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开始,加拿大必读与西洋参考一起联合举办了“分享出国心路,赢取万元大奖”有奖征文活动。在长达2个多月的征稿中,我们陆续收到了大量来稿。我们会陆续将投稿一一展现出来。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2016年,有网友在微博发声,征集诗人韦应物所作《简步陟》续诗,引发了网民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潮。喜欢码字的我,狗尾续貂,写下上面的文字。文字水平乏善可陈,但字里行间的情感,是真实的,尤其是对我有山又有海的故乡的眷恋。然而回望来时的路,我依然十分庆幸自己十年前出国读书的选择。
最初出国的目的,是为了读书;而对出国读书的向往,来自我所了解的海归教授们。
大学时候,学院里会有海归教授们在暑期来给我们短期上课。除了整洁的衬衫,脸上时刻挂着的微笑,与同学们交流时平易近人的感觉,我发现他们讲课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总是深入浅出,逻辑则清晰流畅。当时我对国门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我想,一定是不同的教育经历,让他们的思维和行事如此不同。他们受了怎样的教育,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我想去看看,我想变得像他们一样。
去哪里?既然想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和韩国被我首先排除掉。欧洲虽然历史悠久,是现代大学制度、科技文明的发祥地,但是二战之后,逐步失去了世界学术中心的地位。而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几乎无缝连接,是新兴的科学技术源源不断产生的地方,去北美!
尝试着寄出了数份申请,我拿到了两个博士项目的offer。
那是2008年,我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那时无知者无畏的我参加了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这是我唯一投送了简历的公司。没有想到居然在一众经管外语才俊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录用者中的“异类”。我的女友,现在的太太,则拿到了在那个城市最繁华的一条马路上和该公司一墙之隔的某商业银行省分行的职位——平坦的生活道路似乎摆在面前。
选择,左,还是右?权衡之后,外面的世界对我的吸引力依然无法抗拒。
2008年的金秋,我来到加拿大。
读书的经历,让我有些震撼。回想起来,有几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博士一年级,我选了所谓学术“大牛”教授S公的一门课。S公曾经师从学界泰斗,专攻信号处理,专业成绩斐然。他在读博士期间做出的算法,如今已经是其领域内工业界的常规方法。那时候,他是我们学校物理系的主任。
我在做这门课学期大作业(term project)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开始有些轻敌的我,临了还有些细节不知道如何处理。找遍了能利用的资源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找S请教。虽然上课的时候他和学生们互动很多,但刚刚到国外读书的我还是有些顾虑——这么小个project,却要耽误这么大个人物的时间,他有这个耐心么?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许多专业课的老师平时是见不到的,即使见了要问他(她)问题,也都匆匆解释几句——如今教授们太忙了。要是想见到大牌教授,就难上加难了。
我到了S公办公室门口,敲敲门,说明了来意。他看看表,说:“坐下,我们把问题搞清楚(sit down, let’s figure this out)”。然后他拿起一支笔,一张纸,和我讨论起来。S公思维缜密,边讨论,边把我们语言描述的内容用数学公式书写出来。他手把手的和我一起推导公式,花了近一个小时,解释了我所有的疑问,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实验计划。
走出他的办公室,我觉得很奇怪,这样的大牛还自己为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公式?让我意外的是,此后遇到的教授莫不是如此。北美大学里,教授的工作内容有三项:教书、研究和服务,简单明了。而教授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授难道师德水平更高?
博士班读了两年,我动了转导师的念头。之前的实验室管理方面有些问题,有学生开始离开,而且我对另一位年轻教授的崭新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可是,这事儿能办成么?
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读博士,也是因为学术兴趣的原因打算转导师,结果闹得鸡飞狗跳,差点吃不了兜着走,最终狼狈地放弃了这个念头。
我在一个场合偶遇学校研究生院的院长,试着向他询问转导师是否可行。院长爽快的告诉我,这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转导师。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教授之间的关系。至于手续嘛,简单得很,两张表格,原系分管研究生的副主任或者负责人签字放人,接受你的系签字收人,当事导师无权阻止。有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如果我不在,我们有四位副院长。
我的天,就这么简单?我只花了一天,就把手续办好了。在档案转到第二个系之前,我已经开始在实验室快乐地工作了。为什么这样手续简简单单,管理“松松散散”的国家,却能有条不紊地运转?
博士第三年,学校出了个轰动性的大新闻:医学院院长贝克博士辞去了院长职务。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的6月10日,贝克博士在对医学院毕业生毕业晚宴上发表了个“领导讲话”。本来是个年年都有的程式化节目,“领导”只需按部就班,说说比如感谢了,感动了,期望了等等冠冕堂皇的内容就得了。这类讲话估计去年的内容改改日期今年一样用。
不过贝克博士引用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院教授Atul Gawande博士2010年6月在母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部分演讲内容。碰巧这个Gawande博士是个博学多才的教授,获得过声誉卓著的罗德奖学金。他还投身社会活动,写了几本畅销书,还经常写写文章,上个电视演个讲啥的,非常有知名度。
据说是在场的一个学生在贝克院长演讲的时候,用手机从网络上发现了贝克院长的部分演讲内容和Gawande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演讲的雷同之处。按照学术规范,引用别人的话语,是要给出出处,给人家credit的,不过贝克院长没有。这下,东窗事发,麻烦大了。
一个星期之后的6月12日,贝克院长向医学院全体学生发出了公开的道歉电子邮件,解释了事件发生的原因。而后他又向Atul Gawande博士发出了书面致歉信,又通过电话向Gawande教授道了歉。躺着中枪的Atul Gawande博士,此时又能说啥呢?他说对自己的发言能被贝克院长引用感到荣幸,其实没有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接受了贝克院长的道歉。
我不是医学院的学生,没有看到贝克院长的email,据媒体报道,他写道:自己在整个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中,都坚持可能的最高道德标准。但在演讲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判断能力,引用了他人的演讲内容却没有指明出处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又过了不到一个周,6月17日,可怜的贝克辞职了。
再后来,可怜的贝克教授去了新西兰某大学教书了——原来的地方肯定是没法待了。贝克博士是英国人,是世界知名的妇产科专家,著作等身,获奖无数。2008年当选英国医学科学院的院士,曾经在G8会议上给世界级的大“领导”做过报告。
以这样的学术地位,当然找个教职还是没有问题的。我丝毫没有贬低新西兰这所大学的意思,但他毕竟远离了北美和欧洲,远离了学术的中心。我的天,讲话里头没有说明引用了别人的故事,会被视为剽窃?加拿大人这么较真儿,至于吗?
博士第四年。毕业前夕,对于将来做什么,我完全拿不定主意。
传统意义上,获得博士学位是走向学术生涯的起点。但今天,博士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悄然的转变,进入非学术界的其它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导师有一次和我闲谈时对我说,我觉得你会是个很好的教授。他的鼓励,让不安分的我,又开始收拾不太十足的信心,准备申请博士后职位——今天,在除经济、管理及一些人文社科领域,博士后经历,是成为独立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事实上的必要条件。
申请过程很顺利。凭借博士期间的学术发表记录,我拿到三个美国高校实验室的offer;另外一个研究组让我等了些时候,遗憾地告诉我他们申请的一个研究基金没有拿到,职位只能取消。思量再三,我选择了一间顶级高校的研究组。
怎么样给另外两个教授解释?事实上,出于尊重,我在此前就已经告知两位教授我在申请不同课题组的职位。当我告诉两位教授我的最终决定时,他们两人都在回复邮件中表示理解,祝贺我获得新职位并且祝愿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一帆风顺。
此时,经历几年的求学时光,我已经了解在职业精神下,得体的做事和沟通方式是怎样的。我预料到即便没有选择他们的研究组,即便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进行面试,只要提前坦率地说明情况,他们会很理解我的选择。
博士后工作的第一年,我申请并且拿到了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院(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NSERC)的博士后奖金(post-doctoral fellowship),其时我已经身在美国。
NSERC明确指出,受奖人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从事研究,并没有任何博士后训练之后必须回加拿大服务的附加条件。在这块土地上,我学到了多元文化并存,受到了学术训练,享受到学术、思维和表达的自由。之后,它又慷慨地资助我在第三国继续我的研究。
今天距离我第一次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已经跨入第十个年头。十年,不长,不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方方面面。
《华严经》里的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两年成了流行语。回望来时路,我出国的理由并没有随着时间变淡,反而愈发清晰。我所经历的每一步,都让我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做出出国留学的决定。
我看到了自己出国前想看,但是不知道的东西:一个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公民社会,它尊重多元文化,尊重所有事物——包括教育——本来的规律,尊重所有个体和生命的尊严。当基于契约精神的法治得到保障,所有社会部门和行业的运行会进入良性循环。自律、自我管理,通过深入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得到体现。
生活在一个有法治,有职业精神的社会里,人们重视自己的声誉,重视自己工作的质量,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程度变得更高。这使得社会运行成本降到最低。
这些点滴,贯穿在我的求学、求职和日常生活里,也让我变成一个有独立思考,尊重他人和规则,遵守法治、承担社会责任、有职业精神的公民。
本文系征文活动投稿,作者二手科学家
欣赏更多比赛征文:

【魁北克、安省欢迎你】
我们魁北克、安省移民留学交流群
已经陆续先后开启
添加加拿大必读小编个人微信(ID:yiqijianada
通过人工验证后,即可加入我们的交流群哦~
你还可以关注这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