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什么时候开始,性感的旗袍变得不流行了。
不仅不流行,旗袍更成了广大基层服务行业专属制服。
礼仪小姐、KTV服务生都在坚持穿旗袍。三线城市「美仑大酒店」的服务员,总会穿着整齐划一的大红色旗袍,笑容殷勤地端上一盘凉拌萝卜:先生,这是您点的群英荟萃。
这实在有些遗憾。毕竟在杜少我心中,旗袍一直是性感的代名词。
记得我小学五年级时和一群老哥老姐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看到旗袍开叉到大腿的张曼玉,我脸红了一晚上。大概是人生第一次性启蒙了。
现在想想,旗袍最美好的画面,似乎全都在80、90年代那些电影中,在那些美人身上。
立式中国领,前襟盘扣,侧面高至大腿的开衩,便是一条旗袍的全部。
「花样年华」把旗袍的美展现到极致。这部本不被看好的文艺电影,最终却能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无疑就是旗袍和张曼玉。
据说张曼玉在电影中一共换过23套旗袍,每一套都堪称惊艳。
2000年,「花样年华」在欧洲公映,直接把老外给震了:
「中国女人,什么时候变这么美了?」
这股东方风潮刮回中国,同样引发街头巷尾现象级热议,多数人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
「中国女人好像就应该是这样
那一年,张曼玉36岁,依然脖颈修长,身材瘦削。旗袍这种仅仅包裹身体的服装,在她身上特别凹凸有致。
难怪电影播出后,张曼玉被大批姑娘当做偶像,小伙们也买来她的海报看了一遍又一遍。
对80、90后一代人来说,穿着旗袍的张曼玉更是成为「中国式美女」的标杆。
正因如此,在各种流量小花、年轻女明星爆炸出现的今天,人们心中的「最美女明星」仍然少不了张曼玉。
当然,不止「花样年华」,80、90年代给人印象深刻的旗袍回忆还有很多。
同时代港片「阮玲玉」展现的是另一种感觉。同样是张曼玉,但更加清冷:
以1920年代红遍全中国的女明星阮玲玉为蓝本,穿着旗袍的张曼玉多了些女性的柔美。
无数年轻人,在香港导演的镜头里,香港演员的诠释下,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中国20年代老上海名媛是这样的精致。
中国的旗袍,是这么美好:
还有「胭脂扣」里的梅艳芳。
那时的梅艳芳25岁,张国荣32岁。
电影里的梅艳芳,绝大多数时间都穿着华丽旗袍,一举一动都是30年代花魁的风情。
还有「游园惊梦」里的宫泽理惠,穿着带暗花的丝绒旗袍。背后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非常有中国味。
「爱神」中的巩俐:

巩俐爱穿旗袍也是出了名的。在霸王别姬风头正火的年头,巩俐去领奖都是穿旗袍,每次绝不重样:
林青霞也爱穿旗袍。
年轻时,她参加颁奖典礼都会穿一套中式旗袍。
提到旗袍更少不了邓丽君,超过半数演出服都是旗袍:
还有年轻时的周慧敏:
赵雅芝:
时代稍微近一些,还有电影「2046」里,身穿牡丹绣花旗袍的章子怡。
「色戒」中的汤唯:
「风声」中的周迅:

对80后、90后来说,正是这些美好的形象,陪我们度过青春期,走入成年。
但似乎忽然一下子,旗袍就从视野中消失了。
上面那些美好的形象,也一起消失了——
张曼玉不再拍电影,消失很久后参加了一场音乐节,唱了首歌就因为跑调被喷。
邓丽君,梅艳芳们已经离开人世,林青霞,巩俐,周慧敏们也都老了。
更令人心寒的是,过了这么多年,似乎再也没人能像她们,将旗袍穿的那么美好。
连她们诠释的经典电影,更是随着90年代录像厅一起被扫进历史记忆。
港片不行了,再也没有「花样年华」,连王家卫都去拍了「摆渡人」,评分只有4分。
大陆电影更不用提,铺天盖地都是「财神驾到」「我要发达」这种十八流低俗喜剧。
前一阵子,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最后一位名媛」郑念,哪怕以70岁高龄出现在众人面前,依旧是一袭素雅旗袍。
但就连这位能穿出旗袍之美的老太太,也过世了。
关于旗袍的遗憾,根本不仅这些。
几天前,曾经致力于推广旗袍的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上海滩」,被母公司卖掉。因为不管怎样创新设计,这种古典的中国风情已经对中国消费者毫无吸引力。
上海滩CEO甚至无奈地说:「希望减少品牌对旗袍的依赖。」
关于旗袍的时代,就这样戛然而止。
为什么?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很怀念那些美好的事物。

图片均转自网络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杜绍斐」,ID:shaofeidu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