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爱情与灵药》剧照
9月轮值嘉宾张悦然推荐书目
《纵横交错的世界》
【英】阿莉·史密斯
,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部小说像糖衣胶囊,甜蜜和光滑的表皮裹着苦涩的内核,好笑又悲伤。一个走进别人家的房间再也不肯出来的男人,以缺席的方式导演了一出卡夫卡式的的荒诞剧,并使它成为格林威治全民的一次狂欢,一个节日,人们纷纷致敬孤独,庆祝无意义。但它当然并非无意义,——这个男人凭借一己之力破坏了时间的秩序,让过去,现在和未来交融汇聚。小说分为四个章节,从四个人物的视角进入这一事件,同时展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有一种隐疾,虽然那些隐疾本身没什么新鲜,但作者的克制使他们的痛苦很有尊严。
阿莉·史密斯也许是当代叙事效率最高的作家之一,只花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叙述完了故事,其他篇幅都在讲段子、说笑话。
孙若茜、贝小戎推荐书目
《烟火漫卷》
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
迟子建再一次将小说聚焦在了哈尔滨,这座在她离开大兴安岭后,生活了三十年的城市。此前,她的小说《伪满洲国》《白雪乌鸦》《晚安玫瑰》等等一系列作品已经逐渐和哈尔滨发生关联,但用她自己的话说,要对一座城市进行完整的文学表达,“可能那时候时机不到、火候不到”,只有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作家发现自己的素材足够积淀,可以驾驭这个题材起飞的时候,才能比较完整地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对她而言,《烟火漫卷》正是这样的呈现。
书中所写的,就是在哈尔滨这座经历了各种文化、历史交融,自然和现代碰撞的城市里,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的生活,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伤痛,他们在寻找,也被寻找,然后相遇。



《文化失忆》
【澳】克莱夫·詹姆斯,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生于澳大利亚、在英国求学的克莱夫·詹姆斯希望写一部书,帮助年轻人了解20世纪,让他们获取对20世纪的记忆。“在20世纪,人文主义无处可觅……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存留,必须后继有人。这些继承者必须拥有记忆。人文主义是具体而自由的,在意一切创造冲动下产生的优秀作品。”
克莱夫·詹姆斯说他这本书酝酿了四十年,写了三年,中文版厚达779页。按名人姓氏的字母顺序,依次写到了阿赫马托娃、博尔赫斯、加缪、(音乐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菲茨杰拉德、弗洛伊德、卡夫卡、普鲁斯特、里尔克、茨威格、撒切尔夫人等106位文艺和政治人物。他想“同时写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写几次大灾难中这些领域所发生的事情”。
每个人物词条并不是标准的人物传记,詹姆斯经常借助这些人物的某句话来讨论很多他关心的问题,关于菲茨杰拉德的11页攻击了海明威(空洞、矫饰),讨论了艺术天才的独特性(天分是教不来的)。称赞了海涅的彬彬有礼之后,开始谴责如今粉丝们的粗鲁。对每个人的描述都很有想法、很有趣,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令人难忘的语录。他说“菲茨杰拉德猜到了一心想成为名流必定落得什么下场:游泳池的一具死尸。”诺曼·梅勒有时会粗制滥造,“如果没有灵感,他只能等;在等待时他会说各种蠢话,做各种蠢事。但他永远不会等太久。”

《经历诗歌的人》
【法】安德烈·维尔泰,上海文化出版社

从兰波、魏尔伦、聂鲁达,到波德莱尔、夏尔、阿波利奈尔,作者勾勒出数十位现当代著名诗人的群像。全书有大量描绘诗人的街头画像、速写肖像,附以简短有力的小传,“诗歌诉说真实,但给予真实更广阔的空间和异常的强度。它融合有形与无形,联结隐秘的情感与共同的梦想。 它是生者的深情歌唱。”
袁筱一在序言中说:“画传为我们呈现了十九张苦难、不失疯狂的脸,然而在这十九张苦难的脸上,却无一例外地,都有一双清澈而理智的眼睛。这都是经历过苦难,获得重生的眼睛。”

《拉康传》
【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拉康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齐泽克经常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全球资本主义中的种种文化社会现象。他指出,拉康说要欢迎异域的、不熟悉的东西,而不只是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他人身上。要尊敬差异和独特性。

这本详实的拉康传记说,拉康建构的精神分析理论在理论方面是独创的,他质疑西方传统占支配性地位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观点,力图让我们接触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怪异。他从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吸收了妄想症批评这一概念,也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索绪尔的语言学、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海德格尔关于物和空的思考、数学和拓扑学理论。卢迪内斯库说,拉康的学说继承了弗洛伊德试图把人性从宗教、迷梦和玄思的宇宙中拯救出来的努力,挽救弗洛伊德革命的精神在后奥斯维辛的现代社会中被压抑、模糊和稀释的命运。

《文明:文化、野心,

 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中信出版社
英国知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凭借考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广博学识,将文明划分为9大环境类型、17种生存实境,将人类放回最初面对自然挑战的情境之中,探索文明的可能性: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与自然博弈,如何改造环境、适应环境或遭环境反噬?
在北极的冰上和冻原,在沙漠、草原、森林、河谷、高地、小岛,到处都有文明。比如小岛文明有夏威夷、复活节岛、阿留申群岛、马尔代夫、马尔他、克里特和威尼斯。
近代以前出现沿海文明的只限于腓尼基人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地区,以及亚洲靠海的地区,具体说来有印度人、荷兰人、福建人、日本人、阿拉伯人和希腊人。
“不论我们多么凶猛野蛮地对待环境,它仍旧有能力反扑。我们把生态链中的环节斩断了,自己却仍在这锁链之中。人类认为自己在地球上是万物之灵。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这个世界,也许会看出有其他物种要竞争这个最高地位:植物会在我们绝迹之后续存,微生物会引发灭绝人类的瘟疫。为了做到客观,我们可以将立场对调,从非人类的观点看事情。”



《树木之歌》
【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商务印书馆
《看不见的森林》作者的另一部博物学力作;以空间为坐标,通过十二种不同的生境,描绘十二种样态的树与周边万物复杂关系的古老生命之歌,通过记录树木以及回荡在树木上的声音,讲述树木与人类居住社区的故事。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会谈及一种树木的歌声,精雕细刻了12棵树的命运,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形成声音的故事,以及我们生理、情感以及智力对此的反馈。倾听树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剖析我们人类自己的本性,并理解生活在一个经历着深刻生态变化的世界中意味着什么。

《立马上菜》
【美】M.F.K.费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这本1937年出版的美食散文集中,费雪纵论古埃及人的美食、希腊人的暗黑料理、罗马人配催吐剂的奢华宴会。诗人奥登说:“费雪太太在写作与烹饪这两方面都颇具天赋。事实上,我想不出当代能有写一手更漂亮文章的美国人……费雪太太是人类境遇的观察者,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她一定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她在很多地方生活过,包括阿尔萨斯、第戎、瑞士、意大利和墨西哥,在那儿她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农夫,也有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她曾在旅馆里住过,也租住过公寓和房屋。她懂得贫困与相对富足的滋味。”
有人问他为什么写食物而不是权力斗争、安全和爱情?她说:“我们对食物、安全和爱的需求是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只想其中一个而不涉及其他两个。”
她表示不愿邀请那种刚堕入情网、尚处于狂热阶段的恋人来家中赴宴,“给热恋期的情人端上好吃的,简直就是浪费”。



END
日常主持:贝小戎、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顾问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董强(翻译家) 

甘阳(清华大学教授)
李敬泽(作家) 

苗炜(作家)
孙甘露(作家) 

舒可文(策展人)
唐克扬(哈佛大学博士)

汪民安(清华大学教授)

尹吉男(艺术史学家) 

张悦然(作家)
往期精彩回顾

3月,哪些书最值得读/《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

读完这些书,4月就圆满了/《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


⬆️  扫描二维码,关注「贝书单」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下单
「最美三星堆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