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现在声名显赫的跨国大企业,也曾有不堪回首的过去,甚至濒临倒闭。
缔造传奇
英特尔:遭遇存储器劫难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40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是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一位是发明了集成电路的罗伯特·诺伊斯,另一位是提出“摩尔定律”的戈登·摩尔。两人曾共同参与创办了被称为“硅谷人才摇篮”的仙童半导体公司。
英特尔公司最初的产品是半导体存储器芯片,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深受欢迎,供不应求。从1970年代起,英特尔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以技术创新满足计算机制造商及软硬件产品公司更新换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尔定律得到彻底的发挥和实践。到1978年,在英特尔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员工就达到了一万人。
不过,1976年日本最大的5家电子公司的科研力量联合起来,组建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不到4年时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显示,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产品高出5倍。1981年,日本的64K芯片以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占有美国,使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在一年内就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
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生产出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深重。英特尔的利润一落千丈,1986年,英特尔解雇了8000名员工,亏损超过1.8亿美元。幸好,安迪·格鲁夫带领英特尔在此期间进行了战略转移,放弃存储器业务,专攻微处理器。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386微处理器,并宣布不会将该技术特许权授予其他制造商。此后,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缔造传奇
三星:美国商店角落里的“便宜货”
1988年,李健熙在三星建立50年庆典上,将三星的发展方向定为21世纪世界级超一流企业。
1993年2月,李健熙带领三星各分公司的经理在美国洛杉矶各大商场考察。但令全体三星高层尴尬的是,成本并不便宜的三星产品,被摆在最偏僻的角落无人问津。在韩国引以为豪的三星产品竟然如此落魄,这让包括李健熙在内的三星公司高管非常震惊!
李健熙立刻指示,在美国召开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和三星产品在设计款式和产品质量的比较和评价会议,展示了世界著名厂商制造的摄像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磁带录像机、微波炉等70多种产品,可以一眼就能比较出制造商的设计款式和性能以及材质,三星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的确就是便宜货。
李健熙感觉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的成败决定三星的命运。三星的产品与先进国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三星如果不成为世界第一,就不能生存下来。李健熙提出,为了抛弃二流的产品形象,“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变”。
1995年,李健熙将三星的最新手机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员工,但听说这些手机不好用,他感到非常惊恐。李健熙为了向龟尾市工厂的员工强调生产品质的重要性,要求将该工厂的全部手机和传真机的存货堆到一处。在一块写着“质量是我的尊严”的横幅下面,李健熙一声令下,工人们将所有这些产品砸了个稀碎,随后付之一炬。这个举动,也成为三星追求高品质的转折点。
而在李健熙带领的26年时间里,三星的销售规模增长了40倍(1993-2011年的19年期间,收入复合增长率16%),成为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涉足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各个领域的庞大财阀
缔造传奇
高盛:曾经是华尔街的笑柄
高盛(Goldman Sachs)是华尔街唯一一家历经147年屹立不倒的巨擘。1910年代,在亨利·高曼的领导下,公司迅速由一家犹太人经营的,总是艰难地完成其承销业务的圈外公司,成长为一家以敢创新、有效率、高盈利被认可的圈内公司。不过,1928年瓦迪尔·卡钦斯成为拥有高盛股份最多的合伙人,高盛的厄运却开始了。
卡钦斯成立了当时被称作伟大创举的高盛交易公司,采用杠杆原理,无限放大投资和收益。高盛交易公司盛极一时,备受推崇,总控制资产达10亿美元。按现在的说法,当时的高盛交易公司就是一种“庞氏骗局”(以来自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性质的封闭式共同基金。
1929年秋,以“黑色星期五”为标志的华尔街股市崩盘致使高盛交易公司的股票由326美元的高位暴跌至1.75美元。高盛交易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公司的声誉在华尔街一落千丈,成为华尔街的笑柄、错误的代名词,公司濒临倒闭。
这次事件让高盛花天价学费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其多年积累的资金一夜回到了30年前的水平,整整一代人努力得来的成果化为了泡影。1931年,高盛交易公司一家亏损的资金超过了其他所有信托投资公司损失的总额。对于高盛公司的创始人家族来说,这次失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而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家族企业名誉的伤害。
这之后,继任者西德尼·温伯格一直保持着保守、稳健的经营作风。他决定把注意力从股票交易转移到投资银行部门,正是温伯格的这一决定挽回了公司当时极差的声誉。
之后用了整整30年,终于使遭受“金融危机”惨败的高盛恢复了元气。19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带来的新的增长。反恶意收购业务使高盛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在温伯格的带领下,高盛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发展成为华尔街的传奇代表之一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砺石商业评论仅供参考,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业者你还在为融不到资而烦恼吗?
其实找投资人是需要技巧的!
拥有它☟,分分钟了解投资人的投资风格和喜好
成功融资就是要这么干脆~

逗丁看世界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讲述创业者,投资人,明星等励志人生故事
(战略合作伙伴推荐)
风险投资研究报告
    阎焱  

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
常驻城市北京
投资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专业培训/影视制作及发行/生物工程/网络服务/其他终端设备及技术服务等。
投资阶段天使/Pre-A轮/A轮/Pre-B轮/IPO
单笔投资1000万-3亿美金
投资案例盛大网络/58同城/完美时空/中粮我买网等。
投资风格第一,巴非特讲的,你要找到长长的雪道;第二,商业模式的可延展性;第三,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第四,专注;第五,善于抓住时机;第六,要有好的领袖。
人物事迹他是一个很有激情的投资人,先谈经历,再谈模式,再谈关键点,没有流程,但作为懂行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每一句话都是这十几年经验的积累”,如同一个高手,任何一个项目在他的眼中,他都只会找到个性化的问题所在,而很多不用担心的事情,他也是根本不会问的。读人看人的基本功出神入化。当然,阎先生也是商人,既然是商人,当然就得做生意有利润,所以谈到具体的条件,他已不再是讨价还价的范畴,而是早已站在创业者的立场上,站在能否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做成IPO后继续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项目的融资要分几步怎么走。他的投资理念在投资前就已站在被投企业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精彩回顾(点击标题可查看详情)

80后美女CEO把一个公司从0做到估值100亿,吴晓波和罗振宇公司估值加起来都不如她的一半!

想要约谈投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