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私人微信(mamiok100)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今天是元宵节,传统来说过完元宵就出年了,对于很多和爸妈分居两的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长的家人团聚就要结束了。奇怪的是,我们往往一边感叹着团聚不易,一边又在团聚的时间里无话可聊。前两天一个好友说,每次给家里电话,总是老三样:在哪?在干什么呢?老家冷不冷?身体好不好?特别是和她爸爸通电话,不到两分钟总挂,而她明明知道那头的电话后是爸爸盼她电话盼了好久的心情。
很多时候,我们沮丧地发现,自己虽然和爸妈还保持着表面的沟通,但已经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爸妈不理解我们的想法,我们对他们的很多做法很难接受。
对此,我也深有感触,虽然我和爸妈会经常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有事说事,精神上的交流非常有限,想聊点和生活无关的都会觉得烧脑。于是我经常想,随着OK的长大,未来有一天我和他的沟通会不会也变得像我和我爸妈现在一样,没有营养、没有热情。
 ▼
与爸妈有共同的兴趣,是怎么样的体验?
偶尔看到一部今年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的短片《负空间》,我很被打动。4分钟左右的短片看似沉闷,却向我们当爸妈的揭示了一个道理: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和你变成陌生人,取决于你们之间有没有过一种情感联结!
这部短片讲的就是一对父子间共同兴趣的故事。
有些父子通过聊汽车或者打篮球增进感情,但这对父儿子有他们独有的沟通方式——收拾行李。
"爸爸总是出差,我自小就跟我爸学怎么收拾行李箱。”
“我会卷起袜子,然后爸爸把我放到行李箱里。”
“从我12岁开始,爸爸忙不过来,我都会替他收拾行李,妈妈都没我整理的好呢。”
“爸爸到了目的地,会打开行李箱,然后发信息给我:完美,这个短信对我意义重大。”
“爸爸的葬礼上,看着他的遗体,我想起他常说的话:看看那些浪费的空间!”
当很多孩子看着爸妈的棺材落眼泪时,这个儿子没有哭泣,因为他在想:“这个棺木看起来像个大大的行李箱,不是吗?”他开始深情缅怀着和爸爸一起“打包行李”有关的温暖回忆。
这个爸爸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他去世的时候,儿子可以说着自己生前说的话:“看看那些浪费的空间!” ,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自己:
入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动画短片《负空间》(Negative Space),视频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
从小和爸妈建立一种沟通方式,
和爸妈的相处会更容易
我一个朋友说,从小到大,她觉得最快乐的事是和爸妈一起包饺子吃。妈妈和面、爸爸剁馅儿,然后爸爸擀皮,她和妈妈捏饺子,一家人说东说西的讨论很多话题。包饺子也是她家一直沿续的重要家庭活动,在她的成长的过程中承载着她和爸妈相互理解的历史。
在我很喜欢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冰球是莱莉和父母最珍爱的家庭活动,当莱利遇到困难、伤心、失落时,它总能让莱莉重新快乐起来。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子女与父母有共同爱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网友的回复很暖心:
我们全家都是文学爱好者。我想看的书经常就在家里书架上!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别人是「知道了一个新作家→买这个作家的书」,我经常是「知道了一个新作家→发现家里已经有这本书/这个作家的文集」,我的成长就是看着爸妈书柜里的书越来越有趣的过程。
这种感觉特别棒,真的。我们一家人都喜欢看书,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互相鄙视一下对方的爱好,然后推荐几本自己认为不错的书,然后继续看自己的。吃饭的时候边看电视,一遍就能听“这个剧情不是和《XXX》中的xxx片段一样么。如果遇到了自己读过的书被翻拍成电视剧的情况,那就完了,饭也不吃了,碗一放。就开始balabala的剧透了,简直神烦~(哈哈).....
我其实很羡慕他们。我也希望能和OK保持一项能让他长大后记得的我们共同的兴趣。
不过,这并不容易。周围很多妈妈吐槽:“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没话说了。”孩子越长大,越是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离父母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成为“精神上的陌生人”。
孩子小时候,和他建立亲密关系很容易,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好像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就像我最开始我说的那个朋友,她和父母从小的感情其实都还不错,但她很奇怪再也不像儿时那么愿意和他们谈论很多:比如怎么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喜欢做什么、关注什么、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变化……她说,我知道父母很爱我,我也很爱父母,可我不知道怎样去跟他们沟通,想法差太远也沟通不了。
到了这种时候,当爸妈的,就算有这份心,也使不上劲了,使劲努力却也是“拙拙”的。
我还有一个朋友说以前总觉得她婆婆控制欲超强,事无巨细大事小事什么都要帮他和老公操心。直到有一天,他老公也受不了了,对他妈说:“妈,不要管那么多了,好不好,我都快40岁的人了,自己还管不了自己吃饭吗?”她婆婆突然说:“不说这,还能和你们说什么?” 朋友第一次同情起自己这个强势的婆婆来,原来她只是想跟儿子聊聊天,又不知道能说什么罢了。
父母走入孩子的内心,能够成为孩子的伙伴,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人生志趣的能力,才是最为难得的。
所以,我也一直在OK小时候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现在我也非常鼓励他多开展自己喜欢的画画,也希望他能热爱音乐和喜欢上某种乐器,我曾说过,爸妈只能陪孩子走一程 ,而爱好是可以陪伴他一生的。我想,借着这些兴趣的桥梁,我可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与他保持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各看各的手机。
 ▼
在小时候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等孩子长大就晚了
很久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和同是哈佛教授、知名作家的妻子琦库•阿达多,从他家娃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孩子编故事。
《巴巴央与魔法星》中的巴巴央
迈克尔•桑德尔和琦库•阿达多有两个孩子。在两个娃两、三岁的时候,夫妻俩每天晚上睡前,给他们编故事。妈妈自己编了一个凶猛怪兽Babayan的故事:Babayan很容易愤怒,大家都怕他,它威胁到其他动物的生活。有一天星星女王把他送到一个奇幻岛上,他认识了各种新朋友,最后他从一头自私、愤怒的野兽,转变为一个平和的动物,学会交朋友并且保护别人。
儿子们很喜欢听,有时也提出加入某种动物角色、冒险情节的要求。编故事成了他们固定的家庭活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对/错、公平/不公平等各种问题。比如,Babayan一开始很坏,会去霸凌别的动物,但逐渐的他学会去克服自己的恶劣行为,但最后他转变了,其他的动物也知道,害怕、恐惧是会消失的。
这个家庭活动还在家里形成了批判思考、参与讨论的习惯,不论是学校的事、新闻或世界发生的事孩子们都会和父母讨论。这样的讨论气氛,强化了家人之间的紧密连结,迈克尔•桑德尔说:“我的两个儿子分别已经29、31岁了,我们家庭中彼此尊重的讨论还持续着,我们的关系非常好。”
妈妈还把和孩子们编出来的“巴巴央”怪物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巴巴央和魔法星》,还成立了一个巴巴央计划 Babayan Story Project ,鼓励更多的家庭通过和孩子讲故事,来发现和改变他们的世界。
我相信,每个家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与孩子一起享受乐趣的方式。
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固定的活动,比如擅长讨论和写作的哈佛教授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热爱运动的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球、喜欢艺术的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搞艺术、喜欢音乐的家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音乐、喜欢烘培的爸妈和孩子一起做糕点……
一个固定的大人和孩子都能乐在其中的家庭活动,共同的游戏的时间,可以营造很多相互了解的契机,更能制造出很多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回忆。
就像动画短片《负空间》,能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是因为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还有更多的人遗憾自己和父母缺乏沟通的方式和能力。
如果不想孩子以后和我们成为精神上的陌生人,那就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和孩子建立起联结。我想我也要需要努力去做到这一点!
相关阅读
---
关注“妈咪OK"公众号,直接点击下方文章标题即可查阅。
现在关注“妈咪OK”公众号,回复以下关键词就可以看到有用的原创精选文章了
回复
“吃的”
,查看
辅食喂养系列文章;
回复“睡眠”,查看睡眠系列文章;
回复“猛长期”,查看宝宝突然变得难缠,通常是因为这件事...
回复“感冒咳嗽”,查看收好!宝宝感冒发烧咳嗽,看这篇就够了!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