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章标题来自于Hunter的金句:
“扭转了潜意识就是扭转了性格,扭转了性格就会扭转命运。”
性格改变命运,我们都听过。
潜意识改变性格,这就可以说一说了。
潜意识之所以是潜意识,就是那些我们往往都没有意识到,但已经深入人心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它们已经成了我们行动和思考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1

在我和Hunter合伙之前做朋友的很多年,我就对他有一个观察:他看人很sharp,也很擅长自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听过爱德文车FM第一期的小伙伴可能知道,Hunter属于“学渣”型的,和我这种从小成绩好的好学生原本走的是两个路子。但我发现,往往在课堂和考卷里学习不行的人,却格外拥有street smart。这种“街头智慧”如果用不好的话只会变成小聪明;但如果运用得好,却往往过能变成基于实战经验的,接地气的真正的智慧。Hunter幸运地属于后者,而且因为多年浸淫在留学圈,又做trouble kid therapy,他身边“好学生”和“坏孩子”的案例都非常丰富,更给了他许多的灵感。
Hunter的朋友圈经常发他的这些思考,是个宝藏库。我最欣赏他的一点是他的自省 (self-awareness),在我指出问题的时候,他总能很快地自我反省并调整行动,而不会陷入纠结裹足不前,是很棒的合伙人特质。
自省的特质,也意味着他可以有觉知地看到自己的潜意识,看到自己的“下意识反应”,然后去有意识地思考和改变。

2

征得他同意,我来分享一个他“差点”撒谎的例子。
撒谎往往是来自我们潜意识的“自动驾驶”。脑袋里不自觉地想要给一个更得体,让别人看起来觉得更完美的答案,于是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撒谎,编出一个答案;而意识就像是虚弱的胳膊,根本拧不过潜意识的大腿,直接就被操控了。
Hunter遇到的情况是,他这个月去了浙江,为了在我们的国庆项目之前,先去山里踩点和修缮升级爱德文车的大本营草堂。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要去山里找他。他因为台风天气,那几天都没上山,本来当天就打算收拾东西进山,但听说朋友要来,就想不如等朋友来了,明天一起走。(这时还是在有意识地逻辑思考)
但准备回朋友消息的时候,Hunter脑袋里的潜意识开始自动驾驶:
“我是不是应该说我已经在山上待了几天,今天刚下山,才更合理呢?这样才符合我山大王的形象。要是说这几天我都在山下待着,会不会显得很low?”
就这样,随着潜意识的一番操作,他几乎就要方便地撒个谎了。(毕竟这个谎似乎无关痛痒,又能伤害到谁呢?)
好在这次,意识层面的“胳膊”在觉察之后等了一拍,然后用尽全力拧了潜意识这条“大腿”,给掰回来了。
“不对啊,是朋友要来找我玩,又不是我求着他来,担心我回复不好他就不来了。我明明可以实话实说,大不了他不来了,我也没啥损失啊。没事,就坦荡地说出来就是了。”
于是,Hunter诚实回复了朋友,完成了一次扭转潜意识的操作。
这个案例看上去非常小。就算他随口说个谎,又咋样呢?看上去毫无影响啊。但分享完这个故事,他紧接着告诉我:
“如果任由潜意识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因为一个无关痛痒的谎言,叠加无数次蝴蝶效应,做出一次次错误的选择,最终彻底失去一切。”
今天可能是关于自己在不在山上说谎,明天可能是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对合伙人的诚信。
我简直想拍着大腿同意。

3

当他回顾过去的经历,会发现爱撒谎和讨好也许是童年时期的父母造成的。他小时候,爸爸回家经常问他:今天收获大不大,有没有进步?如果他说没有,就会被指责和训斥,然后教他怎么做。那如果第二天、第三天他还是觉得没有收获,进步不大,就不得不撒谎,编一个收获出来,以免被训斥。
久而久之,撒谎的惯性就被储存在了潜意识里。就像一个烧烤有了固定的模具,一出锅就是这个模版,意识层面根本来不及反应。
一旦潜意识形成了,即使你考了98分,也会自动想说是考了100分的谎话,即使根本没必要,但潜意识的自动操作已经很难扭转了。
Hunter说这就是所谓的“业力”,往往在几代人之间传承。父母无意识的做法,也导致了下一代潜意识的形成。
我听完说,那我们现在改变了自己的潜意识,不就可以消除这样的“业力”,改变下一代了吗。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原生家庭。
关于原生家庭,刚好我之前发了一篇公众号:How I came to be,我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我很喜欢点赞排名第一的评论:
原生家庭确实非常重要,但我更想对那些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家人的支持、甚至因家庭原因受到伤害的人说,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没有你想象的/社会宣传的那么大,不要因此陷在悲观里无法自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一样会收获快乐和幸福~
另一个小伙伴说:
你的父母,他们当年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自身尚有许多方面待成长,完美的父母是不存在的。等你有了孩子,也一样是个不完美的父母。讲原生家庭时,重点是和解、理解并接纳。
我觉得这正是正确的态度。在公众号的文章里,我分享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和爱,但正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也有没有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的东西。
比如在亲密关系里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并合理表达出来,就是我后天发现自己简直做的太差,然后努力更正,通过刻意练习改变的潜意识习惯。

4

到这里先阶段性总结一下。关于潜意识的第一个重点:
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任由ta“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最终会失去一切。
下面来说关于潜意识的第二个重点:
潜意识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被改变。
一件事或者一个习惯动作,即使本来不在潜意识里面的,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把ta变成潜意识。
去年十月在迪拜跳伞,让我对“刻意练习扭转潜意识”这一点有了一些体会。
这次到迪拜,之所以想到去跳伞,全拜我的好朋友+麦麸前同事李文棣所赐。文棣同学是个跳伞狂人,不是在跳伞,就是在去跳伞的路上。他最近在迪拜做项目,周周去跳伞。刚好他要第200跳了,我说那我得帮你庆祝下,怎么庆祝呢?我也上飞机呗。于是我报名了一个沙漠里的tandem双人跳。
带我跳的小哥凯凯是个97年的深圳小哥,已经3000多跳,从五年前开始接触跳伞,就是“每天都在跳”。这帮跳伞狂人,一天可以6-10跳,行程就是上飞机,跳下来,再上飞机。。无限循环。
有大神保驾护航,我毫不担心。我本来就对高度没什么恐惧,这次更是体现了出来。从上飞机到跳下来,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可以对着相机愉快pose。
跳伞视频👆‍‍‍‍‍
回到地面上,我和李文棣讨论了下恐惧感这个问题。
谷爱凌在纽约时报上写过一篇I'm in love with fear,里面写道:
The feeling isn’t panic, but something like dread. Danger! cries every evolutionary instinct. If I should choose to look past this safety mechanism, my body may act autonomously in the air, twisting out of the rotation and forcing me to brace for impact out of fear that full commitment to the trick may end in disaster.
那种感觉并非慌张,而是某种类似于畏惧的东西。每一个进化的本能都在呼喊,危险!若是我选择性地忽略这个安全机制,那我的身体或许就会在空中不受控制,转体变形,让我不得不出于恐惧为落地的冲击做好准备,因为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动作可能会以灾难告终。
我们的身体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教会我们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如果讨论潜意识,避免危险就是最强大的潜意识。
然而这些极限运动(无论是自由滑雪还是跳伞),就是在通过刻意练习,扭转我们人类最强大的潜意识:对死亡的恐惧。
李文棣说,他直到第76跳,跳出舱门都还是害怕的。
凯凯说,他直到100多跳依然会紧张。
我们给“害怕”做了个归因:
一是害怕高度本身,在一万三千米的高空感到紧张。
二是害怕能力不够,自己把自己给坑死了。
李文棣说,他在70多跳的时候,其实1和2的恐惧都没有了。他知道高度不是问题,也很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还在怕什么呢?
他怕的是三,恐惧本身。
他害怕自己因为恐惧而陷入paralysis的瘫痪状态。就像谷爱凌文章中描述的,危险!会让我们的身体不自觉地作出反应,想要为撞击做好准备,而不是去完成一个本该做好的动作。在那一个瞬间,push我们自己的身体去忽视潜意识的恐惧,找到信心完成既定动作,你就成功了。
最终,几百跳的刻意练习之后,潜意识被改写。跳出舱门那一刻你不会再紧张,而是可以直接进入享受飞翔的阶段。

5

大学时,一个学姐告诉我:走出舒适区不是为了让你不舒服,而是为了让你可以在更大的空间里舒服!
扭转潜意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我们通过无数次刻意练习,把过去觉得难、觉得无法接受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圈内的一部分,变成潜意识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天地之间豁然开朗。
连对死亡的恐惧都可以被改写,何况是其他潜意识呢。

6

关于潜意识的第三个认知,回到了我们这章的主题:
修改潜意识的本质是和自己对话。
我最近接触了英国的催眠治疗师Marisa Peer的内容,她发明了Rapid Transformational Therapy,据说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调整状态,比如一次疗程就戒烟。(Youtube上有一些关于她的内容,可搜)
催眠这种疗法,本身就和潜意识有很大关系。有一些我们意识里抗拒的的东西,催眠中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可以更有效地吸收。
我了解了一下她的底层理念,总结下来就是五个字:和自己对话。
我们都知道沟通技能很重要,如何和他人有效沟通也是我常写的话题之一了。
然而Marisa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自己沟通?
It doesn’t matter what everyone else says, 
It matters what you say. 
别人说什么,信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说什么,信什么。
她举了一个例子:有的人特别害怕坐飞机,觉得坐飞机就会掉下来。即使你告诉他们,从数据来看,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他们也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恐惧。
所以,我们对自己说的话,给自己创造的信念,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这股力量可以让我们罔顾事实,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你可以想象下,如果我们学会主动把大脑往正向引导,让自己产生正面的信心,效果会有多么强大。
打个比方,大脑就像一辆法拉利,有着超级强大的功率和能量。
如果你今天连个驾照都没拿,就想去开法拉利,那大概是“被车掌控”,要出事。
但如果你是个驾驶高手,那驾驭法拉利的体验自然是不同凡响。
You need to run your Mind, otherwise your Mind will run you.
你不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大脑就会控制你。

7

我们脑海里的想法,对自己说的话,都能够直接产生物理层面的影响。
这类的例子太多了。随便举三个。
大家都听过对植物说话的例子,如果你每天对一个植物说你丑死了,ta真的会很快凋零。但如果你对植物说鼓励的话语,植物就能长得生机勃勃。
第二个例子关于医学上的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最有名的一个实验里,医生找了10个膝盖有问题的病人。传统上要治愈他们的膝盖问题,需要做一个打开膝盖的关节手术。医生给其中2个病人做了真正的关节手术;剩下8个病人只是被麻醉,然后打开又缝合了膝盖,让他们以为自己也经历了手术。结果,10个人的膝盖问题都痊愈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安慰剂效应的强大。即使是物理层面的身体问题,我们的大脑都可以通过相信自己已经被治疗,去改变物理层面的病痛。这不是法拉利级别的操作是什么!
最后一个例子,你现在读到这,就可以做一个实验。
把你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相扣,握成一个圈。右手也一样,大拇指食指相扣,然后试着用你的右手套进左手的圈里拉扯,看看能不能扯断(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分离)
对自己说:“我很强壮” “我很成功” - 扯扯看?是不是不容易扯断。
对自己说:“我很失败” “我一事无成” - 再试试看?
即使你脑海里知道这只是个实验,大概率是你的肌肉力量依然会直接受语言的影响,瞬间变强或变弱。

8

知道了“和自己对话”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不要在平常生活里对自己说丧气话。
你可以尝试描述自己的一天,看看是不是描述中出现很多负面词语:“烦死了”“好累啊”“非常讨厌”。
这些词汇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会无形之中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曾经有个同班同学,最爱说的就是“烦死了”,“怎么这么倒霉”。我当时对能量之类还毫无概念,但依然很快就主动远离了她。因为在她身边我自己状态都不对了。
如果出门遇到交通堵塞,不要想“天呐我太惨了,怎么这么堵”,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上。我还可以在车里听歌,隔壁这个司机的车牌号太好笑了,天上的云形状好奇怪… 
自从在内罗毕开车,我遇到的奇葩司机简直太多了,换了过去我可能会有road rage,狂按喇叭;如今我会想象“我是一条鱼,在大海里游泳,旁边有其他鱼游过去,我气啥”。从此再没按过喇叭,心平气和,车技都提高了。
第二,多表扬自己。
大脑喜欢熟悉感。如果你平时不表扬自己,别人夸你的时候,你也不会主动接受,而是会说“哎呀,没那回事”,用更熟悉的自我批判来替代不熟悉的自我表扬。
多对自己说,”我太棒了!” “我可以的!” “我是最美的!” 
很傻,但有用。 
不要,不要自我批判。批判来的时候,觉知,然后让它过去。
第三,找出那些限制你的想法。
大脑不能同时相信两个彼此矛盾的想法。你得选一个你想相信的,commit 100%。
前段时间,有一个读者来找我咨询。她对自己的挣钱能力不自信,觉得身边的男性更有金钱意识。她既希望可以找到有挣钱能力的伴侣,又觉得自己也应该勇敢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她学心理咨询,既相信自己做心理咨询的能力,觉得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得不错;又觉得自己好像不擅长挣钱,所以以后也不会很有钱。
我当时回复她,你“觉得”太多了,你自己的想法限制了自己。
她回复:天啊,你不说我都没意识到自己用了好多个“觉得”。
我能感受到她有一些很正面的想法,但每一个正面想法背后,她都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直接抵消的负面想法。
看到这个矛盾点,找到那些负面的想法。甚至写在纸上,然后划掉,把纸撕掉。
信念感这件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大环境的不确定下,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每年都会更好”的信念感开始动摇。我觉得这反而是个好机会,信念感本来就应该来自于自我,而非外界。利用这个时机,重新从内而外打造信念感,释放掉那些自我矛盾的负面想法,脱胎换骨。
学会和自己对话,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堂沟通课。

9

终于到了尾声。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里,关于潜意识的三个重要认知
1. 潜意识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任由ta“自动驾驶”而不加控制,很可能最终会失去一切。相反,如果学会驾驶这辆法拉利,ta将对你的人生产生无比正面的效果。
2. 再强大的潜意识,如对死亡的恐惧,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被改变。
3. 修改潜意识的本质是和自己对话:给限制信念做减法,多表扬自己,让正面思维变得更熟悉。
大半个世纪前,卡尔荣格说过:
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幸而,改写命运的笔,握在你自己手中。

‍‍
今天这篇关于潜意识的文章来自于我的小报童专栏「心态大师: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减少内耗,松弛人生」
从年初开始每日更新,目前已经连载过半。【和自己对话】【面对不确定性】【职场升级心法】的文章都已经发布了。‍‍‍
如果你愿意看我的更多思考,支持我的持续创作,欢迎订阅这本小册。我开放了一部分文章的免费预览,也支持不满意随时退费。
👇理性消费:点击原文链接看免费预览,觉得有帮助再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