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胡萝卜4岁。
妈妈终于没能扛住几位热心家长的好意,带着胡萝卜一起去看某家英语早教机构。有老外教口语,热情地说“Hello”
价格不菲。一个小时要200块,并且要一次交齐100节课,也就是两万块。还要马上预约、现场交钱,赶紧的!
我们从心里希望孩子多玩玩,(而且还能省去这么一大坨银子,还不用固定一个时间必须送去学),就说,回去再想想。
销售老师热情地催促,每个班,限名额,现在不报,名额就没了。
同行的家长聪明地踢起了皮球,说,要跟胡萝卜妈妈商量;胡萝卜妈妈说,要跟胡萝卜爸爸商量;又不知谁说,胡萝卜爸爸英语挺好的,可以自己教——让个不在场的背锅!
于是,那老师用英语问了胡萝卜一句话。
胡萝卜自然啥都不知道。
“你看,这么简单的都不会!还说英语好,还说自己教呢!销售老师颇有得意和不屑。
回来后,胡萝卜妈妈说,要不你就教他吧。
我们就问胡萝卜:你想说英语啊?
胡萝卜说:不想,我想画画。
爸爸很高兴,找到了偷懒的借口:那,你看,他不想学。
但是妈妈还是找了些带有英语单词的短视频,都是胡萝卜喜欢的警察、特种车、交通工具系列。
估计跟很多小男孩一样,这小子对警察抓小偷、消防员灭火之类的兴趣极大。连ABC都不会时,最先学会了Police CarFireFireman! Ambulance! Police Station…
当他指着自己的画,跟妈妈说,这是Fire Engine时,把博士副教授妈妈给唬住了——并不常用这个词。他又接着抛出了三个词:bulldozer, excavator, alligator…
这些词的复杂程度、发音难度让人吃惊,我们当年高中大学可能都没学过(没查证),然而又实实在在是身边的物件,或者是故事里常常出现的意象。原来,如果孩子有兴趣,连这么复杂的词都能读。
作为80后早期的一代,我们学英语从初中开始,试着张嘴说英语从大学开始。很多人甚至大学毕业了也从来没有说过英语。
上初中之前那个暑假的夜晚,在山里纳凉,仰望星空,很凉爽,又很激动!因为——我的老爸要教我英语了。
老爸教了两句字母,A-B-C-D-E-F-GH-I-J-K-L-M-N
第一句我本来就从小伙伴那里学会了。第二句很拗口,背了好几遍,也没会,多少是有些泄气的。
幸亏老爸还教了三句话:狗头猫脸。三克油。三块肉喂你妈吃。
这三板斧,让我兴奋了很久,也欢乐了很久。尽管不是现在推崇的科学方法,但确实让我觉得英语很好玩,也不难。
初一刚上了几次课,这三板斧的方法就让我暗暗用了一回。学到基本问候语,就是图中的这个李雷和吉姆的对话,80后的小伙伴们对这个教材人物很亲切吧:)
第二天,老师喊学生起来读这几句话。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心想千万别喊我……
还好,果然没喊我。
一位同学居然举手站起来读了,很流利。听到“I am fine too”这么复杂的句子都能读出来时,我的内心是佩服的!
不过,听到这句的同时,紧张时刻生出了“智慧”,立即想出了应对办法:阿门方向吐。于是心里顿时轻松了。
从那以后,并没有再用过这三板斧,但从战略上,再也没怕过英语。
有了这样彻头彻尾的泥巴经历,从学外语的角度,就不太能理解很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幼教早教,甚至是胎教
一直以为说话是最简单的事,(说出水平,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只要孩子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想说了,那是一定能说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啥时候开始学英语呢?
我们的想法是,当孩子的兴趣跟英语能够发生比较明显的关系时,就可以开始了。
接下来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了,孩子喜欢什么,就从什么入手。
孩子的兴趣有很多,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唱歌,有的爱动,有的爱静……家长是最能发现的。
如果孩子很喜欢听有韵律的有节奏的童谣、顺口溜——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的,那么中文、英语的韵律短句子可以同时来。就像中文的笠翁对韵,英文也有节奏感很强的短诗儿歌。
英文韵律有其独特的美感,可以跟中文的韵律之美同时感受而不相害。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公开演讲多、电影大片多,更加彰显了这种语言之美。
当孩子能够感受语言的韵律时,就让他们一起感受。
感受,既是方法、也是目的。
听着哈哈一笑了之很好,听着跟着吟诵很好,听着不哭了也很好,听着睡着了也很好。
记单词、背句子,不是目的。感受,才是目的。以后学校里有的是任务和作业,让孩子记单词、背句型。
就像我们听音乐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听着就能把谱子写出来,甚至在宏大的交响乐里,我们听着连乐器也辨不完全,但这不影响我们去欣赏音乐之美,去用心灵感受音乐、或者说,让音乐带着我们去感受自己的心灵。
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如何引导这些兴趣,如何构建它们与英语的关联,我们也在慢慢探索。
就胡萝卜来说,明显的兴趣是画画和讲故事。当然,这二者也是互相促进养成的。
我们就试着把英语当作故事来讲,把故事用英语来讲。
由兴趣,到故事;由故事,到画画,再到不断冒出的新情节,不断发展新的兴趣点。
兴趣都在故事里,英语都在情节里。
26个字母开始,只是一个宽松的规划。这个计划让大人孩子都明白,至少要坚持把26个字母学习完。
实际上,如果回想一下,我们怎么开始说中文的,或者,回忆一下几年前,孩子怎么开始张口说话的,应该不是这个“字母—单词—语法”的套路。
所以,26个字母,只是个由头。这个过程,不是以学习26个字母、不是以背单词为目的。
不过,既然还是有字母,既然还是要学几个单词,那就学习最“好”的单词,最有力的单词,最爱的单词。比如说,A开头的单词,选出我最爱的词Action。B开头的单词,选出我最爱的Brave。C开头的单词,选出我最爱的Can。D开头的单词,选出我最爱的Do...
当然,这些自己选的单词,融入了更多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品性和习惯的期待,不仅仅是英语。
毕竟,英语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脱离、最好是有益孩子整体的品行和性格养成。
其实,这些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期待、反思。
父母们习惯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心想,我们那时候条件太差,现在,我们给你创造这么多好机会好条件,你要好好努力,兴趣要琴棋书画、大学要北大清华,性格要外向开朗、还要能沉静读书,要出人头地、还要乖巧玲珑,总之老爸老妈梦想的没有做到的,都看你的了。
记得有个笑话。
老爸:“儿子,好好学习啊。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了。”
儿子:“老爸,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所以说,挑出这些词,以及跟孩子讲这些故事,如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反思自己,教学相长。
我理解的是,大人并不是在孩子学习,而是一起的学习成长。从这个角度看,陪伴孩子,其实是弥补自己成长的空缺,再过一次童年,再来一次成长。
很多人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我正好相反,希望陪孩子一起实现自己梦想的童年。
所以,我期待着陪孩子。当年自己想玩而玩不到的、甚至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么多好玩的——现在有孩子了,光明正大地一起玩啊,还不怕人笑话幼稚,而且还挺“光荣”。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以后再谈。
有朋友问了这些,我就如实简单写出来分享。仅是分享,谈不上深入,不知道对错,这也无所谓对错——本来就是为了童年玩得有意思一些,快乐就好。
此前还有朋友问,你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我也写了一些文字。愿意多看一眼的,点这个链接:当你给孩子讲故事,你在讲什么?
如果你愿意分享你孩子的兴趣,你的心得、经验教训,也欢迎在后面留言。(要不,大家可以加胡萝卜的微信号:nibaqn,要不要建个群,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听你们的。)
当然了,工作很忙,熬夜写这些真不容易。大家分享的时候,顺手点个赞吧。
END
“我要把好玩的事儿,分享给很多很多人。”——胡萝卜,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爱画画,爱讲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学英语吧。
这里是
一位北大人的教育随感,
一位80后父亲的陪伴记录,
一位农村青年的泥土感恩。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泥巴青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