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针对此事,温哥华已有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4月9日晚,一起在列治文市府门前进行抗议。
【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特约撰稿人叶未央撰写】
老夫的英文不好,有一个字,是最近才学会的:宁避(Nimby),这个词是五个英文字的头字拼出来的:Not In My Back Yard,直译就是
“别在我家后院”
,就是说,
一个让人有疑虑或有忌讳的公共建设,如果在我家“后院”(附近),我反对


例如,多年前卑诗大学附近的社区要建善终中心,由于华人多避讳“死亡”,因此,那中心附近的华人(其实也有少数的非华人)群起反对。看在主事者眼中,也许他们理解这种忌讳,也许不理解,但都会有个共同的想法:
这些反对者都是“宁避族”
部分华裔反对在马宝区建流浪汉收容所(图自Google)
“宁避”这个词从去年底,温市政府计划为无家可归者在马宝社区建组合屋那刻,又被某英文媒体提出来。
虽然马宝区抗议组合屋的居民中,也有白人和印裔,但大部分还是华人,导致华人“宁避心理”被有意无意再勾勒出来,让人倍感无奈


今年初,省府也计划在列治文7300 Elmbridge Way修建临时组合屋(TMH),让这个议题在列治文炸了锅,特别是居民比例最多的华裔族群。
(图自lahoo.ca)
昨天(4月4日)晚上,由社区人士姚君宪发起的“对话列治文”(DIalogue Richmond),邀请各方代表出席,旨在进行一场平等沟通的对话
然而,“对话”未能好好完成,临近尾声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骚动,整个会议在群起激昂的气氛下不欢而散。

“对话列治文”活动临近尾声时,华裔表示不满离席(来自lahoo.ca)
事情的始末,温哥华头条的记者已做了报道,这裡就不重複了。但我想说的是,这种让整个会议“不欢而散”的结果,又会造成什麽样的“结果”。

我们转一个角度来看:对于一个支持建组合屋,或者可能并不住在列治文的读者而言,面对1)政府为流浪汉找个家、2)附近居民反对、3)附近居民大部分是华人、4)反对者在一可以平等沟通的会议中发出“骚动”、5)不欢而散……这一过程下来,他会得到什麽印象?

我的答案,是我很不愿意,又不得不写在这里的:
华人,就是个宁避族!

我看见有反对者指姚君宪根本就是支持者,因此这个会议不可能中立(大意)。

早前的列治文图书馆踢人事件(来自网络)
但据姚君宪在电话中跟我提的,这反对者的说法只对了一半,他承认他最早是支持者,但自列治文图书馆踢人事件后,新闻舆论将组合屋问题导向族裔,让他感到很不安,毕竟自己也是华人,也住在组合屋附近,且发现BC Housing的确有必要针对附近居民的疑惑提出解惑,因此组织“对话列治文”,为两边提供一个平等沟通的机会

没想到会造成“骚动”,他在电话中坦承,昨晚骚动一起,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站出来“保护”受邀到场的嘉宾。
“对话列治文”活动现场

姚君宪最后提出了跟老夫一样的担忧:“我担心因为昨晚那些反对者的骚动行为,让市府人员拒绝再办公共谘询会,
如果每办一次就闹一次,这谘询会还有意义吗?


而从这一系列事来看,我还发现反对者在“策略”上的罩门,即是,
华人不愿被指“宁避族”,那麽在反对同时,有没有可能也一起帮市府想个解决方案?

“对话列治文”活动现场视频(来自lahoo.ca)
我曾跟某个市议员聊天提到,这个组合屋如果不在7300 Elmbridge Way,那麽在哪里会更适合;在生活方便,又得距居民区有段距离的前提下,当时我曾想到三个地点,
第一个是夹在Garden City Road和四号路之间那一大块原本属于国防部的空地,荒废至少20年了,能不能拿来“利用”?
(市府要建组合屋,就该负责去沟通。)


第二个地点是六号路和Steveston Hwy之间那一块附近
,那边可能会碰到rezoning的问题,但既然是列治文市府跟省府“承包”的,相信议会可以解决。


第三个就是任何工业区(族繁不及备载),工业区可能有医疗问题,但既然组合屋的配套措施中就包括类似护理站的设备,工业区难道就不能也放个护理站吗?
而且,这个护理站如果随组合屋设立的话,也能肩负起一些可能的工业意外,一举两得。


以上三个建议地点,不敢说是最好的替代方案(我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但我想说的是,反对者(不管你是否住预定地附近)的策略是不是该做个调整,从“宁避”走向“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同时在每次会议时能懂得控制情绪,别让情绪决定你的决策……或许与政府(省和市)的纠葛可以有回旋的馀地。


搞不好市议员诸公一看,不禁高兴得拍板大喊:“三个地方都不错,咱们换个地方吧!”也未可知。

作者:叶未央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