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朗读者》剧照
7月轮值主持董强推荐书目

《怪诞故事集》
(波兰)奥尔加 · 托卡尔丘克,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知道,推荐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没什么创意,甚至有躲到“硬通货”后面之嫌……于我,推荐这本书,是希望对“怪诞文学”加以重视。我们的批评家们已习惯于一种观念:文学家的伟大,在于博大、深刻,表现人类痛苦,关注人类命运,等等。一旦不符合标准的作家获文学殊荣,便有一片“冷门”之声。事实上,文学有根本的东西,就是想象力,以及创作上的自由,包括内容、手法,等等。怪诞文学是文学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今天,在人们几乎视科学发展、高科技为人类唯一出路的时代,怪诞文学,以及这种文学所意味的“万物有灵”,人与世界的“身”与“心”的关系,等等,使文学还能继续保持它的能量和意义,因为它捍卫着个体最后的阵地:想象的自由。这部小说集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有多维度的穿梭,有着“关税员卢梭”的稚拙和爱伦·坡的奇幻。
贝小戎、孙若茜推荐书目
《陈映真小说全集》
理想国|九州出版社
台湾作家陈映真2016年在北京去世时,有人说,一个时代结束了。他是“最后的乌托邦主义者”。
那时,他的作品还没有在大陆完整地出版过。这一次的“小说全集”,《将军族》《夜行货车》《赵南栋》,完整地收录了作家在1959-2001年间创作的37部中短篇作品。
陈映真曾经说,文学,是为受侮辱的人重新找回尊严。所以他一直书写时代“后街”上的小人物,台北夜市的面摊车夫妇,背负着战争与历史伤痕的乡村教师,“华盛顿大楼”里压抑的上班族,信仰受囚锢的青年等等。而这些普通人的“历史”背后,是冷战下的台湾、“第三世界”、大众消费社会、两岸分离的历史。
陈映真的小说60-80年代在台湾风靡,继而到香港,80-90年代零星地引进大陆,各地的阅读接受史是不同的,但它们应和了每个地域青年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于当下,也依然有着它们的不谋而合。



《顿悟的时刻》
张悦然, 磨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张悦然的首部文学评论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小说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是什么促使作家动笔写一篇小说?是什么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开始了思想的跋涉?大众小说为什么能感动更多的人?次要人物为什么同样要丰满?其中还涉及了一些小说的方法和技巧;第二部分围绕着村上春树、波拉尼奥、艾丽丝·门罗、伊恩·麦克尤恩、珍妮弗·伊根这五位她近年来读得比较多的当代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展开,谈论作家生平经历,对作品有着怎样的影响?作品背后渗透着作家怎样的创作习惯?等等。
张悦然说,谈论文学是作家生活的一部分,但“谈论不需要结论,也未必生成真知,甚至有时候使自己过于文学化,但是就如同每天打开房间的窗户通风一样,这是一种思想的对流,或者说,看起来接纳的是别人,其实是对自我的释放。”而“阅读可以说是比写作更接近日常的幸福,因为不用负担假装上帝的责任。”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
[英]特莉·纽曼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很多作家并不追随时尚,但都有让人难忘的公众形象,使时尚自动追随。名模凯特·摩丝结婚时就复刻了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婚戒,时尚教主伊夫·圣罗兰也曾经从普鲁斯特身上汲取时尚灵感。《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中包含的30篇文学与时尚的跨界侧写,呈现了50位作家的穿着喜好,探讨了他们的眼镜、西装、胡须、头发、帽子如何成就其经典公众形象,比如萨缪尔·贝克特最爱Clarks的袋鼠靴,又比如两件套、衬衫式连衣裙搭配珍珠项链是西尔维娅·普拉斯对抗世界的盔甲。另外,作家对穿着的感受与他们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萨缪尔·贝克特说:他不戴帽子就无法思想。弗吉尼亚·吴尔夫说:衣服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世界对我们的看法。波伏娃写:盛装打扮是女性自我陶醉的具体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被剥夺了权利而无法做任何事情的女性,感到她进行了自我表达。奥斯卡·王尔德写:自己穿什么,什么就是时尚。他人穿什么,什么就不是时尚。

《现代性》
汪民安,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性大概是最流行的一个学术概念了。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汪民安的这本书并没有对这个概念作定义,而是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民族-国家,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层面,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本书的表达清晰流畅,具有通识的特征。作者尽可能将各家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作了简要、精辟的论述。现代性必须被视作是一个历史化的复杂的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在其中,必定是牵一发而动千钧。它像一艘巨轮一样,从16世纪开始慢慢驶离了那个由上帝宰制的中世纪码头。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娇惯的心灵》
【美】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三联书店
专家发现,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少叛逆,更多柔顺,更不快乐,更晚熟,“现在18岁的孩子像过去15岁的孩子,13岁的孩子像10岁的孩子。”青少年的人身比过去更安全了,但心智却更脆弱了。当家长把子女完全保护起来,反而是在伤害他们。过度保护会导致他们在日后更软弱,缺乏必要的韧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无人监管的游戏和探险时光,错失了许多挑战、逆境考验以及轻微的危险。孩子们需要自由的玩耍,但名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重视测验、备考和作业。8岁学习演奏大号、打高尔夫,因为这些在大学录取官员眼中可以加分。13岁就有了非同一般的组织技能和前瞻思维,要按照《普林斯顿评论》的指导安排生活,尽早挑选一项社区服务工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最多2小时,睡前30到60分钟停止使用电子设备等。



《神话》
【英】斯蒂芬·弗莱,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斯蒂芬·弗莱是著名喜剧演员、英国喜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哈利·波特》英文版有声书的朗读者。他用现代语言讲述希腊神话,为希腊神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节、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质感。
比如宙斯安排普罗米修斯用黏土创造人类,这些造物将拥有自我意识和语言,只不过不像神那么高大,普罗米修斯捏出的人“呈现出延展性极佳的柔韧状态,制陶界称为乳酪态。他知道,宙斯这位天神甲方肯定会要求他再做些修改,比如耳朵长一点啦,生殖器做两套啦,等等。没点儿怪脾气怎么能叫神呢?”
弗莱毕业于剑桥大学,非常博学,他在书中的注释说,表达人类的许多词汇好像指的都是雄性,比如human 的同源词homo,即拉丁语中的男人。不过我们应该了解一点,与man相关联的词语实际上是mens(头脑)和manus(手),距今一千年前man才被用于表达人这个意思。希腊人用来描述爱的词至少有四个,分别表示慈爱、情爱、喜爱和对群体的爱。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美】米歇尔·迪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多萝西·帕克、丽贝卡·韦斯特、汉娜·阿伦特、玛丽·麦卡锡、苏珊·桑塔格、保琳·凯尔、琼·迪迪恩等十多位女性穿行于20世纪美国的文化和知识生活,凭借自己超群的天赋,获得了在智慧层面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她们的人生轨迹穿插交织,相互之间的争论也火星四溅。她们是诗人、小说家、影评人、记者,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因“锐利”而被联系在一起。
她们的文字有石破天惊的爆发力,也有明察秋毫的感受力;她们善于借鉴自身生活的经历,又毅然批判赖以生存的土壤;她们昂首挺胸将信念贯彻到底,也谦逊坦然地拥抱新的启悟……最终,她们都达到了一种更高的诚实与自由。这本书丰富而鲜活地描写了她们及她们所处的世界,将传记、评论、文化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向我们揭示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性是如何成为文化世界的核心角色,并开始改变这个世界的。



END
日常主持:贝小戎、孙若茜
《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顾问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董强(翻译家) 

甘阳(清华大学教授)
李敬泽(作家) 

苗炜(作家)
孙甘露(作家) 

舒可文(策展人)
唐克扬(哈佛大学博士)

汪民安(清华大学教授)

尹吉男(艺术史学家) 

张悦然(作家)
往期精彩回顾

3月,哪些书最值得读/《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

读完这些书,4月就圆满了/《三联生活周刊》好书榜


⬆️  扫描二维码,关注「贝书单」
    大家都在看
B站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我家住在长江边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