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啦,咱家孩子怎么过?也许你还没什么想法、也许你已经替孩子报了辅导班、也许......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寒假,想让孩子过的充实、得到更好的提升,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别着急,我们不妨从以下5个方面下手,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寒假!
让孩子学着做点儿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想要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那么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这个寒假,请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吧,不要再替孩子找“孩子小,不会做”这样的借口!将来,孩子来美国读书,独立能力想当重要,连家务都不会做,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
让孩子坚持阅读,从经典读起
有学者表示: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家长,就是孩子的摆渡人。让孩子爱上阅读,没那么复杂,家长做到这两点就OK。
一是给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尽量把书放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或者干脆搭建一个专门用来读书的角落。
二是每天抽出半小时和孩子一起阅读。你可以和孩子看同一本书,也可以看自己想读的书,只要你肯并且坚持每天抽出时间来看书,那么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爱上阅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关于孩子看什么书,是需要家长费一些心思挑选的。尽量挑选符合你家孩子年龄段的经典书目,无论是童话、绘本还是世界名著。经典读的多了,孩子思想的深度与宽度自然会慢慢的拓展。
尝试让孩子自己制定寒假计划
多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过好寒假,早早地就把行程安排好了,东令营、辅导班、钢琴班....... 就等着孩子放假呢!可是比上学还累的寒假,孩子真的能如我们所愿,学习、成长都get了么?
我们不妨学习国外的老师和家长,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制定寒假计划! 首先按照这种分好栏的清单,引导孩子做寒假计划,我们既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也可以避免孩子列出来的全是玩的、吃的。
然后再从四个方面:精神上的(Spiritual)、学习上的(Learning)、 技能上的(Skills)、 品格上的(Character) 帮助孩子制定寒假目标。比如寒假我要学英语,那我将通过看英语原文书,听有声故事,看英语动画片,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
不要小瞧了自己定计划这件事,来美国读书,靠的就是自控力,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比起查漏补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寒假,很多家长都在拼命的给孩子补习功课,但是与其这样哪里弱补哪里,就不如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从根儿上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预习习惯:一开始做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让孩子去做。至于预习效果怎么检测?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对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并复述预习的内容。
计划习惯:帮着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再配合完善的奖惩制度,如有变动,重要者先行。没有作业的压迫,如果计划还不能完成,说明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的毅力。
晨读习惯:平时上学早上时间紧张,孩子没办法晨读,但是假期可以啊。每天最佳的晨读时间是7点前,晨读的文章数量也不必太多,内容不必太长。一个寒假,选取5-10篇左右的文章就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最好。
复习习惯:学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当天晚上,孩子一定要及时进行复习;切忌动眼不动脑,机械记忆还不如不看;复习一节就建立一节的知识网络,复习完一章,那这章节的脉络自然也就清晰了。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是练出来的,扔掉计算器,让孩子一天做10道计算量大的题目,做错就重来,在勤于练习的同时多观察,先苦练,再巧练。
高效习惯:作业不要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可以先从半个小时练习开始,在这段时间内,让孩子只专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数学卷子,或者看一本书。把所有可能造成诱惑的东西收起来,或者干脆换个环境,舒适的家不是最适合学习的场所。
不管多忙,带孩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寒假里,带着孩子至少去旅行一次,无论你有多忙!不要总是以为有的是时间,对于没遵守的旅行约定,也不要天真的以为孩子嘴上说没关系,心里就一定没关系……长大不等待,不要等到孩子离开家了,我们再去感叹:如果当初,我能多陪陪孩子多好。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如果你有计划趁着这个寒假带孩子体验一次美国文化之旅,体验寄宿家庭,全真插班,亦或VIP访校之旅都可留言小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咨询表,告诉我们你的需求。
本文转载整理自易学易练,如涉及版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
孩子留学
有疑问?
《咨询信息表》
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长按屏幕,识别图中二维码
填写信息后,专业咨询老师为您服务!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更多精彩文章——
留美导师致力于向中国留学生家长传递最新的留学信息以及美国时下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信息。
扫扫指纹,关注“留美导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