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第一次感觉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美妙韵律,第一次意识到词汇、句式的组合变化所造成的幽默感,第一次体会到语言用于交流的愉悦感,也第一次看到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的样子。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学语言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经常有人问我是怎么学英语的?
我总是回答她,我是跟着《老友记》学的。
从我读研时看这部美剧开始,到今天,这些角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乔伊、钱德勒、莫妮卡、菲比……他们陪伴我的时间,远比我最好的朋友陪伴我的时间更长。尤其是人生不大如意的时候,我就会重新翻出《老友记》,听着剧中人物熟悉的声音,仿佛找回了旧日生活的一些影子。
我对这部电视剧如此熟悉,几乎能不假思索的背出任意一句台词,连带这句台词前后的所有剧情背景。
You can eat and eat, but nothing will everfill the void.
It’s funny’s cousin, unfunny,
I’m gonna flash myself down the toilet,
……
相比《新概念英语》的无趣和《疯狂英语》的狂热,跟着《老友记》学英语,简直是一股清流:亲切、好玩,再难的单词、词组、句式,因为在一个有趣的情境里,很容易就能记下来。
我愿意称它为我的英语启蒙(尽管之前我已经“非常正规的”学了10年的英语),因为是在这部美剧里,我第一次感觉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美妙韵律,第一次意识到词汇、句式的组合变化所造成的幽默感,第一次体会到语言用于交流的愉悦感,也第一次看到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的样子。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学语言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当然,中国人学英语不再像过去那样疯狂和迫切了。
据说,去年谷歌翻译经过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极大的提高了语言翻译的准确率,有一些语言的准确率甚至提高了85%。
在语言学界,还有很多学者正在挑战“双语优势”的可靠性——即对于熟练的双语者而言(特指在早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两种语言的人),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切换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
但是,我选择相信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的语言的限制意味着我的世界的限制。”
至少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英语极大的拓展了我的世界。懂得这门语言,能用它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尤其是当到一个国家,翻开一张报纸,发现你能懂得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当我读到《牛津阅读树》时,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友记》。30年,400多个妙趣横生的故事,都是围绕罗宾逊一家三个孩子展开的故事。Biff、Chip、Kipper,就是孩子们的Rachel、Monica、Phoebe、Ross、Joey、Chandler。
其实,这些孩子好的有点不大真实,从不无理取闹,也从不过分淘气,善良友好,足智多谋,总是能解决各种问题。
Biff和Chip是双胞胎。Biff是姐姐,有点冲动,有点笨拙,Chip则安静、乖巧,喜欢思考。Kipper最小,一个淘气、爱幻想的小男孩,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的泰迪熊,走到哪里都惹出一堆麻烦。加上几位经常出场的邻居的小孩,比如黑人姐弟Wilf和Wilma,技术宅Nadim和乖乖女Anneena 。算起来,也有“七人行”了。
我愿意想像这一家人的生活就是《老友记》的续集。爸爸有点像做了爹以后的钱德勒,没事喜欢讲没品笑话,总是把事情弄的一团糟。妈妈有点像当了妈以后的莫妮卡,各种能干,各种闲不住,总是在救场,解决一家人闯下的各种麻烦。
奶奶有点像老了的菲比,精力充沛,各种古怪的怪癖,经常让人莫名尴尬。
差点忘了,还有他们的狗狗Floppy,有一点点像乔伊吧。
点击下图可直接购买
当然,与《老友记》不同,《牛津阅读树》是一套严谨的英语母语教学系统,其背后涉及到了儿童心理学、儿童语言学习规律等诸多教学要素。
经过超过30年的不断发展,牛津阅读树系列阅读等级共分12个级别,分别对应牛津阅读分级1-12级,整个分系列阶就像是爬一棵大树,一步一个台阶,这也是系列书名称(Oxford Reading Tree)的由来。孩子阅读Oxford Reading Tree,像爬树一样拾级而上,学习到大量地道的生词、文法和英国文化,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享受到阅读的乐趣。Oxford Reading Tree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个故事,当孩子读完这些故事,也就是达到了牛津阅读分级11、12级的时候,就应该可以非常自信(confident reader)、通畅地(fluent reader)阅读同等水平的故事书、报章、诗歌等等。接下来主要是根据构建好的阅读计划,在树顶上读更多的书壮大词汇量、扩大知识面。
首先,它是一套分级读物。根据儿童语言与心智发展的阶段不同,在文本难度、篇章长度、语言重复度、故事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严谨与科学的级别划分。
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发音、最简单的词汇开始,比如在1-3阶段里,每页一句话,每句话由1-5个单词组成,句式反复、押韵;到了第4阶段,才开始涉及一些长元音和多音节的单词,句子和单词难度也都逐步增强。从第5阶段开始,了解不同单词中相同的长元音音素,并且学习到一些拼写规则,句子也更多的为复合句。
“简单的故事是最难写的。”主创 Roderick Hunt告诉我。“一个故事里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和情感,但每页纸只有三四个单词可以用…….”
上个月,我在上海见到了《牛津阅读树》系列的两位主创,文字创作者Roderick Hunt和插画家Alex Brychta。
他们在上海协和双语学校做了一场演讲,Rod在谈自己是怎么创作故事的,他说自己拥有视觉化超级思维。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他都能马上勾勒出一幅画面,并且可以即时把故事情节写下来。
插画师Alex则很默契的在一边画画。三笔两笔,一只毛茸茸的黄色小狗很快跃然纸上,台下的孩子开始激动的大喊,“Floppy,Floppy…….”
画家自称这只狗已经画了5万次。
他的画非常简单,但充满了丰富搞笑的细节。他说,他喜欢在画里放入很多与故事没什么关系的细节,因为他知道小朋友会去找——他们天然对细节敏感,喜欢一次次的在画面中寻找这些不相干的细节。
“阅读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主创 Roderick Hunt告诉我。
童年时代的他们,都有过不愉快的阅读经验。Rod曾经因为不会念一段书而被姑姑羞辱,Alex从小随父母从捷克移民到英国,学英语的过程既枯燥又漫长。所以,从他们合作之初就决定,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终身兴趣,才是他们创作这套书的主要目的。
Rod从50岁开始写Biff、Chip和Kipper的故事,之前他是一个小学英语老师,一直想着怎么能在枯燥的课本之外,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进入“文字”的世界。
他说,他喜欢文字,喜欢白纸黑字的印刷品,喜欢信息以那种一种静默的方式被嵌入文字。
“图画书很好,我不认为你能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读没有图的书,但在图画书之外,还有纯粹文字的世界。那些伟大的作家写了伟大的小说,我希望孩子们能达到那个阅读水平。我希望他们都成为好的读者,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火车上,飞机上,海滩边,在床上,手里握一本书,就是握住一个世界。”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读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表现的像一个真正的读者。表现的像一个读者,并不只是学会单词。阅读,是为了意义、理解、欣赏、享受、满足感。这些才是阅读所代表的含义。但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故事,”他说,“好玩的故事。”
“孩子喜欢好玩的东西。只要故事有趣,有幽默在里面,有孩子可以认同的东西在里面,有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冒险,他们就会产生共鸣,就会一直读下去。”
“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
一开始,这些故事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的,做早餐、捉迷藏、去沙滩、去游泳、堆雪人、吃冰激淋、新鞋踩到泥……虽然故事发生在英国,但全世界的孩子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从第五阶段开始,故事开始变得有难度,复合句越来越多,但他们设置了一个神奇钥匙(Magic key)的穿越神器,上天入地的冒险故事让孩子乐此不疲,再难的单词也不以为苦。
神奇的钥匙第一次出现,把两个小朋友变小了
神奇的钥匙带孩子们穿越到古堡,打败了女巫,拯救了青蛙国王一家
穿越到山妖的世界,吃了一顿虫子大餐
误入小人国
在恐龙身上滑了个滑梯
花园里的冒险
神奇的钥匙把kipper变成了默片的黑白色
《牛津阅读树》毕竟是为英语母语的孩子而写的,作为非英语母语的中国孩子,要怎么使用这些故事呢?为此,我采访了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相关人员。
Q:《牛津阅读树》是为英语母语的孩子创作的。通常而言,非英语母语的孩子在使用这套工具时,在使用方法上应该有什么不同吗?
A:《牛津阅读树》首要的理念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英语而创作的,所以不论是对于英语母语或者非母语的孩子而言《牛津阅读树》都一套合适的读物。
对于国内的母语非英语的孩子来说,从3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并接触文本概念,知道阅读时,文字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样一个顺序,并通过阅读不断接触不同的音素,感知发音规律,感受语言的韵律等,逐渐建立音素意识。
中国的孩子在进行阅读前,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孩子的英文水平,需要找到符合的级别。斯蒂芬•克拉生提出过“输入假说”理论,他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这就是他的“i+1”公式。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语言知识。孩子的“输入”必须是“i+1”的难度,才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学习材料太简单或者太难,是i+0或者i+2的难度,学习效果都不显着。在挑选读物时,中国的家长除了可以参考出版社提供的级别划分以外,还可以参考北美盛行的五个手指法则(Five-Finger Rule)。随便找出读物中的一页,让孩子试读,如果遇到一个单词无法拼读出来,或是孩子读错了没有自己纠正过来,家长则竖起一根手指。如果在该页的内容未完成之前,五根手指都竖起来,则证明这本书太难,不适合孩子阅读。反之,假如一根手指都没有竖起来,则证明这本书太简单,同样不适合孩子阅读。
2,家长会担心口音,英语能力一般,怕会影响孩子的英文。在阅读前,家长可以先“备课”,了解故事大意,预热重点内容,提前扫清一些潜在的阅读障碍。在阅读过程中,建议家长引导孩子谈论故事图片,通过图片理解故事大意,匹配图片与文字内容,进行单词解码能力的训练;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的提问,促进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应用力、分析力、评估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预测故事发展走向,培养阅读策略。阅读后,家长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孩子一起对故事内容进行讨论或者话题延伸,共同回忆故事内容,让孩子复述故事大意;或者以美术手工的方式创造故事角色的真实形象。此外,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故事内容的梳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3,关注故事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期望孩子能听懂每一个单词。也许在故事里,孩子只是知道都出现了哪些动物,但是他们可以理解这些事物所处的语境。把这些单词放在语境里学习,可以让孩子通过语言环境自己建立联系。
Q: 这几年,中国的教育界在讨论是否有必要在幼儿园教孩子英语,因为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如果没有交流的环境,教孩子学英语是否没有意义?
A: 语言学家认为2-6岁是一个人习得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英文思维。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孩子在年幼期间长时间接触第二语言,孩子和英语之间就会有不同的联系。其中非常积极又显著的影响就是孩子可以有更加自然纯正的发音,以及我们常说的语感。另外一点是认知上的优势,很多研究结果都证明那些在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思维更加顺畅和灵活,在社交方面更加出色,特别表现在他们更有同理心、更加宽容,也更加具有包容心。
所以,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有利的。其次,语言的目的是交流,但是交流的方式和对象是多样的,可以是与同学和朋友交流,可以同老师交流,可以同家人交流,甚至可以是旅行中同陌生人的交流等等。虽然我们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英语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例如影视节目,公共标示等等。在家里,父母也可以尝试给孩子创建语言环境,与孩子用英文沟通。
Q:在共读的过程中,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A:在阅读过程中,父母最需要做到陪伴和坚持。一个孩子愉悦的阅读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家长的耐心陪伴。《牛津阅读树》的作者建议家长们要做到:第一,时间。每天都去坚持阅读,让他成为一项家庭常规活动。第二,让孩子通过阅读感受到“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第三,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学会发问。大人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思考,培养阅读策略。
Q:从哪一级开始,孩子可以进行“独立阅读”?你们判断孩子可以独立阅读的根据是什么?在孩子可以独立阅读之后,父母的角色应该有什么变化?
A: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一定的阅读词汇量,二是符合阅读兴趣的书籍。要通过学习自然拼读与常用词,积累词汇量和具备解码等能力。《牛津阅读树的在家阅读套装,《Read With Biff Chip and Kipper》有6个级别,其目标为:第一阶段:Getting ready to read,第二阶段:Starting to read,第三阶段:Becoming a reader,第四阶段:Developing as a reader,第五阶段:Building confidence in reading,第六阶段:Reading withconfidence。另外,每个级别的组成有First Stories和Phonics,帮助练习常用词和自然拼读。在设计上,以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走向独立阅读。国外主流理论认为,小学3年级以前是孩子学习如何阅读的阶段(learn to read),而从4年级开始孩子通过阅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read to learn),开始独立阅读。但是,中国孩子在阅读英文书籍时,会因孩子的英文水平,孩子的阅读兴趣等因素呈现出一些差异。
家长从读给孩子听(being read to),到在一旁导读(guided reading),最终看到孩子独立阅读(independent reading)。这时家长可以在选书方面给予孩子引导和支持。基于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选择喜欢的,难度适中的书籍,以来丰富孩子的主题,开阔视野,通过书本去学习知识(read to learn)。
Q: 你们认为,中国的父母有可能在家庭里为孩子创建一个英语的环境吗?如果是英语能力本身就有限的父母呢?
A: 即便是语言能力有限的父母,也可以在家里创造一个自然的英语环境。可以从视觉布置、原版材料的输入以及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让孩子自然习得英语。例如,可以在家里挂一些英文单词卡,字母卡;为孩子建立一个英文图书阅读区;平时在起床,睡前,孩子游戏时播放歌曲歌谣给孩子“磨耳朵”;经常同孩子进行英文对话,打招呼,说晚安等。将语言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也是等同给孩子了“语境”。
(回答者:Vanessa Gao)
听实战派专家用读绘本的方式,教你解决育儿常见的100个问题,点击下图购买松果课堂音频,每期8分钟,碎片化时间学习:
本周内容:
1、  如何培养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
2、  如何让孩子爱上洗头
回顾往期可点击: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选择更多童书馆推荐的优秀童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