孩莫名其妙冲他骂,我在旁边听到,骂的好像是什么“小破车!小破车!”。

儿子不敢回击,自己默默站在那里难受,生闷气。
我一个没忍住上去就说,“你们再说,再说一句打你嘴!”
事后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太冲动了,但你能想象当时那个场景吗?真的很难冷静!
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怎么让儿子保护自己呢?
所以,咱们这个姐妹撒谎了吗?
没有。
C妈撒谎了吗?
也没有。
但这两个故事版本完全不同,听上去两边都很委屈,为啥呢?
我想很可能是因为,这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误会。
你儿子跟着喊“小破车”,C妈理解成了他在骂她的孩子。
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理直气壮地强调,“你家孩子骂我家孩子”。
一个妈妈听到自己孩子被骂,多么激动也不奇怪,如果她知道只是在“侮辱”滑板车,应该不至于是那种反应。
但现在说是误会,已经晚了。
事情都过去大半年了,你不可能在小广场上蹲点C妈,把这个事重新说叨说叨。
更重要的是,娃可以从这件事学到什么呢?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做才能不让咱们孩子委屈呢?
2
时间倒流回半年前的小广场上。
你和朋友在说话,远处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你心里一紧,是不是谁打他了?谁推他了?我得过去替他撑腰!
刚一过去,就被C妈劈头盖脸一通斥责。
你的气场顿时矮了一截。
C妈在发火,娃在崩溃,娃的嘴里什么话也套不出来。
于是你就安慰了娃一下,带着娃离开了。
等!
咱就是说,你真的一点都不奇怪,自己孩子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委屈吗?
万一的万一,他被C妈打了一巴掌呢?
假如全部事实就是C妈说的,那么哭的孩子也应该是C吧?怎么可能你家娃骂了别人,自己还扯着嗓子哭?
按理说,从娃这里问不出来,完全可以去问问C妈,或者问问A也行。
你没这么做,因为被C妈一通吼,你的潜意识里觉得,我们理亏,不好意思去面对C妈。
所以我特别想和你说,咱们一定要对自家娃有个“基准评价”,知道啥样的事他们可能会做,啥样的事他们不太可能干出来,而不是别人说啥就相信啥。
如果有人跑来告诉我,饼饼骂了他们家孩子,而饼饼在一边嚎啕大哭,我一定不会对饼饼三连问,“你骂人家什么了”,“你为啥骂人家”,“你从哪学的骂人”。
我可能会和对方说:
听你这么说,我真的非常非常震惊,因为根据我这个亲妈对饼饼的了解,她从不骂人。
麻烦你和我具体说说她对你家孩子说了什么,也许中间有误会。
如果真的骂了,那么我们应该去和孩子道歉,而且我必须搞清楚,她和谁学的骂人,毕竟在我们肯定学不到这个“技能”。
如果她没有骂,是个误会,那么误会她的人应该向她道歉因为很明显,她因此受委屈了。
对方一定迫不及待地会把“骂人事件”一五一十说给你听。
如果事发时候旁边有人,我也会尽量把他们叫来,听听目睹了事件的旁观者,说的又是什么版本。
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说出来交叉验证一下,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3
再说说“大半年了还放不下”这件事。
看了你的描述,我很理解他为什么咽不下这口气,反反复复揭自己的伤疤,要“报仇雪恨”。
因为自始至终,没有人真正看到了他的委屈。
你觉得他委屈的是那句“打你嘴”吗?
你都没仔细听人家说话啊!

人家说的是,“她说谎”。
那个阿姨说他骂人,但他根本没骂人,他骂的是车。
没错,车是人的,骂车也不好,但不好意思,这是两码事儿,没骂人就是没骂人!
这就好比我说,“李先生一气之下砸烂了店”,你不能转脸就说成,“李先生一气之下砸烂了店主”,反正店也是店主的,差不多。
不带这么四舍五入的!
经过咱们前面一捋,得出的结论是,“这里面可能有误会”。
但几岁的娃不能自己捋出来,他们没法从对方角度看问题。
单从你儿子的角度看,这不是就是说谎么!
他真正委屈的是,我被冤枉了,没有人相信我。
“冤枉”这个感觉对他来说很陌生,他可能表达不出来,所以只好一直强调“她说谎”。
4
留言里很多姐妹给你出主意,很多都提到了一点,接纳情绪。
我真是挺感动的,都是亲姐妹。
娃之所以反反复复提,因为他的话说从来没被“接住”,一直在半空中吊着。
人家在那生气呢,你非让他“多想想高兴的事”,这样就不叫“接住”了话。
怎么接呢?
比如很简单一句,这么长时间了,还想着呢,看来你真是好生气好生气啊!”,就接住了。
让他知道生气是被允许的,被理解的,也就是大伙和你说的“接纳情绪”。
你这么说,儿子一定会说,对,我太生气了,她说谎!
“说谎”这个词一出来,就更好办了。
你说那个阿姨说谎,可以具体和妈妈说说吗?她怎么说谎的?真相是什么?
孩子憋了半年,大概率会和你打开话匣子,苦水全倒出来。
那个坏阿姨说我骂人,我没有骂人,我说的是“小破车”,我是跟着A喊的,我没有骂人!
现在是时候补上欠他的那一份理解了
啊,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你是觉得自己被冤枉了!难怪你当时那么委屈地哭!
被冤枉真的很难受,妈妈也被冤枉过,(此处可以插入一个你经历的故事)。
你知道吗,“冤枉人”也分不同情况,有些人是故意冤枉人,有些人是无意中冤枉了人。
如果娃能听进去,可以和娃讨论讨论,那个阿姨更可能属于哪种情况。
咱们和那个阿姨无冤无仇的,小广场上第一次见,她有必要故意冤枉咱们吗?好像没有。
所以很大可能是,她无意中冤枉了咱们,因为这之间有误会。
你们说的是车,但她没有听到前面的对话,她只听见你冲她儿子喊“小破车”,还以为你在骂她的孩子,所以那么激动。
人都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了,但看到的听到的经常很片面,不是全部事实。
误会、偏见就是这么来的。
5
最后再说说“打嘴”这件事。
你和娃说,“那个阿姨太过分了,怎么能打孩子嘴呢”,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点评也太轻描淡写了。
这不是“过分”,而是绝对不允许。
“你再xxxx,我就打你”,这种话叫做威胁。
类似的还有,“如果你告诉父母,我就xxxx”,这也是威胁。
无论任何情况下,无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威胁恐吓你。
说别人的车是“小破车”,这是咱们做的不对,应该和别人道歉,这是一码事。
别人威胁恐吓你,这又是另一码事。
即便咱们有错在先,哪怕是比这更严重的错,也不构成别人威胁你的理由。
小孩威胁小孩是不允许的,大人威胁小孩是以强凌弱,绝对不允许。
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父母和老师,我们保护你。
最后总结下,通过这个风波,娃至少可以学到三件重要的事:
1. 沟通可以化解误会。
2.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3. 没有人被允许威胁恐吓我。
现在是不是有点盼着娃重提这事儿了。
黛西
姐妹们,微信大改版,只有⭐️星标公号才能收到图文并茂的推送,不然就是个没有灵魂的小图。
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黛西有动力再写三十年,请点几下,⭐️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 黛西好物推荐
📍📖 你可能还喜欢读
不开打赏,喜欢请点赞+在看+转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