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放榜季,很多家长又开始盯着榜单去选机构了,今天SAT君就给大家聊聊申请季,如何正确围观榜单。

我们平台每年都会统计录取榜单,收到很多家长的反馈:某某录取榜上跟你的不一致啊,或者多几个,少几个...诸如此类的问题。
1、不要迷信榜单
今天SAT君跟大家明确下:没有任何一个榜单是权威的、官方的、完整的。SAT君统计的榜单也是家长群里的家长提供的,绝大部分是跟家长核对过真伪的,不带有任何机构色彩的,但也有部分不确定,但提供线索的家长很确定的。尽管如此,我也得承认,我们的榜单也不是完整的,准确的。
还有一些自媒体平台发布的统计信息是从机构收集的录取结果,真实度会更差一些。因为机构录取造假,属于源头造假,自媒体平台根本无法核实。并且
还有很多机构为了保护学生隐私,也不愿意在公开平台公开学生的录取,所以一部分录取,平台是统计不到的
。最典型的就是人大附、北京四中的录取,在各平台的统计录取都偏少,是他们没有那么多录取吗?肯定不是,家长们和学校更注重孩子隐私。

所以,家长们理性围观,不要迷信这些自媒体平台的统计,包括SAT君统计的结果,都不是准确的、完整的,仅供参考而已。

2、虚假录取的问题
由于第三方平台的存在,家长迷信榜单,被很多机构利用来招揽学生,所以虚假录取这两年有增多趋势。
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海高的名校录取越来越多,这正常吗?
显然不正常,牛娃都出去读美高、加高了吗?去年的录取就比较明显,由于疫情,去年美高毕业生只有两千多人,而国内当季申请的学生将近3万人,但前20的录取统计中,美高录取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这其中有多大水分,大家自己衡量,这也是最近两年,我们不再统计海高录取的原因,真实性完全没有办法核实。

如果是国内学校录取的前20,一般不超半小时就能对上号,因此,国内录取造假的概率相对较少。

其次,还有些无良机构,拿着研究生录取也混着本科录取一块晒,欺骗不懂细节的家长。
这里提醒家长看录取的时候,一定要看获得录取的学生是不是高中生、有没有SAT成绩,有或者无都可能要提一下的;如果研究生录取会提到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是什么,GRE/GMAT成绩等,如果只晒一个录取学校的名称,这种可信度就非常低了。因为前20本科录取难度要远远高于研究生录取。

再有就是蹭offer。这个学生跟我咨询过,会有机构说服务过。我曾经遇到一个顾问,说北京的牛娃她都接触过,听起来很厉害,但一问申请具体岗位,是总裁助理,老板接触的学生,你确实大概率都接触过,但跟你是否服务没有多大关系。还有机构提供过竞赛、语培、背提,也都会晒一下,反正大家似乎都有功劳。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你看申请机构看录取结果,看培训机构就看语言成绩,看竞赛辅导,就看竞赛得奖情况,要抓主要矛盾。
还有一些机构,今年没有好的录取,还会把往年的录取再筛一遍,这类倒能理解,但没啥实际意义。
3、不要只看榜单,看学生具体情况更重要
确实存在家长看机构榜单去决定自己选什么机构,这类家长绝大多数选顾问都不是那么称心。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录取跟机构关系不是很大,机构并不能帮孩子的录取结果扭转乾坤,根本因素还是学生自身的条件,你的GPA,标化、个人特点等才是关键,而这些都是靠学生努力获得的。可
以负责任的说,录取结果超过80%的权重靠孩子自己,顾问价值10%左右,还有5%左右,是运气,就是大家所谓的玄学,所以看榜单之前,先看自己孩子属于哪个段位的,决策就会更理性一些。
另外,只看机构榜单还不行,还要知道哪个顾问做的。留学行业本身属于服务行业,靠的是具体提供服务的那个老师。你如果只看机构榜单,可能出结果的顾问已经离职了,所以榜单对你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最后,再提醒今年拿到录取的家长,也尽量保持低调。你拿到录取了,同水平,甚至比你水平还高的同学没有拿到理想的录取,很可能心态就崩了,不定会弄点什么材料向你的学校举报你,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录取,今年南外家长举报信的事件大家还记得吧。除非你确保你孩子的材料百分百真实。
每年藤校+TOP10美国大学在大陆录取的学生也就350人左右,占同年本科申请人数的2%都不到。如果你是那2%的牛娃,盯着名校没毛病,如果不是的话,没必要给自己和孩子徒增焦虑。虽然是泼冷水,但这是事实。名校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持续下滑,未来几年也不一定有好转,面对现实,合理设定预期,放平心态,申请之路会走得更顺畅一些。
面对铺天盖地的录取宣传,保持一份理性和淡定,是申请路上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